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占有很大比重,我们不能忽视文本中所蕴含的这种对故土家园的思慕和追寻,个体生命对心灵故乡的依恋与怀归。这种怀归情结,不仅是一种个体意识,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哲学思考,一种民族精神。本文笔者将从怀乡情结,"怀古"情结,怀归意义这三个方面论述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怀归情结。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国家的命脉,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又包含了中国优秀的节日文化。其中,节日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承载着文化认同,凝聚着民族情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在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兴节日文化工程深入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合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他应该有着对汉字充满诗意的体验、感悟与理解,有着对母语的一种深深的文化情结。特级教师黄亢美正是这样一位背负着厚重母语情结而又诗意地行走于教学田野之中的语文教育寻根者。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提炼、反思和传承。另外,传统文化又在源源不断的为语文教材提供教学素材。因此,依靠语文教学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更系统的建构,从而达到传播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自我中心情结,就是认为,中国民族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自我中心情结”不仅是地理上的而且也是文化上的,并且两者互相支持、互相阐发、互相说明。本文通过在这两种情况上的比较证实,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近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因为这种中心情结的纠缠而被延误。而中国要实现传统价值观念的转换就必须首先突破这种中心情结,给予中国以及中国传统以合理的历史定位,要用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与世界文化展开创造性对话。  相似文献   

6.
当前语文教学界提倡: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人本对文本实现的一种生命个体的审美体验,语文具备审美的人文价值性。故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在传递汉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上。中华民族是个文明古国,建筑艺术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艺术介入语文教学也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介入语文教学首先必将牵涉到美育问题,由于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途径是以美感人,以美启智,以美养性,那么建筑艺术引入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建筑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康 《教育艺术》2008,(2):50-51
语文是人类文化精粹的聚合,教学是对这种文化精粹的释放与传递,它面临的是所有的教育个体。这里的"人文",不同于语言界传统的"道"及"思想性",它是一个超阶级的人类的概念,它的着眼点是人、人性,通过语文教学的手段,完成人的发展与人的和谐。从对学生的人文作用而言,语文教学具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和陶冶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艳慧 《现代语文》2009,(2):112-115
一、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是母语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我们进行常规文体教学和专项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接受民族文化,掌握具有民族特色的沟通原则与技巧,能够熟练使用汉语表现个体并传承民族文化。学生的作文中显现着他们的个体生命风采,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把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中。这样不仅扩充了语文知识面,更符合语文作为母语的一面。一、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教学是传递文化、弘扬文化的一种形式,所以由此可以得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换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国社会历史顺利传递的一种形式。2.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卞良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09-112
在传统伦理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着一种家庭伦理情结。这种伦理情结作为审美层次的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其表现形态要复杂得多,因而其精神的感召力与艺术的吸引力也就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47):40-41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初中语文中蕴含着不少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当前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集人之长、人之精华于一身的物质与精神之结晶,它不仅包含了带有意识形态特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包含了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与写作等非观念性的内容。语文教育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是保证语文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条件。高中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进入到语文和文化的世界里,可以加深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综合素养,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学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一种价值的输出,这种文化意识的具备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许多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对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不仅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一、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不少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在学生的文化基础与人文素养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再来展开,这个时候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郭雪波小说中的魔幻与作者的故土情结和族裔身份密不可分。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蒙古族原始宗教文化、东蒙地区丰富的巫术鬼神风俗等,为其小说铺垫了魔幻文化底色;个体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消解带给作者的忧患意识与惶惑感,草原生态恶化的现实,是魔幻叙事的指向,作者的拯救意识中暗含着欲望批判、找回民族神性信仰的努力;魔幻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共生,它汲取现代中国文学中的隐性巫文化表达传统,同时这种魔幻风格对中国主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一种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而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字约意丰的特点,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喜爱。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楹联教学,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而且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将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则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为夯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非常关键的一门基础学科,同传统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魏晶 《甘肃教育》2023,(7):97-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途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从挖掘教材内涵、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氛围等方面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是支撑其艺术生命力的精神源泉。这种痴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倾向。在他的诗作中,从追寻到幻灭的恋旧情结和死亡意识的不同彰显可以看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交锋,隐含着他心灵深处的冲突与分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中“文化传承”这一核心素养更是得到了专家、一线教师等的关注,教师也应当从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与策略,让这种传统元素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这一瑰宝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于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