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庆馀是中晚唐之交的一位重要诗人,当下对其研究甚少。其诗从内容上来说,多送别、边塞、咏物、写景等,表现出清、冷的色调与心境,这既与其蹇舛的人生有关,也契合中晚唐国势日颓的大背景;从诗体选择而言,其诗所长在于绝句与律诗,能在近体体制要求下尽展所长;就诗学渊源而言,其诗风格得张籍之清丽,兼贾岛之幽奇,兼有张、贾二派之特色,是中晚唐诗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招凉亭贾岛破风诗》、《鸾鎞记》、《贾浪仙除日祭诗文》和《贾岛祭诗》等元明清杂剧或传奇,是写贾岛事迹的"贾岛戏",它们塑造了包括虔诚痴迷的"诗仆"、才华横溢的诗人和科场不公的受害者等多个侧面的贾岛形象。几部剧作中人物塑造的成功依赖于其在合理处理材料、角色间对比的运用和当行本色的戏剧语言等方面的成就。从贾岛形象的形成,可以看出贾岛自身、剧作者和观众对戏剧创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寻隐者不遇》是一首叙事诗,写贾岛寻访隐者,与童子对话,而最终没能遇见隐者的事情。从题目中的“寻”,可以想象贾岛一路寻寻觅觅,拜访隐者的急切之心。从诗句的对答中,可以体会到贾岛内心的波澜起伏:从刚遇见童子时的满心欢喜、充满希望,到“言师采药去”时的失望,但仍不死心,  相似文献   

4.
曾孝义 《现代语文》2006,(5):105-105
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不遇》,从寻而不遇落笔,描写出了一位飘忽不定的隐形象。  相似文献   

5.
潘阆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继承他们的“苦吟”精神,诗风清苦,但不像贾岛刻意追求奇险的表现方式和锻炼字句,在表现上更自然,语言通俗平易,诗风多了平淡闲逸的特点。还有一部分诗歌,沿袭五代“粗犷之习”,诗风粗狂、洒脱,有向风雅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贾岛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儒生,但骨子里却有释子的思想.佛家哲理和儒家思想在贾岛诗歌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贾岛早年出家为僧的经历、与僧人的交游酬唱以及诗歌的深刻禅意均体现了他释子归隐之心;而他积极应举求取功名的行为、大量创作献纳之作以及执著地苦吟,又表现出他强烈的用世情怀.在归隐与用世之间,贾岛书写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7.
贾岛的人生有两个核心追求,一是应举,二是苦吟.前人对这两点论述较多,但是把这两点分别同其早年长时间的佛徒生涯放在—起考虑,就会发现这段经历对其应举与苦吟产生的不同影响.一方面,曾多年为僧的贾岛为何久困科场而执著不悔?原因在于诗名成为他新的信仰;另一方面,多年的佛门生活使贾岛可以把一种坚忍的苦行精神转移到诗歌的创作之中,这是苦吟习惯出现的根源.蛄论是在贾岛的人生历程中,应举是表层的现实追求.苦吟是深层的精神信仰,这两点决定了贾岛由僧还俗、终生苦吟不辍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8.
比之于其前唐诗的浑厚饱满圆融,孟郊贾岛的诗歌创作独开生面,成僻涩一体,以苦吟的作诗方式,达成了诗歌的陌生化效应。苦吟使得诗的终极意义似乎不存在于文本,而存在于创作的过程当中——行为即意义。苦吟也是把双刃剑,它使得诗人太用力于诗的局部效应,而忽视诗的整体效应。孟郊贾岛诗歌的陌生化效应首先体现在诗歌语言的大批量散文化,其次体现在尽力避免使用熟语、陈词滥调:孟郊主要着意于"词"的陌生化,尤其是动词的陌生化;贾岛主要着意于"意象"的陌生化。孟郊以其动词性的狠语、贾岛以其虫磬蛇蚁等小世界意象丰富了唐诗,使唐诗的语汇系统趋向完善化,大大拓展了唐诗的疆界。  相似文献   

