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许多同学把静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力与液重等同起来,造成解题错误.实际上,液 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gh)、压力(F=pS) 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及容器底面积有关,而和容 器的形状、液重无关. 以下针对三种典型形状的容器分析液体对 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压力. 有许多同学把静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力与液重等同起来,造成解题错误.实际上,液 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gh)、压力(F=pS) 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及容器底面积有关,而和容 器的形状、液重无关. 以下针对三种典型形状的容器分析液体对 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压力.  相似文献   

2.
液体的压强知识比较抽象,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和规律及对压强的传递与固体不同,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容器形状的不同导致液体深度发生变化,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对这类问题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3.
公式p=ρgh对于计算液体压强是普遍用的,它表明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和液体的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液体的重和容器形状等均无关.例1求图1中A处煤油的压强.分析:公式p=ρgh中的h是深度,即液体内部计算压强的那一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那一点到容器底部的竖直距离(此距离为高度),也不是倾斜的容器的长  相似文献   

4.
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中装有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gh,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这F=pS;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G总,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FS。例1三个形状不同的容器A、B、C的底面积都等于S,分别装有相同深度h的同种液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试比较:图1(1)各容器底面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2)液体对各容器底面的压力的大小;(3)如果各容器的重力不计,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的大小。分析:(1)三个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也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知,三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即pA=pB=pC=ρgh;(2)根据压强公式p…  相似文献   

5.
<正>判断不同形状容器中液体压强大小是中考的常见考题,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关键是认清题目中是求解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还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然后厘清题目中一些物理量的等量关系,如液体密度、深度、质量和容器质量等,最后利用压强公式p=F/S和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分析解题,现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的液体压强部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一个(或几个)容器内盛有一种(或几种)液体,把容器放在水平的支持面上,求(或比较)①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和压力;②支持面受到容器的压强和压力.这类习题有些同学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故对此浅析如下,供读者参考.设容器底面积为S,容器内所装液体的质量为m,密度为ρ.所装液体深度为h.一、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分析1.容器上下粗细一样的形状(如图1所示)①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p=ρg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压…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之一,也是各地中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的课标中考题中,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查.一、科学实验方法例1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1a、b、c、d所示[.图中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ρ盐水>ρ水]图1(1)根据图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2)根据图b、c可验证:,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4)若在图中的容器内轻轻…  相似文献   

8.
液体的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初二学生从“液体的压强”演示实验中,直观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规律,又从“液体压强的计算”中学到了液体压强的定量关系.学生能运用p=ρgh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但解释有关的问题就难了.学生往往把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跟容器中液体所受的重力混为一谈,把液体的压强跟容器的底面积相联系.如图1所示:学生难以理解水对茶杯底的压力小于杯内水所受的重力.究其原因,是学生对p=ρgh的物理意义不理解,只是死背硬记套公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大纲,挖掘教材潜力,设计并制作了能演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系,而与液体所受的重力、容器的形状无关”的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制做工艺和演示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物体压强的问题中,常用到公式p=F/s和p=ρgh,但是每个物理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只有合理、灵活地运用公式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对于形状规则的容器中液体压强而言,这两个公式都适用。当容器形状不规则(上下粗细不均匀)时,要首先分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内部问题)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压力(外部问题)。对于内部问题(液体问题),要先算压强后算压力;对于外部问题(固体问题)要先算压力后算压强。  相似文献   

10.
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中装有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gh,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pS;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G总,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F/S.例1三个形状不同的容器A、B、C的底面积都等于S,分别装有相同深度h的同种液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试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盛才高 《中学理科》2000,(11):52-52
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压强变化除了与液体的深度、密度有关,还与存放液体的容器形状有关,为了搞清其中的变化规律,笔通过两道典型实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它对容器的底部、侧壁都要产生压强,同时,在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多少、体积等都没有关系.例1如图1所示的两个形状不同的容器A和B,底面积都等于100厘米2,装有相同深度H=20厘米的水,B容器上部管子的横截面积S’=4厘米2,h’=10厘米,下半部分是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立方体.置于水平桌面上,试计算比较:(1)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2)容器本身所…  相似文献   

13.
考点复习·1 由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只跟和有关 ,跟液体的重力和盛液体的容器形状.2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于空气 (选填“适用”或“不适用”) .3 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 ,将压强计的放入水中 ,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出现便可判断水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如果压强越大 ,U形管两边液面的也越大 ;保持压强计的所在深度不变 ,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这样做的目的是            .4 三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 1∶2∶3 ,容器里装有同种液体 ,如果各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力相等 ,则容器内液体…  相似文献   

14.
运用气态方程研究气体的状态参量,经常遇到被液体封闭着的气体。明确该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液体压强之间的关系,是解此类习题的一个关键。鉴于容器的形状千变万化和气、液所处位置的不同,学生对此往往不易掌握。实际上,这里有规律可循,即不论容器形状与气、液位置如何,被封气体的压强总等于大气压强加(减)被封气体处液面与自由液面间液体所产生的压强。(详见下  相似文献   

15.
“液体压强”是初二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液体压强都与盛装容器的形状、底部面积以及液体所受重力有关。因此,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正确理解是“液体压强计算”一节的难点。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的:一、做好实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液体压强公式P=ρgh形式比较简单,但学生在理解、掌握及应用方面,常常是不尽人意的。从公式来看,显然,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ρ和液面下的深度h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重量等是无关的。对于这个结论,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例如,当他们碰到如图1那样的情况:在三个容器里盛以同样深度的水,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问水对三个容器底部的压强哪个大?压力哪个大?他们常常会认为:图1——b底部的压力、压强最大,图1——c的最小。理由是图1——b容器里的水最多、最重,在底面积相同地情况下,它产生的压强最大。即使是师专物理系的学生,尽管他们由公式去判断该问题是不成问题的。此时,每个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深度及底面积都相同,所以每个容器底面的压强、压力都相同。但却对自己得到的这一结果疑惑不解。其间是否有矛盾呢?应怎样来理解该问题?  相似文献   

17.
问怎样的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答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筒的一端扎上橡皮膜,现察到橡皮膜是平的,向简内倒入水,可以看到橡皮膜向下凸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对支承它的容器底也有压强.问怎样的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答找个侧壁相连着开口管的容器,在开口管端扎上橡皮膜,观察到橡皮膜是平的.向容器内倒入水,可以看到橡皮膜向外凸出,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相似文献   

18.
一、"压强与浮力"(一)"压强与浮力"重点难点剖析1.怎样比较压强的大小压强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比较压强大小也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比较压强一般有二种思路:一种是根据物体的压力,和受力面积 S 的比值,即由压强的定义式 p=F/S 求压强.它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固体及柱形容器中的液体;第二种是根据公式 p=pgh(式中 p 是物质的密度,h 是液体的深度)来求压强,它适用于液体及柱形固体.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时候,F=G,但在液体压强中,F不一定等于G,使用液柱模型,就不会搞错. 例1 如图1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底面积相同,装有同深度的水,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 (2)第三容器重为G,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并借助于数学工具,经过严密的推理,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分别盛有等质量水、酒精和硫酸的三个容器的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不是由所盛质量的多少决定,而跟容器的形状有关,容器的形状不同,其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