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诗是禅与中国古代诗歌相融而产生的一个新的诗歌类别。禅诗以禅为体,以诗为用。禅力求通过主观心灵的直觉观照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古代诗歌意境创造中的情景交融和言外之意等特征极为相似。禅选择以诗为载体是中国古代诗歌具有与禅意表达独相契合的内在联系,即意境。禅诗的美学价值即禅诗意境。禅诗的意境表现有五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构成,要求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三者相统一,形成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艺术意境的过程。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这是由诗歌的特点决定的。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3.
吴芳 《语文天地》2012,(16):33-34
诗眼是诗歌中精炼而传神的词语以及关键性的句子。从用词上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在特殊情况下,名词、副词、数量词及语气词也可以是诗眼。在教学中抓住诗眼,有助于深刻解读诗歌含义。一、抓住诗眼有助于分析诗歌意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王先生这里所说的"境界"就是意境。所谓意境,即诗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抓住诗  相似文献   

4.
我们教诗,与教其它文体一样,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要按照诗歌的特点去教。必须分析诗的意境、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学习诗的艺术手法、结构、语言和修辞等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诗的声凋、节奏,音韵等形式美。这里,我仅就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略抒己见。一、只有通过想象、联想、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诗歌,要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诗歌艺术形象的主要形式则是意境。诗人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意境的过程中,想象和联想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要再现诗中的意境,必须通过想象、联想。  相似文献   

5.
诗格与诗味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诗格与诗味。指出,写诗要重视诗味,也要重视诗格。诗人只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写出新的时代的新的意境,努力创作既富诗味、诗格又高的力作,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诗坛的现状也必将进一步改观。  相似文献   

6.
所谓“诗眼”,指的是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相似文献   

7.
诗格与诗味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诗格与诗味。指出,写诗要重视诗味,也要重视诗格。诗人只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写出新的时代的新的意境,努力创作既富诗味、诗格又高的力作,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诗坛的现状也必将进一步改观。  相似文献   

8.
意境诗的尚虚、空灵等本质特征是通过意境的传达媒介——诗化文言来实现的,意境诗的作者以流观的审美方式观照物象世界,造成文言文法的变格,从而扩宽了诗意空间,平添了韵味情思。  相似文献   

9.
说诗味     
诗(包括传统古诗词曲和新诗)是美化了的简练的文字,具有音乐美、形式美与意境美。诗的美是相对的,因主客观的人、时、境不同而不同。诗不拘一格,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萧纲的写景诗与传统意义上的写景诗不同,萧纲写景诗富有灵动而又静谧的意境,且意境构造呈现逻辑与反逻辑性交叉的动态过程。细究可见,萧纲写景过程有意构造情景和谐的画面,且多与空灵境界的升华休戚相关,并表现为主动靠拢的特征。基于此,萧纲写景诗风格与其宫体诗艳丽之风完全相反,于锤炼字句、情感表达上摆脱了绮靡之风,笔力干脆,表现出铿锵之气,意境开阔且富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能诗擅画,又精于音乐,常将绘画、音乐之理 入诗,塑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写景诗中尤为多见.本文着重从他独特的 现物方式——无我之境、把绘画技法融于诗而达到完善的意境,以及王维诗在艺术技巧方面 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思 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凡是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讲究意境。我们读到一首好诗,看到一幅好画,常常会赞叹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评价艺术意境的形象化说法。没有意境,或者意境有欠缺,就不能成为好作品。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也有人干脆说是“诗与画”一致所造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中国的古典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诗人们常借助这些凝炼而意蕴丰富的诗歌语言倾吐心声,抒发感情。它或婉转缠绵、深沉幽怨;或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或慷慨悲壮、沉郁顿挫。我们赏诗时一定要透过诗的语言揣摩、感受它的弦外之音,借助诗的意象、意境领会诗的意蕴,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能诗擅画,又精于音乐,常将绘画、音乐之理入诗,塑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写景诗中尤多见。本文着重从他独特的观物方式--无我之境、把绘画技法融于诗而达到完善的意境,以及王维诗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界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禅是佛教精神的精髓,诗是文学殿堂的奇葩。禅诗是诗僧诗人的参禅悟禅之结晶,它以其禅味寓其理,以其诗味耐人吟咏,以其依托自然意象的描写,来悟出禅理,启迪人生。禅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基于去妄归真,万法虚空,性本清净三个诗主题来探讨禅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孔子提出“诗教”,中华诗教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只有厘清了“诗教”何为,才能真正解答今天我们如何“教诗”的问题。音声之美的带入、意境之美的熏陶、品格之美的塑造是教诗的三个主要层次,而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还有更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可供发掘。语文教师应始终牢记:“诗教”绝非“说教”,而应更注重“兴发感动”。  相似文献   

17.
鉴赏诗歌要把握住诗的意境。意境由意象和意蕴构成 ,所谓意随象生 ,境与意合 ,就是这个道理。如火合热情朝气 ,水合清纯洁净 ,绿合青春活力等。象往往有多个 ,谓之意象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众多意象 ,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要把握诗意 ,就要进入诗人精心构筑的意境之中 ,去发现、体味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 ,深切地体味其诗情画意呢 ?下面就结合我的诗歌教学体会 ,介绍几种方法。一、反复诵读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截最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中国的古典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诗人们常借助这些凝炼而意蕴丰富的诗歌语言倾吐心声,抒发感情。它或婉转缠绵、深沉幽怨;或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或慷慨悲壮、沉郁顿挫。我们赏诗时一定要透过诗的语言揣摩、感受它的弦外之音,借助诗的意象、意境领会诗的意蕴,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赏诗首先要“知人论世”。即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主要事迹,作家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家写此诗的心境。这是诗人创作的最原始动力。只有做到了…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诗的意境,体现着汉字的无限情趣和魅力.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乃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诗味说和意境理论作为中国古代诗论的两大核心理论,两者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意境的情景要素使诗味这一描述性概念有了较为具体与可深化的审美内涵;意境的“抽象的界域”性使诗味的审美内蕴在丰富与醇厚中趋向整合与统会,呈现出极大的整一性;意境强调相生中的虚实,这使诗味内蕴富于立体的多层面性、多向度性。意境理论对诗味说予以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意境”论诗替代以“味”论诗的内在必然性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