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交流、抒发感想,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如现今常见的网络用语"种草"与"拔草",这两个词有其原本的含义,但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上有了另外的解释,即"旧词新意"的现象。除了"种草"与"拔草",很大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都要借助隐喻机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流行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语言的产生规律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结与回顾了隐喻研究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重点探析,本文共探讨了四个问题,其中包括国外对隐喻的相关研究、对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分类的概述、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探讨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无处不在,它在学术界已经引起相当的重视。但在不同的语域中,隐喻的种类和出现频率会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认知的视角出发,以网络英汉新闻为研究对象,阐释并分析了概念隐喻在不同的新闻题材中的应用与影响。研究表明,新闻报道作为以简洁、客观、时代感强等为特点的特殊语篇,主要运用战争、容器、上下方位、身体等隐喻直接作用于人脑,影响人类的思维及语言使用。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44-146
概念隐喻在语言层面和认知层面的功能具有极大的新闻传播价值。以美国主流报刊上新闻报道选篇为例,分析概念隐喻如何被利用,通过源域到靶域的映射,以隐蔽的方式传播美国对华的态度和政治深意。  相似文献   

5.
唐翠翠 《海外英语》2022,(23):69-71
隐喻和转喻作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人们日常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修辞手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来,隐喻和转喻是两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对影响人们的知识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语言变体,反映了当下人际交往中的话语习惯、文化偏好以及思想动态。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的普及和变化与隐喻和转喻的本质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文章将从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的本质以及其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出发,以2021年网络流行语为例,探讨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概念,对构建知识、影响思维、贯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认知框架结构的中心概念“概念场”定义和特点的认知理解,探究作为概念隐喻的构建基础与认知基础———概念场在隐喻意义理解分析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现象的实例分析,以期指导语言学习者能够激活自身认知框架中的概念网络,正确解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7.
试析英汉网络新闻中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隐喻在我们的语言中无处不在,它在学术界已经引起相当的重视.但在不同的语域中,隐喻的种类和出现频率会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认知的视角出发,以网络英汉新闻为研究对象,阐释并分析了概念隐喻在不同的新闻题材中的应用与影响.研究表明,新闻报道作为以简洁、客观、时代感强等为特点的特殊语篇,主要运用战争、容器、上下方位、身体等隐喻直接作用于人脑,影响人类的思维及语言使用.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诗人使用隐喻,一方面将内心的感受图像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诗歌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内在涵义;另一方面,使诗变得意义深刻,更具可读性。本文尝试运用George,Lakoff等学者的认知理论,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通过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与概念隐喻的关系,说明了隐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无所不在,理解隐喻正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语言系统的精华,是人类认知、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它产生于建立在相似形基础之上由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概念隐喻是隐喻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意象是概念隐喻的知识来源和建构基础。概念隐喻是由人类经验和文化意象衍生而来,其形成依赖于丰富的想象和类比。本文以以上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文化意象形成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取向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修辞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其修辞性,并且独立于人类的认知系统之外。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之一,语言能反映人们的概念体系,是关于思维、推理模式和概念系统的研究课题。而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产物,隐喻就可能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着眼于隐喻思维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曾庆敏,2004;彭建武,2005;李明,2004).而对概念隐喻在特殊用途英语(SPE)教学中的认知力鲜有论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帮助学生构建隐喻观能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委婉语的解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基于对委婉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尝试性地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出发,解读了概念隐喻及其所衍生的各种习语表达,探索一条习语习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而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现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本文对概念隐喻及介词at、 on、 in的隐喻性转用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大量实例.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通过阐述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对习语理解的传统现、认知观及其可行性与实效性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认知的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15.
语法隐喻是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现象,是隐喻研究中的重要一支。受隐喻学整体研究的认知转向影响,单纯从语言结构层面研究语法隐喻的说服力显然是不够的,由于认知和隐喻的密切关系,从认知角度研究语法隐喻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德语语法隐喻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包括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词汇和句子语法层次的隐喻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家对英语隐喻中对情感的概念化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人的情绪本质上是抽象的,常需要借助借隐喻来进行概念化和表达,这些隐喻往往基于人的身体体验。本文对概念隐喻"HAPPINESS(快乐)"进行了中英文对比研究,发现了该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得出Lakoff的观点具有普遍性,也适用于中文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概念整合是人类语言运作中的普遍认知操作,为探索意义的成因机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过程置于概念整合的动态框架内,为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意义构建和英译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归纳唐诗中水意象的概念隐喻,并对各类概念隐喻做了详细的认知分析。研究发现,唐诗中共有六类水意象的概念隐喻:情感是水人是水心境是水时间是水困难是水和力量是水。用当代认知隐喻理论解读唐朝诗歌,论证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具有指导意义,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和认知翻译学的提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探索与发展方向.通过对语言中概念隐喻内涵的探索和根据认知理论而进行的动态翻译过程,对提高翻译质量与品质都有较大的作用.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翻译过程有着文化转向和向心智构建的内在转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两个学派对概念隐喻的微观研究以及它们的源头语法及认知隐喻进行功能和机制上的对比认为,虽然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理论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思想,二者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