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电影学院本科班招生专业(学制4年)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导演专业3、表演专业4、摄影专业(电影摄影方向)5、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方向)6、录音艺术专业7、录音艺术专业(音乐录音方向)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接续蔡元培美育与艺术教育及中国戏剧电影教育思想的源头活水,在继承2001年就已创设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本科专业基础上,并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平台中重新构建,跟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相结合,强化北京大学人文社科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不断探索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艺术学科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的独特道路,着重培养具有中国思想的引领未来的艺术学人和戏剧影视人才,并逐渐形成"道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作为内蒙古文学一翼的戏剧、电影文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认为,她大体经历了自治区成立至1966年的戏剧、电影文学的发展时期;1966年至1976年的衰落时期;1977年至1997年的繁荣时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自治区戏剧、电影文学始终同内蒙古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联,既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各个特定时期的的时代风貌,记录内蒙古人民在边疆建设中的困难、矛盾和斗争,并努力以此独特的文艺形式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迎来了令人难忘的三次创作高潮,使自治区的戏剧、电影文学作品从无到有,队伍由小到大,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4.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想必大家仍记忆犹新,它以低调的姿态登场,却在观众们的口口相传中迅速走红,成为一部打动千万中国人心灵的力作,成了2007年热门的"文化现象"之一。该剧编剧兰小龙也由此着实火了一把,兰小龙即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系剧本创作专业。现在全国大约有600所院校开设了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电影、电视、新闻广播方向的人才。从某种层面上讲,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一个造星专业,一旦一部剧火了,从演员到导演、编剧,几乎可以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5.
刘恒 《天中学刊》2014,(4):108-110
陈凯歌电影有着多元化的主题和叙事方式,其中运用戏剧影像参与影片叙事是其电影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电影中的戏剧影像在展示人物生活时代的戏剧文化、给电影涂抹上浓重的戏剧意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陈凯歌在其电影中建立起了一套独具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戏剧影像,以此来完成电影叙事并传播和阐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显示了华语电影民族化生存的意义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电影与戏剧曾长期处在"混杂"、"连体"的状态,作为人类新奇的发明,早期电影是动作的纪录,显得零碎而随意。乔治.梅里爱首先将电影引向戏剧艺术轨道,"无声戏剧(电影)的天才和热情的大师"埃德温.鲍特通过剪辑尝试,使电影的戏剧意趣得以完善。而离经叛道的戏剧探索,也曾向"前电影"学习,以丰富自身现代性的建构。显然,戏剧与电影有诸多相似——都按照冲突律来结构剧本,都依赖演员表演,都采取剧场或影院"展示—观赏"即"一对多"传播模式,寻求"公众娱乐效应"。但是,电影与戏剧的差异其实更本质:时空上,戏剧多点受限,电影则高度自由;距离和角度上,舞台"中景"固定观赏,而银幕镜头堪称"自由的精灵";视听构成上,戏剧倚重台词,而电影将"可看性"作为第一生命,视觉元素是其感染力核心。今天,电影与戏剧相互看视、参照、启迪,在置换、融通中丰富自身,空前的互动带动着彼此艺术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双色饺子皮 《求学》2023,(14):62-63
<正>·职业小贴士·从业者:双色饺子皮从业年限:4年一句话感受:和有趣的人,做好玩的事从业地点:杭州对口专业: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电影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从业门槛:本科及以上能力要求: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美学素养,热爱游戏,喜欢密室逃脱、剧本杀、沉浸式剧场等线下娱乐形式,对电影、电视剧、小说、戏剧、电子游戏、桌游等泛娱乐文化的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戏剧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相对于戏剧来说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就已经风靡全球,征服了全人类的眼睛。戏剧和电影有很多人喜欢混淆他们,那是不正确的。广义上来说戏剧是戏曲和戏剧的综合说法,西方人喜欢把电影也称为戏剧,是因为在西方戏剧不包括歌舞形式而是单指话剧,所以,要研究戏剧和电影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中学生较为熟悉的艺术,深为学生们所喜爱.而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是有共性的,在戏剧单元中,我们可以大胆借鉴电影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法,并把这些电影元素植入戏剧教学中,拉近艺术形象与学生的距离,激活戏剧文学的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戏剧鉴赏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初,电影界曾掀起电影与戏剧的关系论争热潮。论争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对戏剧性的理解;戏剧化与非戏剧化问题。通过这场论争,电影界对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及电影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暴露出新旧电影观念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戏剧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相对于戏剧来说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就已经风靡全球,征服了全人类的眼睛。戏剧和电影有很多人喜欢混淆他们,那是不正确的。广义上来说戏剧是戏曲和戏剧的综合说法,西方人喜欢把电影也称为戏剧,是因为在西方戏剧不包括歌舞形式而是单指话剧,所以,  相似文献   

