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勹”“父”两部首与上面各部首有所不同的是,用“又”(右手)的动作表示别的意思.勹,音bāo,金文写作“(ζ)”,像人的手臂弯曲包裹东西之形,前部三指表示手;小篆写作“(Φ)”,像人身弯曲手臂环抱东西之形;隶书写作“(∩)”.本义是包裹,动词,此义后来用“包”表示,“勹”则专作偏旁,在构字中作意符,表示人体弯曲、包裹等义,如“匀、匈、匍匐”.例释:匀,音yún,会意字,金文作“与”,从勹(人体弯曲包裹东西形)从二(将东西分为二).本义是分,如“匀出两斤面粉给他”.引申为均匀,如“匀称”、“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2.
一、依据造字法的规律理解词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的构造,有一部分是用形体表示意义的,也有的全部是用形体表示的。因此,根据字的形体来推知字的本义,再进而推知它的引申、比喻等义,这是解释词义的一个重要方法。如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比”字,从形体上会意为两人紧挨在一起,本义为“挨着”、“靠近”,后又引申为“比照”、“比拟”等.尤其是形声字,在古汉语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如果教学得法,对学生理解词义更是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墨子·公输》中“公输盘诎”一句 ,“诎”多被释为“穷尽 ,同‘屈’” ,不妥。本文指出 ,“诎”字本义是语塞 ,可引申为穷尽 ,此句用的是其本义 ;表穷尽义时 ,常用“屈”通假“诎”。“屈”字本义是秃尾 ,可引申为短的意思 ;“屈”常通假为“诎” ,表穷尽义 ,因其出现频率高 ,后人误将借字当本字 ,本字当借字 ,颠倒了两字的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相”字,《说文》解释为:“省视也,从目从木.”本义是“看、审视”.如“相机行事”,即:察看机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的意思.又引申为“辅助”.如“吉人天相”,“天相”即“天助”.这里,“相”都是用作动词.另如:“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的“相”,是用作名词.不论“相”字用作动词或名词,均读第四声xi(?)ng.  相似文献   

5.
(一)“莫”字,许慎《说文解字》:“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甲骨文写作(?),上边是草,下边也是草,中间是太阳,表示太阳落入草中,天近黄昏.以日落草中形象地表示其本义是日落傍晚之时.由其结构,可见“莫”是会意字,其基本词性是名词。但是古代汉字少,为表达多种意思,一字承担多项内容,因而从本义扩大词义,产生引申义是常见现象.因而“莫”引申为“年岁将尽”或“晚上”,仍是名词。《诗经·小雅·采薇》:“岁亦莫止。”当然从“莫”的本义中,还有其他引申义,不管是直接或间接引申,大多数引申义都是名词。  相似文献   

6.
[提示]一个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相关联的意义,甚至词性也不同,这就是多义词,又叫一词多义。一般说,词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汉字中以形声字为最多,因此通过区分字的形旁来认识本义,不失为好方法,如“探”从“手”,“穼”声,意思是把手深深地伸进去摸东西。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朝”的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朝见君王都在早晨,因此引申为“朝见”,从“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等义。尽管一词多义,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单义的,所以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来确定词义。例如“扶”可释作“搀扶”、“扶持”、“拄着”、“带着”、“沿着”等,但它在“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中只能作“沿着”讲。  相似文献   

7.
"作"与"做"     
“作”与“做”这两个字在文章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审稿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作者把“作”与“做”混用、错用,这就给编辑加工、校对稿件带来许多不便。那么,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呢?现作以简单辨析。1.“作”与“做”基本意义不同。《说文解字》里说:“作,起出;从人从乍。”“作”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起、起来、起身。近引申义为开始、兴起。远引申义为制造及从事某种活动。而“做”的本义是制造以及从事某种活动。由于“做”的本义与“作”的远引申义相同,造成人们经常把这两个字混用。2.“作”与“做”的构词规律不同。“作”字构词,…  相似文献   

8.
温暖的秘密     
字义:"暖"字本义是暖和,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日"在古文字形中像是太阳,说明太阳会给人带来温暖;右边为"爰(yuán)",可表示字音。同时,"爱"字有引的意思。后来,"暖"字还引申为温暖,着重突出的是人内心温馨的感觉。此外,"暖"字还可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温暖",如"暖酒"。人们还将带给人温暖感觉的色调称为"暖色调"。  相似文献   

9.
“俩”、“两”和“二”3个字 ,在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其实 ,按这3个字的意思和一般的用法来分析 ,就比较容易区别。“俩”是两个的意思。如 :他们俩 ;咱俩 ,5个苹果我吃了俩。也表示不多、几个的意思。如 :才这么俩人 ,恐怕太少了。“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不能说你们俩个。“两”有4种意思 ,①表示双方。如 :两口子、两败俱伤、两相情愿。②表示重量单位。如1市斤是10市两 ,10钱是1两。③表示不定的数目 ,和“几”差不多。如 :我跟你说两句 ,过两天再说吧。④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字一…  相似文献   

10.
即既(jí)字的左边是一个盛食物的容器,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古人席地而坐),面向食物,本义是“就食”。引申为“接近”“靠近”。现在还有成语“若即若离”,意思是“像要接近某人,又像要保持一定的距离”。(jì)字的字形和字义可以跟“即”字联系起来记认。那个跪坐在食器前面的人把脸向后转过去,表示“吃饱了”。引申为“完”“尽”或“已经”等意思。古书中有“食既”(吃完了)、“言未既”(话还没说完)等用法。“即”和“既”@李乐毅  相似文献   

