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平 《文教资料》2010,(32):19-20
依据先辈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文化词语”的不同定义,阐释了词语的文化意义,认为:“文化词语”是指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语言意义的词语。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词汇语义的非对应联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汉英语言中很多词语虽然具有相同的概念意义,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词语往往负载着不同的联想意义。以利奇的语义学理论为基础对词汇联想意义的语用价值及汉英词汇联想意义的非对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化中,客观世界的“狗”都是相同的,但是“狗”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从而造成了“狗”词语的不同文化修辞价值。从各种语言文化的视角讨论“狗”词语的文化修辞价值,并探究其缘由,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忽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本山“忽悠”系列小品的推出,让“忽悠”这个习焉不察的词语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忽悠”的初源及这一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视角看“红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对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但是一旦从语言和化的角度看待颜色词语,其内涵和语用意义便体现了中西方民族化的同质和异质性。本以“红色”为例。分析其在不同化里所包含的内涵意义;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并由此而带来的在语用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还包含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国俗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正是特定文化背景下词语的含义。英汉语中“鱼”具有丰富的涵义,只有从中英两国的文化入手,才能做出正确的解读。本文从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习语、成语、引语、典故入手,对比分析了英汉词语中“鱼”的国俗语义之异同.并且探宄了造成这些异同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卜海艳 《语文知识》2014,(11):10-11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反映着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种族、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文化内涵,这就是词语的国俗语义。对于国俗语义,王德春先生是这样界定的:“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  相似文献   

8.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教材安排“词语盘点”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复习学过的新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丰富语言积累”的要求,并做到熟练运用。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词语盘点”“盘”出兴趣,“盘”活思维,“盘”至“语用”。  相似文献   

9.
古老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现象在语言上也打下深深的烙印。汉语中以“玉”构成的词语极其丰富,且大多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涵义。大量具有比喻义的“玉”族词语的出现,反映了汉民族某种意象化的思维倾向和认知概念系统,在语言的隐喻结构背后,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中式英语”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中式英语,就是指受汉语表达习惯影响而出现的不规范英语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中式英语的产生,究其根源是与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导致语言使用上的偏差与失误;另一方面,语言学习者本民族的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干扰作用,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1.
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即为“积极语用”。不同于语言学中的概念,这里的“语用”特指课标提出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强调儿童的主体价值。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看他是否能够积极地使用。2011年版课标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后.如何站在“积极语用”的视角重建课堂,展开有深度和创意的教学变革.成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实践命题。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必要工具”,“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习得一种指向语言文字学习的思维,即语文学科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在关注语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言语交流表达中激活思维,在词语概念的掌握中精确思维,在语法规则的习得中匡正思维,在逻辑形式的分析中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薄意”“微躯”“小启”“寡学”等含“少量”意义的语言谦词,含“少量”意义的语用表谦词语是指那些语言中不被人们认可为谦词的,但语用中确实用于表达谦逊态度或情感的词语,常见的主要有“稍(稍稍)”“略”“少”“聊”“一二”“万一”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汉语“红”和英语“b lue”两个色彩词为例,探讨了它们独特的情感语义和象征语义,并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两种语言色彩偏好的深层原因,即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会附加特定的民族文化色彩。了解不同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并有助于语言间的互译以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歌词修辞中通常会蕴合作者隐蔽的见解,除了一目了然的“显意识”,还隐藏着不易理解的“晦意识”.这是隐喻在歌词语篇中的“语用意义”和“语言概念”延伸后的意义,将修辞的手法和隐喻的认知手段结合起来,是理解歌词和发掘歌词的多义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琤 《英语辅导》2010,(2):126-129
Blum-Kulka的礼貌理论与其CCSARP模式相比,影响力较弱。在这一理论中,“语用清晰”和“非强迫”两个要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互作用,构成了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礼貌现象。Blum—Kulka的礼貌概念既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又因“语用清晰”的重要性不同而有其文化相对性。Blum—Kulka的礼貌理论为语言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衡量跨文化语用差异的标尺。  相似文献   

17.
引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在特定时期、特定语境和特殊群体中使用的一种新的交际语言.在网络语境中,网络词语与传统汉语词语相比,意义和语用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词语甚至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8.
“小女人散文”已成为流行的批评话语。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合理性令人质疑。“小女人散文”的核心词语及在不同人眼中不同的看待,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和地域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颇具意味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文学批评者在使用这一批评话语时应该严肃、审慎,应意识到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和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词语的翻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外翻译史表明,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文化词语的翻译必须采用“异化”策略。文章从词语搭配和文化词语翻译的角度,分析讨论了“邓小平理论”的英译问题,并对唐义均文中的观点进行了商榷。文章强调翻译政治文化词语一要准确理解,二要依据英语语言规律,创新词语搭配,创造新词或词组。  相似文献   

20.
涂文娟 《海外英语》2012,(11):157+168
用语用学的专业角度来分析翻译的实质价值是极其具有意义的。该文主要是从语用学部分关键概念就翻译里的发挥进行分析。语用同效观念是一种减少翻译失误及力达到同效的新观念体系。协作准则与礼仪准则是就翻译词句作用中包含到的两种语言的翻译准则,由于存在差异的社会文化里,其语用意义也是存在差异的,它们可以帮助推测语用含义。可依照有关知识,译事是一类三元概念的语用同效翻译过程。不管是在翻译里发挥哪类概念,原文中语言意境直接决定了词语的实际运用。不难看出,语言意境是语言作用的关键所在,而语言作用又决定着语言的实际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翻译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