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必修1新课程教材的保留篇目,虽然题为记一次演讲,似为记事,实是写人,通过描写梁任公先生的一次精彩演讲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既然如此,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先生时,为什么宕开一笔,连用两个否定句来强调梁任公在近代维新变法运动中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成就与贡献,而不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来写他的动人演讲呢?  相似文献   

3.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一九二一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  相似文献   

4.
<正>不少解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读者由于受该文开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和结尾"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的影响,认为本文谈的仅仅是梁任公先生的学者身份。实则不然,本文强调的是梁任公先生的政治家身份。本文既然记叙的是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有一篇文章,是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的题目说的是记一次"演讲",实则是记叙了梁任公即梁启超先生的一次给清华学校学生上课时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文章给我们呈现的梁启超不是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是一个"风神潇洒"、个性十足的学者、老师。梁启超的这堂课,让当时在座听课的梁  相似文献   

6.
<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以事写人的散文。作者梁实秋先生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文章结尾写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是作者对梁任公的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有学问”“有文采”不难理解,但“热心肠”一词让人颇为费解。通读整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到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在作者心中,梁任公先生是一位伟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里的梁任公是位"热心肠的学者".关于"热心肠",文章试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解读:一是梁任公待人热情,体现在演讲的准备工作、演讲的内容、出席演讲的风貌、演讲的影响方面;二是梁任公做事积极的性情,体现在演讲的内容上.如:引用的<桃花扇>的部分内容、杜甫的诗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引用的古诗<箜篌引>以及梁任公自号为饮冰室主人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散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其实是写人,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虽然选材角度很小,篇幅也短,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这对作文无话可说或有话又不知道怎样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10.
梁任公先生演讲的感人之处,除了先生本人的学识和文采,还有他真性情的表演和情感流露,以及他赤子般的家国情怀,当然也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关系密切.所以,本课的教学点有二:其一是把握作者写人记事的精彩之处;其二是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热心肠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作者梁实秋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断构思成文,  相似文献   

12.
写人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要能写出人物的性格或性情。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传神写照。比如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的是一次演讲,本属于记事的,但其着眼点在于写梁任公的性情学养。先写肖像:"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相似文献   

1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先生回忆自己在清华大学做学生时,听到的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文章不长,回忆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一系列片段。但是教学时不能浅尝辄止.因为这是一篇似浅实深的文章,有很强的张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梁启超先生的精神风貌。对于梁启超先生,作者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句话是理解梁启超先生的一把钥匙.特别是“热心肠”一词,需要师生大费周折地挖掘、品味,而文章的魅力和张力就在此过程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4.
陈黎明 《教师》2011,(5):34-34
"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己",有时"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是梁实秋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对梁启超先生演讲动作、神态的生动描写。星转斗移,时过境迁,对这次清华演讲,梁启超先生恐怕早已忘却,但是梁实秋先生却铭记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5.
李怡 《读写月报》2022,(1):28-30
<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是梁实秋先生。他通过记述梁任公(梁启超)的一次演讲,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赞美之情。敬仰、赞美老师的什么呢?文章的结尾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可见,文章集中赞美的,就是梁启超先生的“有学问,有文采”和“有热心肠”。这一段可以说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只是细心的读者读来或许会有疑惑:“有学问”“有文采”好理解,在文章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是,“有热心肠”该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高一语文必修1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最后一自然段梁实秋这样评价梁任公先生:“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其中“有学问,有文采”在这篇文章中显而易见,但“热心肠”表现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7.
曹文斌 《学语文》2013,(1):14-16
【设计理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实秋以精彩的笔触表现了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富有热心肠的气质修养与人格魅力。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本文教学将借助旁注之传统阅读方法,实践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习运用旁注方法,自读、自评文中的精彩描写,感受大师的风采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陈新春 《甘肃教育》2011,(24):59-59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材必修1首次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许多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通过积累与整合,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通过品味文章。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可以说,教师已经基本把握了解读这篇文本的锁钥。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不仅仅是一篇记叙文最好范例,让我们懂得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生动地写人,向世人展示了政治伟人学术的一面。同时它对于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同样有不少的指导作用。本人探讨文中梁启超先生演讲成功的原因,与教学理论结合考虑,归纳出作为成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希望能给我们教师以帮助。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先生辞世于1929年1月19日,作为深受梁启超影响的学生,当时梁实秋为什么没有于第一时间写作与发表祭文纪念梁启超?而是事隔几十年之后,于流落台湾之时才写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更让人不解的是,迟到的祭文为什么还避而不谈梁启超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仅追记梁启超作为学者的一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最初收入台湾文星书店出版的梁实秋文集——《秋室杂文》,出版时间为1963年.夏晓虹在《寂寞身后事——时人眼中的梁启超》一文中写道: 梁启超1月19日病逝,第二天,其晚年"最爱护的学生"(胡适语)徐志摩即寄快信给胡适,商量《新月》杂志出梁任公先生纪念专号事;三日后又追加一信,仍谈此话题,并确定专号为第二卷第一期."三月十日定须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