11.
“竞”是简化字,繁体字是“竞”,表示两个人一前一后互相追逐。《说文解字》中说:“竞,逐也。”所以,在开展某些活动时常用到它,如竞赛、竞争、竞走、竞技等。这些词语中的“竞”均表示比赛、争先的意思。“竞”字的意义又可引申为“强劲”,如“南风不竞”,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竟”由“音”和“儿”两部分组成,“音”代表音乐,“儿”代表一个人。“竟”的本意指一个人奏完了乐曲。《说文解字》中说:“乐曲尽为竟。”“竟”的意义又可引申为:1郾泛指一切工作的结束、完毕。如:我们要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2郾表示出乎意…  相似文献   

12.
释“食”     
(食)字由“(亼)”和“ (皀)”两部分构成。当我们结合“(食)”→“(即)”→“(饗)”→“(既)”这一系相连贯的古人用食动作,或者“”→“(飤)”→“”这一过程分析时,就会明确食字所从的“(亼)”象盖形,本义为盖子。食字所从的“皀”字甲骨文作:,其象:食器中堆满饭(小米饭)的形状(上部的数点表示饭散发的热气或香气)。食字由这两部分构成,但又不是如《说文》及《注》所认为的:食是会意字,意思由“亼”与“皀”两字所会。实际上(食)为象形字,象:食器中堆满饭并盖上盖子之形;它与(皀)字的意思相同都指:食器中堆满饭,二者仅有的不同在于(食)有盖子(皀)没有盖子。这是食字的本义,由这个意思可引出仅指食器中的饭食之食物,食物是供人吃的,由此又可指食用之食,如甲文(食麦)。在吃食的过程中食器中堆积如小山般的饭食会逐渐缺少,这就有了缺损义,由此又可指日月食,如(月有食)。吃食在一个时间段进行,由此又可指时间,如(大食)(小食)。  相似文献   

13.
一、部首区别法对音同义不同的汉字,采用部首区分法效果较好。如:“蔽”与“避”,都有遮掩自己,使其不被发现的意思。但“蔽”字是草字头,表示用草等遮盖物,将其掩盖起来,不被发现。“避”字是走之底,需离开原地。才能不被发现。因此。“蔽”字一般用于“隐蔽”、“遮蔽”;而“避”字却只能组成“逃避”、“躲避”等。二、部件区别法对形近义不同的汉字,宜采用部件区别法: 如“哀”“(亩衣)”“衰”三字、只有中间“一”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飞”字本意指鸟类或虫类鼓动翅膀来回活动,由此引申为“像飞一样”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里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1、表示物体在空中飘浮游动。如:“地上含有马尿驴粪的泥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向天空飞”。《风》 2、表示动力机器在空中行动。如:“飞机渐渐地升高了,继续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六)表意不明1.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有的词语本身含有不同的意思,在句子中可能产生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子中的“和”字具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或表示“他”与“副经理”二人一起去存钱,或表示“他”一个人去存钱。这句话就有了表意不明的毛病。2.断句不确定性造成歧义:有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断句方式,由此产生不同的意思。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分解为“几个”与“学校的领导”两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几…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科》2004,(9):3-6
正确区分形声字。中国汉民族文字是表意文字,90%以上的字是用“形声”方法造出的。“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相同读音的字由于共用一个声旁,因此容易搞混,但是因为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形旁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严格区别字的意思,识记汉字字形。如“书籍”与“狼藉”;“裁判”与“栽树”。  相似文献   

17.
“察”与“查”这两个字,在意思和用法上有相近之处,误用和混用现象不少,在此略作辨析。“察”,意思是仔细看。如《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引申为明辨、详审,如《孟子·梁惠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又引申为考察、调查,《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善之,必察  相似文献   

18.
“飞”字本意指鸟类或虫类鼓动翅膀来回活动,由此引申为“像飞一样”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了不同的含义。1.物体在空中飘浮游动。如:“飞沙走石”。2.表示动力机器在空中行动。如:“飞机渐渐地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向前飞行。”3.作“传出”讲。如:“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4.作“渡过”讲。如:“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5.表示到达。如:“我们要飞向蓝天,让卫星对祖国的地下资源细细考察。”6.形容极快。如:“飞流直下三千尺”。7.表示挥发。如:“快把酒瓶盖好,免得酒味飞了。”8.指意外…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是个用法较多的词,词性也众说不一,本文就“之”字的虚词词性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之”的甲骨文“(?)”,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脚,下部一条横线表示这个地方,所以“之 字的本义是“往”的意思.本身是个动词.由于“往”什么地方去,总是先有个出发地,而这个出发地则为“这、此”,所以“之”也作代词“这、此”解释.至于“之”字做为虚词用,那是因为假借字的问题,与其本义毫无联系.关于“之”字的虚词词性大约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20.
<正>繁体的"鬆"字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面的"髟",表示长头发,乱糟糟的,蓬蓬松松;下面的"松"字是读音,后来简化为"松"。"松"的本义是指头发蓬乱,如:蓬松。因为头发是蓬乱的,不是整块的,所以引申为不紧密、稀散,如:松散,这包书捆得松。由于不紧密、稀疏,所以又引申为不紧张、不严格,如:轻松、松弛、松松垮垮。松了,就意味着放开,如:松手、松绑、放松、宽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