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进行的实际教育活动;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从事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即一门学科。"5.12地震"后,"生命"和"生命教育"成为了全民头脑中的"日常词汇"和"关键词",不管是灾后心理辅导与生命重建,还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管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公共化,还是祭祀礼仪慎终追远的自觉化,不管是对青少年生命的关注还是对老年人健  相似文献   

2.
开设单一的生命教育课程,无疑是落实生命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要精心设计生命教育课程,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模式并加以实施,必须先对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性进行分析。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生命"二字。文章在对"生命人"假设及其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即针对性、整合性、开放性与互动性。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5-10
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及精神生命教育三个维度。生命教育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面向学生进行有关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认识自然生命本质,感受社会生命内涵,提升精神生命价值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对话"。对于生物学教育而言,无论对象还是内容都是自然生命本身,生物学教育是始于人与自然生命的对话,这种"求真"的过程就是"对话生命"。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生物学教育是包含关系,生命教育包含生物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月凤 《华章》2007,(11):48
《道德经》中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老子以"重身贵生"为准则的生命价值观、以"德"为内涵的生命本质观、以"自然"为特征的生命本性观,对当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即: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重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第二层次是重德的生命质量教育,第三层次是重自然的生命境界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生命伦理教育作为一种人脉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作用还远远不够,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观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生命珍爱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意识教育、生命责任意识教育、生命危机意识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7.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四育"是身心和谐发展、真善美人格完美统一的要求,为生命发展所设计,但现实中的教育却偏离生命,疏远甚至遮蔽生命.因此,必须把全面发展的教育置于生命的视野中进行反思和重构,寻找教育的生命"家园",走向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生命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它关涉一切"有生之命";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纯粹的理论或理念,而且是涵盖了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在当下中国,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高校生命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但目前存在着认识和实践误区,呈现出单一化、事后化和工具化倾向。加强生命教育要"唤起"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建设热情,要"唤起"高校对生命教育实施路径的科学探索,要"唤起"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学习热情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是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文章从生命成长层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包含三个层次,即"懂得珍爱生命"、"促进生命发展"、"引导自我实现"。相应地,应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生命发展教育"、"自我实现教育"三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的开展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度契合教育的"人本"理念.我国生命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教育实践上陷入推崇价值理性而疏离生命情感、重视知识本位而忽略生命实践、追求系统教学而遮蔽生命活力等困境.在分析其成因的同时对后疫情时期生命教育的价值做出审思:尊重自然生命本真诉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澄明.后疫情时期要从融合传统文化的生命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的生命教育模式,整合多元开放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生命教育的改进,育个体生命自觉以应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命教育的独特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大学前"生命教育渐次完善和"大学后"生命教育内省提升相比较,大学生命教育的独特品性是更强旺的主体能力展开个体强旺的生命。这种强旺展开的生命现实结构,包括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其中,精神生命的教育是基础性构成,包括了对真、善、美、利的追求和对假、恶、丑、害的批判与扬弃,是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和价值感的凝聚和结晶。它们一起与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教育融为一个自我区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重视并实践生命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高校生命教育却被更多地误读和理解为口号式、情感式甚至应对性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能缺乏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的反思,这是大学生认知、思维特征所决定的。要使生命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应该理性地深刻体悟和认知生命本身,即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沉思",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体悟生命真谛,确立生命之自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惨剧频频发生。由此引起了社会、学校、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形成了生命教育"热炒"的现状。然而,要确保生命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亟须我们进行冷思考,拓宽渠道,多方位构建生命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一种为了生命,让教育回归生命本真的教育,具体指师生、生生彼此心灵与生命的互敞和交融。要使生命教育发挥实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与丰富的教学内容,更需要用"生命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成长日记"便是"生命化"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作为后现代叙事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对"叙事信"这一技术的引进、移植与改良。生命教育教师通过"一种观念、两种态度、三种责任、学做四种人"的基本功练习,提升其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尊重。通过典型个案分析,呈现"成长日记"运用后现代心理治疗"叙事信"技术,实现"生命在场"的教学目标,能够促成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近20年中国知网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生命教育的对象研究、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生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和生命教育研究的反思性研究等.同时,将生命教育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未来,生命教育研究将会从内容主题和方法两个领域深化,推进生命教育实施成效评价的多元化,拓展生命教育的对象范围,形成生命教育新的实践模式,加强生命教育知识的共享系统,构建"范围广、联系紧"的生命教育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7.
人的生命是多维度的,包含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认识生命的本质,进而增强生命意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生命教育"这堂真实的大课,思索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的,教育的"育"应该用生命影响生命。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在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生命教育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和谐。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1.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