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论了黄宗羲的生平,并就黄氏在政治、哲学、史学、文学诸方面的学术成就作了具体的评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宗承王阳明,曾师从刘蕺山,但在很多方面他超出了师承的范围,其经学思想就是一例。黄宗羲在主持甬上讲经会、讲授蕺山之学的过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经学思想。其中,有很多见解属创见性的观点,诸如把经书客体化、对象化,作为整体来研读,否决理学对经义的独占,批评义理阐释的功利主义,强调经学的事功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学与文献、心学与现实以及心学与佛老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对于清代浙东乃至全国的学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丁爱华 《文教资料》2011,(18):87-90
特纳的“边疆假设”及西部史的写作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大,而对。其学术渊源的探讨则相对薄弱。特纳的早期教育及在威斯康星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的经历对其史学思想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重点试从特纳的早期生活环境、人文理性的浸染、19世纪“欧关史学”的滋润等几个角度来探讨特纳“新史学”的学术渊源.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的历史哲学以《周易》的变通思想和历算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在论述历史发展时,强调变革的重要,对“变”与“不变”、“时”与“势”等重要历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一治一乱”这一传统历史哲学问题,黄宗羲既怀疑它的可靠性,又没能走出这个圈子。在导致历史运动的诸因素中,黄宗羲强调人的“仁义之心”的力量,考察了人的主观动机对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明显带有阳明心学的印迹。黄宗羲提出一切历史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极力批判君主专制,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1 启发的渊源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要求学生“触类旁通”“闻一知十”,强调“学一思一行”的过程,从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学习的规律。他的思想被后代儒学所继承,如宋代的朱熹认  相似文献   

6.
白云庄在宁波市城西管村,也称“证人书院”,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黎洲)讲学的地方。“浙东学派”导源于宋代金华人吕祖谦,讲求历史文献的实学;几百年来,代有传人。到了明朝末年,余姚黄宗羲继承这一派的学术,成为清代史学派的鼻祖。鄞县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学生,全祖望也是私淑黄宗羲的。  相似文献   

7.
《宋元学案》附录的《苏氏蜀学略》是清代学者全祖望补撰的。他违背了黄宗羲原著的宗旨,又依照理学宗传拟定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并以为蜀学出于“纵横之学”而“杂于禅”;这些都是极不恰当和非常片面的。然而若将今本《宋元学案》视为宋元学术思想史,而不仅仅是理学宗传史,则它又具很丰富的学术思想史料的价值。《蜀拳略》是第一次将蜀学上升到学术吏的高度,这对晓清以来将蜀学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拳术的复兴,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启邵晋涵、章学诚,为浙学之冠,其史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实事求是,严谨朴素的学风;经世致用,褒善贬恶的史学思想;博采慎择,求实考信的科学精神,在当时史界是独树一帜的,代表了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因倡导“史学只是史料学”而名闻学林,不少学者批评他在史学与史料学之间画上了等号。其实,傅斯年只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史料的关注而采取了夸张性的表述。他对于史料的重视与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史学科学化的历程。但其过分强调史料与实证、反对疏通与推论,则又具有矫枉过正之嫌。实际上,傅斯年在其古史研究的系列论文中,对史料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了大胆的解释,贯穿着创造性的史识,俨然在其学术主张与史学实践之间形成了一个悖论。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悖论,折射出他对史学主客观问题认识的思想转变,即从追求史学客观性,继而认识到史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容许想象”,再到其晚年主张“用多元主义代替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10.
《明儒学案》不为李贽立学案,不是出于门户之见,而是由黄宗羲的学术史观所决定的。黄宗羲主张打破学术门户,在明末清初阳明心学成为众矢之的的学术背景下,亟辩儒释界限,力主心学非禅学,反对人们将王门后学的禅学流弊加在阳明头上,并细致区分了王学末流的学术归属,认为有儒学中夹杂禅学,但仍为儒学者;有失却儒学本质,归于禅学者。李贽是极端“狂禅”,且落发为僧,其学术已失儒学本质,被黄宗羲划归禅学,从而在总结明代儒学发展的《明儒学案》中悄然隐去了李贽。  相似文献   

