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大学是教育部 1999年指定参加招生远程录取试点工作的 12所高校之一 ,并成功地完成了对北京等 7个省市的招生远程录取。东北大学的成功经验说明 ,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高校实行远程录取是完全可行的。  一、必备条件   1.领导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招生远程录取是国家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作为试点的高校来说 ,试点能否成功关系到国家高考改革能否成功 ,远程录取成功需要高校的领导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试点单位的东北大学接到教育部下发的通知后 ,党政领导立即召集联席会议 ,专门研究了远程录取的试点工…  相似文献   

2.
说法·数字     
《师道》2014,(10):61-61
2015年起,有条件的省份将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意见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06,(12):12-12
2007年,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将达到53所。自主招生过程中,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主要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山东省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实践,山东省试点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形成了一定的改革经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录取体系,亟需厘清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定位,进一步提升综合评价录取的科学性,实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保障高校综合评价录取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山东省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实践,山东省试点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形成了一定的改革经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录取体系,亟需厘清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定位,进一步提升综合评价录取的科学性,实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保障高校综合评价录取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河北自学考试》2011,(12):11-11
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考核时问安排在2012年春节国家规定的全国放假日之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就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作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招生》2003,(4):13-18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育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2003年在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有望在今年获得自主招生高校的“特招”。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该省范围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参与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为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了2002年,该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扩大到了6所。在这6所高校中,另外3所高校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2003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确定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达到了22所。这22所高校中,除了上述的6所高校外,其中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详见本期的权威发布)。那么,这些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如何进行考评?在录取过程中有些什么具体规定?等等,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的。为此,我们特别刊出了这些高校今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在招生对象、招生程序、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参考。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的是,鉴于今年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在个别录取政策方面可能还有调整,因此,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在报考时应参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发布的2003年招生章程。我们在文后也将一并刊登出这些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通联方式。  相似文献   

8.
广西招生考试院是全国最早实施网上录取的试点单位。1996年,广西招生考试院率先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开展远程录取试验。199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天津两个省份进行网上录取试点。同年,教育部根据试点情况,组织进行了调研和应用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应用系统,2000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改革倡导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改革,经历了从国家政策制定到高校试点实验的历程。经过试点省份的试验,高校招生多元录取存在制度困境,表现在对多元录取法令规章合法性的信任危机、规范制度操作性的路径依赖和文化—认知共识性的利益博弈。高校招生多元录取制度困境的产生与制度本身、运行过程和适配条件密不可分,被动服从的意识形态限制了高校招生录取的主动性、松散结合的规范性系统影响了高校招生录取的稳定性、高度行政化的制度同形抑制了高校招生录取的创造性。高校招生多元录取制度困境的破解需要减少“行政化”束缚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构建“多元协同”的招生录取制度规范、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文化认知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是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大力选拔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剖析了当前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实践难点,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只有针对自主选拔录取实践中的难题,深入进行价值层面的政策分析,稳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06,(1):10-10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主要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2.
《招生考试通讯》2009,(10):22-23
随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考生和家长对自主选拔录取已不再陌生。由于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选拔标准和方式较为灵活,考生对自主选拔的录取形式和测试方法仍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为此,本刊特邀大连海事大学招生办主任张鹏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予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03年的高校5%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已经进行到了第七个年头。前不久,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吉林大学等8所学校被批准为新增2009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至此,自主招生高校已从当初的22所学校,发展到76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招生考试领域也引人了许多高科技含量的先进技术,包括网上录取及网上评卷等。教育部自1999年开始进行网上录取试点,到2002年全国各省基本实现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远程网络化。对于网上录取,广大招生院校、考生及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谓网上录取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开始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解决了"唯高考分数是取"的评价单一性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在分析试点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2011年后教育部提出加强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多渠道探索并完善考核内容与形式,规范程序,合理控制规模,严格管理,推动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自主选拔录取15年的探索,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日臻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招生考试制度内在的价值诉求。通过统计分析江苏省综合评价录取数据发现,苏南地区、城市中学和四星级中学的考生录取机会更大;试点高校总体招生计划完成率不高,制度效果有限。基于政策导向和考生选择倾向等因素的客观影响,试点高校应当着眼于聚焦学科特色,修补教育公平,平衡考核维度,开展生源预测,提高入选比例并加强后续培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辽宁省将继续推进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普通类其他批次招生录取中推广平行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办法。这意味着,2009年辽宁将在原有一本A段实行平行志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将平行志愿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一本B段。  相似文献   

18.
方立新 《教育》2011,(12):10-10
2003年开始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一度被舆论认作高拓改革的探路而寄予希望。然而,9年来自主招生一方面被质疑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因为录取标准仍是传统的“好学生”,鲜有真正的偏才、怪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公正性也一直受到质疑,比如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不公。这两方面的质疑,使得作为改革探索的自主招生试点,只是“看起来很美”,施行以来,对高考和高招改革的探路意义十分有限。尤其是公正性上,最近教育部发了狠话——在自主选拔录取中,如有违规承诺及操作,替考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将予以严肃处理,责任属试点高校的,将暂停或取消其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河北自学考试》2011,(10):63-63
今年河北省首次启动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工程,河北师范大学成为首个试点学校。从填报志愿情况看,考生报考踊跃、院校生源充足:从录取情况看,200个招生计划通过一志愿录取就全部完成,文史、理工、艺术各类专业所录取考生分数均超过批次控制分数线。  相似文献   

20.
录取批次     
《中国高校招生》2006,(10):45-45
由于在各省招生录取的高校较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于是将不同层次的院校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录取批次.大致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