12.
王一超 《新作文》2013,(5):39-41
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算好的电影呢?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长时间了。虽然我不是什么电影评论员,也不是电影工作者,但是作为一个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有义务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也有权利为自己定一个鉴赏的标准。从我最初看电影的经历来看,一部电影,要称它为好,首先要好看,电影中画面的美则是它好看的首要前提,画面的质量,美术、布景、机位,等等,技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界对E.M.福斯特的研究都集中在其文学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鲜有人对其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进行考察和研究。鉴于先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将通过福斯特撰写的电影评论、他与友人之间关于戏剧和电影创作的书信往来、以及相关人士对福斯特戏剧和电影实践的回顾,展现福斯特对戏剧和电影看法的转变过程,探讨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所持的审美标准和矛盾看法,以及最终由此产生的对电影改编的否定态度。此外,通过考察福斯特的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本文还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其小说理论及小说创作意图,进而说明福斯特在文学批评和艺术思想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荡漾在电影与戏剧之间--《红灯记》系列作品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红灯记》题材从电影、戏剧到钢琴伴唱电影的逻辑演进予以了历史回顾,并对其作为电影的结构性缺陷、作为戏剧的本体性开拓以及作为歌剧电影的历史地位树立,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一个个案对电影与戏剧的相互传播与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电影诞生之初,戏剧与电影的关系就为人所关注。经典电影理论时期,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理论家的著述中,关于电影与戏剧关系,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论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业也出现了“与戏剧离婚”现象。  相似文献   

16.
"影戏"是早期中国电影的核心观念。长期以来,人们都简单地用"电影即戏剧"来阐释"影戏"观念。本文在细致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早期电影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认为"影戏是由扮演的戏剧而摄成的影片",到后来强调"电影剧是电影术与戏剧的结合",强调"影剧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电影家的认识在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7.
凭借电影《断背山》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无疑成为当前最受瞩目的华人。李安祖籍江西,生于台湾屏东潮州。1973年, 他不顾父亲反对,考取了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离开了家乡,到台北进修。1978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之后又前往纽约大  相似文献   

18.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是一致的,在创作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电影演员可相互流通人才。然而,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和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无论电影还是戏剧它们各自的艺术形式都为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限定,只有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完成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山河故人》是山西籍导演贾樟柯2015年推出的一部具有故乡情怀的作品。故事起始于山西省汾阳县。围绕汾阳姑娘沈涛,讲述其从青年到老年期间的家庭和家乡的变故。本片跨度大,从1999年到2025年,从中国山西小城到澳大利亚海岸。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胶着,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冲突与融合。戏剧语言作为电影的重要符号,贾樟柯将电影的语言进一步深化,深刻的反映出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时代背景等特征,成就了这样一部情深义重的作品。本文以电影《山河故人》的戏剧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用修辞学角度出发,剖析剧作家在建构戏剧时所用的语言特征,以及给读者体会到的戏剧语言的语用修辞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戏剧语言特点的认识,促进我们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加深我们对语言使用的语言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20.
欧美不少评论家,已充分注意到狄更斯的“小说创作艺术与戏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狄更斯早期便酷爱戏剧,在当律师事务所书记员期间,几乎每晚都去剧院,仔细研究演员以及他们扮演的角色。1843年狄更斯还组织了一个小型剧团,并在本·琼生的《个性互异》和莎士比亚的《蕴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角色。苏联电影导演塞杰·艾森斯坦曾指出:二十世纪的电影,应该感谢狄更斯首先运用了相当于电影剪报的手法。的确,狄更斯的作品富有强烈的戏剧感,他的小说至今已被改编摄制成电影和电视片约八十部,据杜布雪兹·福塞特的论文《剧作家狄更斯》所述,仅仅在1834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