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榜样目标教学”的实践体会浙江绍兴杨汛桥镇学校洪志明受德育“榜样教育法”的展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榜样目标教学”的实践,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以“榜样”的语文素质为目标,像“榜样”那样学习语文。“榜样”,专指教师还未做,但已...  相似文献   

2.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著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公开课病”:“许多所谓的公开课都是预演过的课。这样的课必然是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的,学生这时候成了演戏者,成了学校或教师的绿叶。”  相似文献   

3.
当前.许多教育名家呼吁“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返璞归真.讲究实效”。综观本县的语文课堂.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存在那种目标虚化、脱离文本、游离语言实践的“泛语文”“非语文”现象.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合作学习.太周全的教学环节.大大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4.
王玲 《贵州教育》2012,(16):45-47
在许多纷繁的公开课、研究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时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执教第一课时,也总是让人觉得太“胖”。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到底应当怎样上呢?2011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第四届小学语文科优质课大赛”,让人欣喜的是,大赛组委会下发的文件要求我们探讨如何上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自由乐园”,应是知识人文性和文化多元性的交相融合。语文教学的公开课更应是值得观摩学习的,可所谓的创新教学似乎又是“过而无度”。本文探讨语文教学公开课的奇怪现状,旨在还语文教学以真实面貌,以期散发多彩的人文和文化光彩。  相似文献   

6.
魏松华 《现代语文》2009,(11):93-94
在实施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背景下,各种语文教改实验、教学模式顺时而生,各种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等公开课层出不穷。公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学共进,理当提倡。但因为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方法、手段上竭力“打造”,“十八般武艺”齐上阵,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变化,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淡化“双基”教学,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整合”,公开课上成“表演课”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课改。要重视教学方式多样化,但必须克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语文课还是要姓“语”。  相似文献   

8.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像“模仿秀”之类的栏目,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可时下笔者听过某些学校的教改公开课,初听时感觉耳目一新,自愧不如,然而几节课下来,却发现在教学设计上,众人一面,形式雷同,名为改革,实无新意,纯属“模仿秀”。他们使公开课走上了“程序化”的道路,遮盖了公开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这样的公开课能否起到推广先进经验和示范榜样的作用呢?令人怀疑,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深思。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模仿教学应有成功之处,很多有成就的教育家也都走过“模仿前人,继承传统”这条道路,这已成为大家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新理念的普及,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地变革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涌现出的许多体现改革成果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从这些课呈现的方式来看,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深入细致,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和教师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令人称道的演出,成了首选的“完美”风景。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  相似文献   

11.
语文公开课开展得十分红火,但热闹背后存在着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有“表演课”之嫌疑;众多的语文课“得意忘言”又似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尖子生”为中心,有走过场之实……公开课失去了它的本真,使许多奔着学习的目的来的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深受其害。公开课不能忘记教学的根本目的,唯有真实、朴实、踏实、平实才是公开课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奥·巴斯卡列说:“尝试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语文公开课作为一种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形式,是每个语文教研组的研究主题之一,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益尝试与必经之路。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发展,地区和校际之间,各类优质课及研讨会使语文教师彼此相互听课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关于如何提高公开课的质量问题,也就成为语文界同仁关注探讨的热门话题。笔者想结合几年的从教经验,谈谈对开设公开课的几点思考:一、追求真实就等于不要准备? 有人批评时下的公开课是“作秀”。于是自己开课就带一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常随学生去小学实习,观摩了许多公开课,也走进课堂,随堂听取了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并有意与许多语文教师做了深入交谈,因此,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较为了解,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感触颇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分重视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过分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给实习的师范生上的公开课,这种倾向更突出,更明显,有些简直成了智力抢答课。凡此种种,令人担忧——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体上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寓教于“趣”、寓教于“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随机进行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15.
时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公开课颇多微词,认为公开课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假不可信。公开课似乎成了“假课”的代名词。然而.举目四眺,公开课“涛声依旧”.它依然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依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必不可少又精心制作的一道“大餐”。其实,公开课本身并没有过错。上公开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好家常课,错在人们在实践中为了功利将其“异化”。  相似文献   

16.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喜欢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学科智慧的课。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我喜欢关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琢磨公开课上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多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对公开课上大多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7.
人要衣装。珠要椟装。要想使语文公开课“出彩”,就有必要为你的公开课“包装”。如何“包装”?笔者认为,创意教学是关键!下面就比较难讲的说明文、议论文略举二例。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在广西2011年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通识远程培训的一个班级论坛上发现,有许多教师参与讨论一个帖子———"如何看待语文公开课",对公开课毁誉参半,持否定态度的典型理由是:"公开课好看不实用。"广西普通高中正准备实施新课程改革。在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正确看待高中语文公开课,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定位,发挥它在语文教学中的探讨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海英 《语文天地》2012,(14):57-59
一提到上公开课,许多语文老师就会有一种"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感触。喜在上公开课可以充分展示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才华;忧在如何巧妙构思,让公开课有出彩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若是从那些语文优课中寻找灵感,又容易造成许多类似的环节。如果一次语文公开课处  相似文献   

20.
诵读有利于语文学习的记忆与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诵读的兴趣并不高.如何解决语文诵读危机,成为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巧用榜样的力量是鼓励学生诵读非常好的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师要成为学生诵读的榜样、把诵读优秀的学生树立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把进步典型树为榜样、利用学校平台打造班级“诵读达人”等四个方面对化解诵读危机的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