9.
诗文的语言不但要求一般意义上的准确、鲜明、生动,诸如用词贴切,语法正确,意思明晰,文笔活泼,注意修辞等,而且还进一步要求做到合乎语言环境。比如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尝试从教学语言入手,让语言有效激活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体态语言,创设和谐氛围,激活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语言上更主要是行为上,身教重于言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感染力.当然老师也是一位普通人,难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但不能将其带入课堂,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此要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每节课前要尽量控制不愉快的心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相似文献   

11.
文字作品成稿时或多或少总有些不精确妥帖之处,总是要经过作者一次甚至多次地修改才得以完成,而名家名作尤其如此。所谓名家改笔,一般是指著名作家对自己作品所作的修改、润饰。名家改笔往往是名家语言精华的集中体现,对后人的写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示范性,像唐代贾岛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寻隐者不遇》等古诗时,引导学生在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意蕴深远,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下面,我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例,谈谈通过补白训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苏联作家裴定说:"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学生生活圈子日益缩小,语言表达贫乏、枯燥。首先,学生缺少锤炼语言的意识。"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的诗充分说明了锤炼语言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缺乏这种意识,加之读书不多,语言使用频率不高,写作时随意性非常之大,一些动作表达不出来,统一用"弄"字概括。写出来的句子当然也就拖泥带水,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相似文献   

14.
江瑛 《华章》2007,(4):124-124
贾岛给人的寻常影像是落拓孤独的,他的诗是阴暗而消沉的.但这不是贾岛的全部,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诗人浓浓的出世情结,这种情结恰如休眠火山一般,偶尔会发出瞬间的灿烂与光芒.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语言使用中,离不开语句的表达,而词语则是语句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段落、篇章的基础材料。因此,词语运用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在一字之中尽可体现,而一些以一字之妙传神的佳话至今仍为我们所乐道。贾岛的“推敲”故事一直被大家传为美谈。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将“推”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韩愈和他探讨起来,最终确定用“敲”字,“推敲”二…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杜荀鹤是继贾岛之后的又一位“苦吟”大师,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贾岛的苦吟精神,但在风格与审美追求上又与贾岛不尽相同.贾岛的“苦吟”重在炼词、炼句,精炼意魄;杜荀鹤的“苦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这无疑是对贾岛苦吟诗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7.
研究贾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接受过程颇有意义.宋前三本有关贾岛的诗歌选本,即:张为《诗人主客图》、韦庄,《又玄集》与韦毂《才调集》,对研究贾岛的传播与接受有较大的价值.三种选本集中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审美趋向以及对贾岛诗歌鉴赏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8.
贾岛以其诗作的寒蹇逼仄而为“晚唐体”的领军,细考之,不难发现,在贾岛的作品中,同样有大气磅礴与清新疏朗之作。他在山水的描写上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从题材内容上可以分为寒涩幽深之景、开阔劲峭之景和清新疏朗之景三类;从创作手法上来说,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在贾岛此类作品中,我们又可以将之分为追忆想象之景、眼前所见之景以及由眼前之景而料想未睹之景三类。对贾岛山水诗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贾岛及其文学贡献。  相似文献   

19.
心境,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情.从心理学来讲,指的是平静而持久的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虽然其强度并不高,但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但带有弥散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中,往往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理解的宾格出发,教学过程是情感语言、工具语言、智慧语言的游戏.但是,语言游戏并不外在于师生,相反将他们拉入到语言游戏中,让他们与语言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游戏的规则是语言自身拥有的,师生只是去游戏.这个去游戏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语言的意义的过程.就时间性而言,这个过程表征为瞬间与永恒的聚集;就空间性而言,它表征为超越与回归的聚集;就时空而言,它表征为个体与普遍的聚集.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意义生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