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往往不很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一致的认同感,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归属问题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少数民族文学一直处于劣势,人们已经习惯了对其书写之轻的状态;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学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歧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对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手稿、创作理论、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对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资源和遗产进行收集和珍藏,这对于今后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对文化和文学资源的积累,以及从多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肥皂泡     
本期的读书阁里,让我们沐着晨风,听着鸟鸣,一起来欣赏三篇现当代文学大师的作品片段……  相似文献   

4.
以“策划一个百年现当代文学微型展览”为核心任务,通过“了解概貌绘图表”“深入研读设雕像”“自主比读创奖项”三个课段,整合本单元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现当代作家作品,开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和相应的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文学文化现象,在深入思考中不断提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纪新与戈朝金合著的<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一部很有分量的著述,它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定位、少数民族作家与文学的身份界定、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学双语创作、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与多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深入探讨.以当下视野重新审视并延展其理论思考,对于强化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持续性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步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得到了大解放,这些都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出版发展的有利因素。从《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来看,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出版较之前取得显著进步,表现在出版数量增多,出版质量提升、出版影响力扩大。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出版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出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策扶持的特殊性以及经验借鉴的先进性,体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出版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民族高校的现当代文学课程除了面临课时骤减、文化体制改革、物质大潮的冲击、学生积极性不高等诸多挑战外,由于文化背景、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具体、可行的改革方案,以期适应并提高民族高校的课程教育水平,发挥文学的精神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年代作为文学史划界的分期,严重地忽略了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性。虽然沈从文、老舍等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在某种层面上确实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具有某种不谋而合的倾向,但是,这并不抹除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裂缝。沈从文、老舍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不仅突出了两者之间文艺观念上的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划分了少数民族文学的阈限。这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文学就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某种合谋,从而为短期的目标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之所以为少数民族文学,显然是在与主流文学的互动关系中显现出来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放弃了民族意识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9,(3):81-85
地域空间书写是西部少数民族文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创作特征。从藏族女作家益希卓玛的长篇儿童小说《清晨》,可看到绚丽多彩的草原风光、鲜活的藏族语言、具有现代气息的藏族人物、理想状态下的民族情怀等带有藏族风情的地域空间文化特征,作品通过对西部草原、文化、情感、意识等的空间书写,揭示了民族生活的普遍性意义,构建了富有民族本性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名传青史的作家数以千万计,万流景仰;其优秀诗文作品如恒沙繁星,洋洋大观.经多次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本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选录了大量古代文学作品,这一举措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母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下的肉体和精神"双重混血",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和发展优势.研究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诸因素,探讨其所处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从中预测其走向,这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研究中国文学的未来新建构,有着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文化取向。由于民族学与民族文学的比照关系,民族志、民族文化、文化自觉等已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其中,民族志成为众多研究者审视民族文学中的文化内容的重要基点。民族志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基本表述范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长期观察,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等著作中确立了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民族志的经典表述范式。马氏的民族志表述范式追求纯正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走过了萌芽诞生、蛰伏沉寂、发展壮大、繁荣兴盛等阶段。当我们尝试着对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作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时,"文化认同"、"代际转换"、"文学生态"这些关键词成为参考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可以看作是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萌芽诞生阶段,陈英雄、曾月娥等作家借助汉语这一语言工具作为载体,为少数民族开启了书面文学这一有力的自我"发声"时代。进入1980年代,以拓拔斯塔玛匹玛、莫那能、瓦历斯诺干、孙大川等为代表的一批少数民族作家相继发表大量作品,从此迎来了文学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1990年代中后期,重返部落,回归传统,文化寻根成为一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郑重选择,代表作家有夏曼.蓝波安、亚荣隆.撒可努等。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队伍又增添了一批新生力量。《山海文化》杂志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学的出现则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书写空间,更日益成为新生代作家一个重要的创作阵地。  相似文献   

14.
文学欣赏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社会现象 ,是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特殊的社会意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 ,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又反转来给社会生活以巨大的影响。文学的这种作用是通过文学欣赏来实现的。一部作品不管它写得多么好 ,只有当它为广大读者所欣赏 ,所接受和理解的时候 ,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离开读者对作品的欣赏 ,文学的社会作用就无从谈起。文学欣赏是实现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的中间环节。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描绘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 ,表…  相似文献   

15.
流行歌曲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学生是流行歌曲忠实而庞大的拥趸。“现当代流行歌词鉴赏”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手段的补充。本课程旨在美学鉴赏的框架之下,将现当代流行歌词文本纳入到大众诗学的审美评价系中,以“语义层、形象层、情感层、意蕴层”等四个层次作为审美研究的核心,引导学生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把握、评判流行歌词作品,理清现当代流行歌词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词的脉络关系,了解流行歌词创作的审美特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兴趣。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将纯粹的感官鉴赏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从美学教育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当代少数族裔文学在现代性语境下存在话语悖论。具体表现为:当代少数族裔文学用源自于本民族的直接素材进行表达,对召唤民族存在的本源精神和主体话语有积极的意义,为当代文学多元化注入不同的民族因素;当代少数族裔文学使用母语进行直观的表情达意,是民族文学、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自觉选择,却存在着现代性视域下交流的局限性;当代少数族裔文学在现代文学观念和现代文学实践的指导下进行民族文学创作,努力实现文学沟通的有效性,却消融了少数族裔文学民族特性的潜在因素,悄然趋向了一体性。  相似文献   

17.
第六册教科书供初中第三个阶段使用 ,课文主要是文学作品 ,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本文介绍四个文学单元的一些情况。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第二单元学习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学习诗歌和散文 ,都要注重朗读 ,要抓住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还要分析作品技法。第三单元学习古今中外小说名篇 ,要求着重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 ,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主题。第四单元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 ,学习戏剧要求着重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赏析剧中人物语言 ,在此基础上理解和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电影文学剧本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 ,在脑海里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是建国后国内第一份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英文杂志。分析该杂志有关少数民族作家及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翻译情况,研究该英文杂志译介少数民族相关题材作品主要是受审美艺术、对外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繁荣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构建和谐国家理想形象以向外宣传新中国形象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仫佬族作家鬼子的个案,说明拥有法定民族身份的个体未必具备相应的民族认同。民族身份不过是公民在我国现行的民族成分制度下获得的外在"标签",只有发自内心的民族认同才能使一个拥有少数民族身份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20.
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想谈谈文学欣赏中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供同志们在文学欣赏的实践活动中参考。一、文学欣赏的意义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活动使读者通过作品的文学语言,具体地认识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本质,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人由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文学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文学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