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读书随想     
<正>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了解西方思想,热爱中国文化,自称是"西洋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许多知名作家,譬如于丹、罗兰等都在文章中称赞这位大师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能够博得这么多文人学者的尊崇呢?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我是通过阅读于丹老师的文章而知道林语堂先生的。在现在的青少年中,于丹老师的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是因为她的那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现代著名学者,著作等身,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先生认为"生活的目的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他从不把写作当作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3.
生活的艺术     
上个世纪初,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一个以幽默享誉世界的中国人——林语堂先生,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生活的艺术》。他在书中写道:"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以此来描述中国人和美国人巨大的差异。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历史上,中国人以悠闲的生活方式著称于世,我们不那么汲汲营营,忙于牟利赚钱;相比较而言,美国人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现代著名学者,著作等身,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先生认为“生活的目的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他从不把写作当作生活的全部.家庭生活因为他的机智和幽默而显得异常温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同样是一个智者。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家,同时他作为教授、学者,其教学思想亦见解独到,蹊径独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独持异议”。林先生并没有专门的教学论著,他的许多先进的民主的教学思想散见于他的那些文质兼美的散文中,尤其是他的于家中教孩子读书写作的《课儿小记》,更较为集中地反映出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以下引文不作注释的皆出于《课儿小记》)一、“要教如何读法,只好和他们读”“我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既然大家不知道,只好大家去找,这学问就来了。”林语堂先生很钟情牛津大学或我国古代书院那种师生…  相似文献   

6.
杨蓓  刘文君 《教师》2010,(4):116-116
中外学者和翻译家在研究各种语言的互译中。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技巧。而林语堂先生则是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做出巨大贡献的我国众多翻译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众多译作的解读、分析。探讨直译与意译的翻译基本技巧在其译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内容概要:《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先生认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苏东坡,正是因为他了解苏东坡;他了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相似文献   

8.
<正>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求得一纸文凭,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林语堂先生注重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他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炼写作能力。正因为如此,当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他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作为大学者的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学问,不是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幽默艺术的实践者。林语堂先生的散文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与他善于修辞是密切相关的。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细、奇设、矛盾、降用、借用、比拟、夸张、比喻、回环等修辞方法,形成了轻松自然的幽默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细致分析林语堂在自译《啼笑皆非》过程中对文化负载词所运用的翻译策略,从而对林语堂所倡导的翻译理论进行探讨,论证林语堂本人就是他提出的"翻译三标准"——"忠实"、"通顺"与"美"的践行者。本文旨在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自译研究与林语堂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1895-1976),现代文学家、作家、翻译家。他博学,多思,豁达,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是中国少有的通晓中西文化的学者。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他也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林语堂一生著作众多,并创办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坚持三十年用英语写作,创作出许多轰动欧美文坛的作品。虽然他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与他的文学创作相比要逊色得多,但仍是他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注意。本文对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作品进行论述和评析,从而指出他在翻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版推荐     
推荐书目一:林语堂《苏东坡传》推荐理由:林语堂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他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文学星空中,苏轼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一位旷世奇才,是中国士大夫心驰神往的人格典范。林语堂先生把苏轼当作自己心灵的老师,说他是人间独一无二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坚持三十年用英语写作,创作出许多轰动欧美文坛的作品.虽然他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与他的文学创作相比要逊色得多,但仍是他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注意.本文对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作品进行论述和评析,从而指出他在翻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艺术》和《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两部主要的英文作品,本文则从对这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考察出发,以自译的相关理论为支点,力图揭示林语堂英语创作中的"自译性"特征,为研究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以及他的中西融合观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于1938年旅 居法国时创作的英文版小说。邀请郁达夫翻 译此书,他仅翻译了部分即遇害。今畅销全国 的《京华烟云》为张振玉所翻译,另有郁飞翻 译的《瞬息京华》和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  相似文献   

18.
一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现当代最著名的四大传记之一。林先生与苏东坡可谓神交已久,对他景仰不已。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民国二十五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  相似文献   

19.
认识幽默大师林语堂博士, 是我记者生涯中最奇特的一段经历。集大成时期无论从思想、生活、著述风格, 还是人生岁月任何角度:无论把林语堂先生的生平,分成三个、四个还是五个阶段,一九六六年以后在台湾定居将近十年,都是林语堂一生中极重要的一段时期,或者可以说是他个人的集大成时期。我很幸运,在这个时期认识了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坚持三十年用英语写作,创作出许多轰动欧美文坛的作品。虽然他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与他的文学创作相比要逊色得多,但仍是他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注意。本文对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作品进行论述和评析,从而指出他在翻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