11.
浙东学术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自宋代以来,浙东学术日趋繁荣。北宋有明州“庆历五先生”和“永嘉九先生”,南宋有永嘉、永康学派和明州淳熙四先生,明中叶王守仁创立阳明学派,清代黄宗羲开创的由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人组成的清浙东学派,在学术上更是独树一帜,蔚为大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浙东学派形成了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宝贵传统,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学术的瑰宝,其影响远及海内外。为弘扬浙东学术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进路,是从对明亡的学术检讨中进入的。他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圣学不明”,其表现就是分仁义与事功为两途。为此,他要为建立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儒学寻求本体论支持。这一学术工作取得的结果体现在他对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问题的诠释上,它们构成了黄氏哲学本体论的具体内容。黄宗羲通过对理气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并把这种统一关系运用到道德层面,提出“生生之仁”也要符合“流行而不失其序”这一本体论思想。他把这种本体论思想进一步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从而指出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领域也应遵照这一流行法则,这就为他构建政治哲学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中期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是明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受佛学的影响较大,探讨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实质,了解佛学对于中国儒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现实意义。 一、王守仁学术与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对王守仁教育与学术思想历程的总结是:“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辞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孙诒让的学术渊源时,只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经古文学家或晚清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均是不可取的。孙诒让的思想与学术渊源相当复杂。他治学取永嘉经制之学与乾嘉义法结合之路径,且秉承清初顾炎武的经世精神与小学方法,借鉴浙东史家章学诚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晚年更是受到近代西学的影响,最终形成博通经史、精邃小学、兼采汉宋、融汇西学的学术特色。因社会变革的激荡与近代西学的影响,晚清学术思想界的图景凸显纷繁复杂,学者们的学术与思想渊源也驳杂多元,故要求在研究晚清学者与晚清学术时,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濂溪《太极图》与蕺山《人极图》有着共同的逻辑构成形式 ,由于不同的思想学术背景和历史使命因而注定有着不同的内容。《太极图》为原典儒学提供了宇宙论依据 ,重新讲述孔孟性命之学 ,论证了天道与人道的沟通 ,从而开启了宋明心性哲学 ;蕺山受濂溪《太极图》之启发而建构的《人极图》对濂溪所开启的宋明新儒学诸问题进行了图式连贯 ,顺着濂溪的方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证了人道原则 ,使人道原则归显于密 ,发展了濂溪学说 ,总结了宋明心性哲学。  相似文献   

16.
甬上四先生及其后学与书院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上四先生及其后学与书院教育李才栋陆九渊在槐堂、象山讲学十数年,弟子属籍几数千人。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称:“何其盛哉”!其在江右之门人虽都能维护师门旨趣,可是在学术建树和光大门户方面则大大有逊于浙东甬上诸人。故黄宗羲又说陆氏“其学脉流传,偏于浙东。...  相似文献   

17.
阳明学是由王阳明先生所创立,由其弟子后学所继承发展的学说。阳明学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说,在其形成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阶段、分化阶段、转型阶段和开新阶段。阳明学的真精神在阳明,而阳明根本精神在"致良知"。阳明学在从明末阳明心学到清代经世实学的转型时期,黄宗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现代,阳明学也不是僵死学问,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鲜活文化,应当深入发掘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万斯同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大师,他继承黄宗羲之学,以在经学、史学等领域的卓越建树成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万斯同一生精力所萃,尽在《明史》,他所提出的史学见解,不仅在《明史》修纂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影响了清初史学发展的面貌。更为重要的是,万斯同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明史》私定稿和修订稿,成为人们深入研究万斯同学术思想、《明史》编纂以及明代历史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万斯同诞辰370周年,又逢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影印出版。先贤手泽,嘉惠学林。为了向学界集中展示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的价值,深入探讨万斯同主修《明史》对清初史学的影响以及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本刊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宁波大学、天一阁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万斯同与《明史》编纂”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熊十力,无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还是在思想路向的确定上都深受王船山其人其学的影响.船山思想既引导他参加革命,又促使他从革命转向“革心”,决志学术;而在学术上,则促使他最终由佛归儒,并以继承“船山之志”、发挥船山精神为终身职志.梳理王船山对熊十力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熊氏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亦可显示船山学术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平民史学家,郑樵求真务实,敢于求异,善于创新的学术精神足为我辈楷模。我们把郑樵的学术思想与史学成就概括为:进行学术研究的途径、方法以及见识、观点上异于前人与时人的别识心裁;研究历史的旨趣与视野方面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史学的通史家风;作为治史指导原则和评价历代史家史学成就标准的会通思想。“会通史学”是郑樵史学思想的精华.代表了当时史学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