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陈晓娟 《文教资料》2007,(31):17-18
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外国文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曾有哪些外国文学思潮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影响。文章先是简要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里先后出现过的外国文学思潮,后从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三方面论述其仍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但二者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2.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48-50
填空题常常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题。填空题简单,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我们这门课中最基本的常识,有些题目即使是没有专门学过本课程内容的人也能够回答。  相似文献   

3.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65-66
1 鲁迅研究四题 1)了解: (1)鲁迅与胡适、周作人等文化先驱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狂人日记>的具体表现. (2)<阿Q正传>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 (3)鲁迅的<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 (4)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历史理由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4.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44-47
1)了解:(1)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得“赵树理方向”的背景和原因。(2)赵树理在建国前后创作的不同情况。2)掌握:(1)赵树理在40年代后期获得的广泛赞誉和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2)赵树理在50—60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韩人形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韩人形象大都是英勇的反日爱国斗士;当代文学作品中,韩人形象则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重在描摹现实生活,挖掘人性美。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与“现代文学三十年”之间的巨大差异,显然不是各自的生成语境所能充分解释的.而当人们注意到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同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作家之间的显著不同时,或许会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产生更深的体会与理解.第一,当代作家与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翻译的分离;第二,当代作家与社团成员、办刊人、刊物编辑的分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作家身份较为单一,由此折射出作家自身与当代文化可能都已经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高校的文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课堂单调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将文学作品改编的优秀电影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挖掘出影像背后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巧妙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钟玮 《广西教育》2012,(39):96-97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教学应改变课程教学模式,走出传统教学误区;从强化师生互动、注重情景教学、拓展课外阅读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主要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体现出知识性、学术性、文学性和人文性。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讨论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该文以序言的形式,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二者的互动关系。现代文学研究是附丽于现代文学教育发展起来的,国家意识形态起着指导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是中国现代文学教育必须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在研究性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现当代文学要进行教学改革,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应该首先具备问题意识。课前设计形成问题,课上讨论交流问题,课后总结阐发问题,既带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能提高他们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以写出有价值的专业论文,由此可以体现出文学教学的具体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文学主题的女权表现上,它同时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学形式及其艺术法则和审美范式的全方位突破、创新上。这种突破和创新,事实上构成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价值意义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诸种文学体式的创作中,其对性别题材的全面开掘,对性别审美的大胆探索,对个人化写作的大力张扬,正体现了这种艺术突破和艺术创新的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和方面。  相似文献   

14.
西藏现代新闻、出版、教育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与当代西藏文学之间的关系紧密,是西藏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语境;西藏现代传媒的发展对西藏当代文学生产方式、文学生态、文学观念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并因此导致西藏当代文学与传统的西藏文学之间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的近代巨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国近代文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新变;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近代文学都有过渡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特定的生存环境促成中国当代文学独自的运行轨道与风貌。这是一个由文学的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是一个文学觉醒的过程,是一个文学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的实质是,真、善、美的运行机制由非良性状态向良性的转化与调整。中国当代文学向诺贝尔文学奖冲刺,在于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对真、善、美进行整合,都在于对世界文学潮流的认同与超越。创作模式的革新发生在历史、时代、作家与读者这四维审美情感的交汇区。文学大家应该是大哲学家、美学家与艺术家集于一身者,还要善于集中与加工群众的审美智慧。批评家、理论家既要学者化,又要作家化;既有脱俗的审美能力,又要有不同凡响的哲学修养,时代也要求理论大师的登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在强调"通识"教育的体制规范中,淡化了专业教育,甚至远离了我们热衷的"现代文学精神"。教学实践的事实证明,单一的"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文学性"教育,有违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向重视公共话语意识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新课改的推行,需要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广泛深入的介入,这种介入会带来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提倡“忧患意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不断进行反省悔悟的思维方式,在《周易》卦爻辞和《诗经》当中,均有所体现;到春秋时期,此种警惕戒惧的观念,也经常被人们所引用,强调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而战国时期形成的《易传》,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较为系统的阐发,明确地将“忧患”提升为范畴,自觉地倡导“忧患意识”,并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理论体系,影响极其深远。历代易学家、思想家又加以凝炼和升华,使“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象征。《周易》在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