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对程乃珊等人译文探究,来试图发现他们在翻译《喜福会》这个华裔文学的代表到底使用了哪些翻译策略,而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翻译呢?翻译离不开译者的主体性也就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这又与操纵学和目的论的观点有关。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三点来释析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翻译活动在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翻译活动主体是翻译工作者。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其身份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而译者的翻译策略则会影响原作在异域文化中的形象。本文以《红楼梦》两个全译本中典故的翻译为例,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了译者文化身份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陶然 《海外英语》2013,(3X):166-168
在该篇文章中,作者利用有声思维法、回顾法和追溯法比较了一个职业译者和一个非职业译者在句子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使用的差异。文章证明了Lscher、Gerloff、Fraser等学者关于这两类人员翻译策略差异的推论:职业译者通常会核查译文文本,观察译文文本的风格、类型在目标语系统中的适应性,而非职业译者关注的是他们是否解决了翻译过程中的词汇和语法问题。也就是说,职业译者的翻译策略是注重形式而职业译者的翻译策略则是注重内容。研究还证明了非职业译者通常关注一些小的问题,诸如词汇的选择和语法的重构,却忽略了翻译的连贯性和译文的风格。职业译者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好"翻译上,力求译出"好"的译文,而非职业译者则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对"翻译上,力求译出"对"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作为翻译文学的主要生产者,译者有彰显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会通过其个人的诗学倾向和翻译策略来影响主流诗学规范的形成。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译者如何通过个人的诗学观来操纵翻译经典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译者是翻译工作的主体,具有译者主体性.译者本身会因为对翻译目的的不同认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或翻译原则.本文主要浅谈不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异化(直译)、归化(意译)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为指导,以严复、鲁迅的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为例来研究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中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研究表明,无论译者是使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都和他们当时的翻译目的密切相关,即思想启蒙,救国救民。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翻译中,是选择归化策略还是选择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人士讨论的焦点.本文作者认为,译者的选择与译者的文化立场度译者所处的文化语境紧密相关.本文将通过《红楼梦》两种译本的比较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姜大鹏 《海外英语》2011,(1):163-164
翻译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操纵翻译行为的意识形态因素,译者的意识形态不同必然会影响到其翻译策略。该文以我国四大名著的书名翻译为例来证实这一理论现象。  相似文献   

9.
"翻译腔"在英汉互译之时经常出现,并且对译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从"的的不休"及"被被不休"两大译文中常见的现象,来解释"翻译腔"的普遍性及对译文的消极影响,旨在探讨"翻译腔"的产生原因及完善策略,以期为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翻译目的论,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译文读者。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具有读者意识,并结合其翻译目的,决定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对《雾都孤儿》的荣译本和祈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以实例来证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梁超 《学子》2014,(15)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国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介绍到国外;与此同时,也有国外的一些译者将我国的作品翻译到他们本国的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权力关系在制约着译者,使得不同国家的译者在翻译同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一般来说,强势的国家更加崇拜自己本国的文化,而对于外来国家的作品则抱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因此导致翻译书籍占  相似文献   

12.
根据翻译目的论,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译文读者.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具有读者意识,并结合其翻译目的,决定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对《雾都孤儿》的荣译本和祈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以实例来证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译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拟从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与立场的角度来谈译者的义务与权利。翻译标准为译者规定了必须履行的义务 ,而选择什么样的翻译立场与策略则是译者的权利。当然译者的权利也是有限的 ,给予太多的自由只能导致胡译乱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参照,分别阐述道德伦理和社会舆论如何促使译者采取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视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译者翻译的实质。译者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由译者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以及读者意识决定。本文基于视域融合视角,从这三个方面对译者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翻译生态学有着学科交叉的特色,其需要将相关生态学方式与观点应用到翻译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对传统的翻译理论进行创新,而且可以通过生态学理论逻辑来证明与肯定译者的能力。但由于目前翻译生态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发挥经常会受到各种隐私的制约,译者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策略,有效保证译者的主体地位。本文就翻译生态学中译者内涵进行分析,探讨翻译生态学视角下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从而促进翻译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与欣赏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技能,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随处可见。然而对于幽默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让译者头疼的话题。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以美国脱口秀演员为例,试图探究幽默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勒菲弗尔的翻译操控理论,通过分析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的关系,以《道德经》中反映原作者意识形态较为明显的部分语句的不同英译文本为例,指出译者的意识形态主体差异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最终造成翻译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7,(3):88-91
译者的文化身份影响其文化态度,决定其翻译策略的取向。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文化身份兼具民族性和杂糅性,在英译《湘西散记》时,民族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们大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传播中国特色本土文化;杂糅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使得他们以更开放的视角对待翻译,灵活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让部分译文更贴近西方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