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目的是通过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许增才放弃个人争夺世界冠军的机会,甘当陪练,把别人推向世界冠军宝座事例的记叙。体现了他个人服从集体,为集体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优秀品质。并说明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少年儿童从小应该具有的品质。是贯彻《大纲》高年级教学要点第九条“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的要求,属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好的集体 ,几乎随时都在熏陶感染着学生。因此 ,本人每接一个班 ,都重视营造集体氛围 ,不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一、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影响个人 ,个人又影响集体 ,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两者关系 ,才能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所以 ,我首先为所带的班确定口号 :“我是×年级×班的一员 ,我要好好学习 ,好好劳动 ,为班争光 ,不为集体抹黑。”然后 ,借助身边的事例 ,给学生讲道理 ,启发他们的集体意识。接着 ,又在班上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3.
教学生学会关心集体是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对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一个懂得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学生,他将会珍惜荣誉,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团结合作、谦让、互助,懂得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 一种观念和一种习惯,要经过长期的熏陶,反复的实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4,(2)
正手机阅读是好是坏,需具体研究案例潘璋荣学生"沉迷"手机阅读会导致很多问题,但在此暂不讨论"沉迷"问题,因为仅仅关于"手机阅读"的好与坏,一线教师和家长的看法就多种多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我个人认为,学生经常用手机来阅读是好是坏,是该提倡还是应适度限制,本身就是一个崭新课题,教师和社会,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国外对教师的责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学生学习的好与坏应由教师负责。持有这种观点的多半是学生的家长,孩子不好,他们总是责怪教师。另一种,大多数人认为,教师应对他的工作负责,但是反对把学生好与坏的原因都归之于教师。因为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学生的父母、亲属、朋友以及社会环境。所有能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自我意识和身心健康的人和事都是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给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是集体主义意识如何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如何巩固的问题。现在有不少青年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总认为参加集体活动会束缚自己的手脚,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与所在的集体格格不入,结果反而影响了个人才智的发展。因此,引导学  相似文献   

7.
牛蓝 《辽宁教育》2008,(1):18-19
我们总是在对学生讲人的社会性,人要与他人和谐相处.人应当在集体中获得温暖的归属感.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要有团队意识,等等。这些当然都是对的。归属感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没有获得集体归属感的学生,会产生形形色色的心理波动,会觉得自己根基漂移.会有不安全的感觉。他们多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人集体,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新朋友。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温暖感与荣誉感啊。那么。他们为什么没能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获得集体归属感呢?一般认为,那是因为他们孤僻、冷漠、要强、偏执,因此难以得到集体的认同,教师一般也不太喜欢这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史秀艳 《考试周刊》2011,(57):229-229
从教多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教书育人,教书育才”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做人;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就有了“智”的开发。在这些工作中“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一种习惯的养成对个人、对群体、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种好的习惯会造就一个人,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纯洁社会风气;一个坏的习惯则会毁掉一个人,涣散一个集体,毒化社会风气。对中学生来讲,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掌握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也艰巨得多。使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表扬和批评是学校教育中较常用的辅助性教育手段之一,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合理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更能取得神奇的功效。表扬是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行为的肯定和赞许,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鼓励本人,教育集体的有力措施。批评是对学生错误思想行为的针砭和否定,是指出错误,帮助改正,教育个人和集体的措施。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针对学生的某一思想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运用得恰当,对学生个人和集体都有很大的教育和鞭策作用。当然,如果使用不当,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表扬和批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和家长眼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可是,老师总是问我:“你怎么总是和坏学生搅在一起?”我不明白“坏”的定义是什么。不喜欢课本,喜欢一些“野书”叫“坏”?成绩不好,但体育好叫“坏”?略有“暴力”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是狭隘而虚幻的人权,是把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相割裂的;社会主义人权是多数人的人权,是广泛而真实的人权,是坚持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相一致的。社会主义人权在总体上高于和优越于资产阶级人权。  相似文献   

12.
李颖 《课外阅读》2011,(3):133-133
在小学体育课中“从众”行为是低年级学生上体育课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何为“从众”一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低,明辨是非能力弱,在受到外部环境;个别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跟随少数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一起发生集体起哄,违纪等行为的一种现象。“从众”会给体育教师的组织教学造成困难,课堂教学秩序紊乱,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处理好低年级学生的“从众”现象,我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薯 《中学理科》2008,(10):1-1
在国际经济学界曾经有个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律”,出自被誉为“经济学家导师”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罗。他认为,任何一种多数同意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地保证投票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因而集体很难选择出最优的方案.很难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作出对个人和集体都有利的决定。比如,利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未必一定能产生出一个令多数人满意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投票悖论”.  相似文献   

14.
潘璋荣 《班主任》2014,(2):42-43
学生“沉迷”手机阅读会导致很多问题,但在此暂不讨论“沉迷”问题,因为仅仅关于“手机阅读”的好与坏,一线教师和家长的看法就多种多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我个人认为,学生经常用手机来阅读是好是坏,是该提倡还是应适度限制,本身就是一个崭新课题,教师和社会,特别是教育研究部门,首先应对“手机阅读”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考察与研究,然后才能采取适宜的措施。重点应研究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学年开始,随着学生的重新分班,教师面对的将是一张张崭新的面孔。做为课任教师总是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过去——成绩的好坏、品行的优劣,以此作为以后评价学生的依据。这就无形中将还没有真正接触的学生定格为“好学生”和“坏学生”,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地亲近“好学生”,冷落“坏学生”。长此以往,“好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机会,?营养丰富,茁壮成长”;“坏学生”则长期受“冷落”,失去展现自我的机会,自我封闭,渐渐地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后进生,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琼 《甘肃教育》2020,(3):43-43
一、影响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因素分析1.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偏低。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自我意识比较强。很多学生纪律观念不够强,没有足够的集体观念与道德认知,班级管理非常困难。在面对集体与个人问题时,总是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对待班主任的管教,也做不到正确对待,久而久之,班主任也会失去管理的热情与信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西方的教育工作者主张“奖”而不主张“罚”,据说褒奖能刺激好行为,而惩罚对减少坏行为的效果并不好。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见到好行为,拼命用“褒奖”刺激,遇到坏行为,最好是视而不见,让坏行为不引起注意,以至遗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动。有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直接关系到个人或集体的成败。有了良好的思想意识,对个人而言,就能明辨是非,积极进取;对集体而言.才能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初中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作为班主任,一味地紧跟勤说、严防死守.学生就会感到腻味、厌烦;强制性的“严刑峻法”,也只能奏一时之效.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要管理好一个集体.统一他们的思想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9.
现实社会,各行各业都讲究和提倡一种风气。好的风气展现一种文明,是一种美,是一种和谐。无论是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它所表现的都是人的行为,它所代表所影响的往往是一个集体。对学校来说,泛及的往往是校风,对班级来说,体现或者泛及的往往是班风。好的风气会被人赞美,坏的或者说不良的风气则会被人鄙视和唾弃。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影响教学过程的责任推卸给学生,一旦教学过程受阻,总是从学生方面技原因,认为是学生扰乱了课堂秩序。诚然,学生行为会影响教学过程,但从教学的另一方面看,我们也应该从教师身上找找受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