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社会称谓语是交际的先行官。近年来社会称谓语"亲"广泛地被使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可是对它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通过对它的产生、演变历史以及对其流行原因的分析,说明"亲"这一社会称谓语的出现和流行并非偶然,并对其未来的生命力持有相对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包丹凤 《考试周刊》2010,(42):29-30
称谓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份的指称,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近几年来,流行称谓语“美女”似乎大行其道,在多数社会交际场合都可以寻觅到其踪迹,大有取代“小姐”“女士”等传统女性称谓语的势头。本文试对“美女”称谓语流行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一些语言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美女"称谓语的流行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特点的探究,说明"美女"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由此引发对社会称谓语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电白闽方言区对青年女性顾客的通用称谓语是“靓妹”“靓姐”,极少使用“美女”称呼。根据电白闽方言区青年女性顾客的称谓语的使用频率来分析其原因,发现交际双方的爱美心理、称谓语本身的语音条件、商业交际场所的不同、发话者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地方民俗文化色彩等因素对青年女性顾客的称谓语的选用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王依忆 《海外英语》2014,(8):265+282
新词语的产生是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淘宝用语"亲",起初常见于淘宝购物中,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淘宝体"亲"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一来自购物网站的称谓语已经突破了这一语言使用的局限并彰显了它非凡的生命力。该文主要分析淘宝体"亲"产生及其在社会生活领域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社会称谓语的泛化指的是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称呼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亲”称谓也出现了泛化的趋势,成为了一个社会称谓.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这一泛化趋势并探求其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现代语文》2008,(6):63-64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用语,是交际的先行官。现代汉语称谓语系统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社会称谓语又可分为通称称谓语、职业称谓语和泛称称谓语等。本文将对社会称谓语的发展和所面临的空位困境做一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主要媒介,当它被用于不同交际语境下,又与不同的形式与文化密不可分。称谓语在社会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文化的渊源不同,称谓语所承载的文化含义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比英日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中所凸显的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是语言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等信息。尤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称谓语的正确使用与否就显得特别重要,并且不同的称谓系统显示不同的文化。文章以英汉称谓语的不同为切入点,揭示了中西方在经济制度、地理环境、思维模式、社会结构方面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称谓语是称谓语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本文以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社会称谓语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当前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齐雁飞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10):74-77,82
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称谓语作为交际的先行官,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它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对比英汉社交称谓语的主要形式,分析社交称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产生失误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求更好地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任何称谓语,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本文采用PMI-IR计算方法,对一类来自于现实生活交际,并在网络中使用时产生了书写形式变化的流行称谓语进行语义褒贬转化的计算和分析,以反映这类网络流行称谓语当前的情感语义状况.  相似文献   

14.
当前女性社会称谓缺位现象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称谓语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社会、文化、历史都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社会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缺位现象,而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女性社会称谓语缺位问题更显突出。文章就此现象加以概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弥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汉民族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异。称谓语从古至今在言语交际中变异较为显著,女性称谓语的变异折射出历史前进中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女性亲属称谓语的变异在言语交际中表现更为明显,它的变异遵循着交际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王雪 《考试周刊》2015,(6):17-18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收集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称谓语"亲"的使用情况的性别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称谓语"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意义在于站在性别的角度,而不是称谓语"亲"本体的角度研究称谓语"亲"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不仅能提高交际能力,而且也可以由此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首先,我们应注意称谓语的运用。称谓语,顾名思义,就是在谈话中对他人的称呼。交际中“称谓”很重要,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自商周以来,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就早已根深蒂固。现在我们也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汉语的亲属称谓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交际中,称谓语可以传达出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职业、职务,甚至所属文化范围,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伦理道德等文化差异.正确理解和掌握英汉社会称谓语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称谓语是一种社会化的语言符号。本文以南开大学在校大学生校园称谓语的使用为个例,运用社会语言学问卷调查以及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校园称谓语的使用特征。年龄、性别、交际双方的关系等均能影响称谓语的使用。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称谓。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大学生也会使用不同的礼貌策略和交际策略。大学生校园称谓语反映了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