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新闻是社会的“镜子”。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选择了经济变革之路,开始由“求强”的政治漩涡中摆脱出来,大胆地走向“求富”的时代的时候,作为社会的“镜子”的中国新闻业也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以经济新闻为主体,向着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变革的新的新闻时代也随之来临,中国新闻业由此而开始了新的进击。它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观点范围,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报道领域,使“经济新闻”这一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的新闻文种迅速成长,也使以专门报道经济活动为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西方新闻业价值规范作为舶来品落地中国,启蒙甚至想要主导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但是,中国新闻业的自主进路并未被西方新闻业价值规范所遮蔽。实际上,中国新闻业立足于中国特色新闻实践语境,承认中国新闻宣传工作不同于西方的典型特征,把握自己内在新闻事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西方新闻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理念,批判性地吸取中国历史文化孕育的价值传统,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科学的新闻价值体系——以“沟通”为核心、具有“教化”功能、坚持“真实、自由、客观”的价值体系。其中,对沟通和教化价值理念的重视和强调,构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新闻价值体系的最显著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下新闻图片造假的社会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造假一直是新闻业难以根治的痼疾.自有新闻业起,新闻造假就始终是新闻业挥之不去的阴影,而新闻业也正是在与新闻造假现象持续不断的斗争中艰难地坚守着真实性这一新闻伦理的底线,维系着社会大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4.
刘念 《新闻界》2024,(2):34-48
中国职业社会学要着眼“中国问题”,体现“中国特色”,开拓“中国学派”。基于融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业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以及中西职业社会学亟待发展的建构主义视角,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中国新闻职业的边界工作以及由此职业行动所建构出的新闻业边界。研究发现,新闻边界工作和新闻职业边界都存在“共生的逻辑”:新闻业的“半专业化”以及流动性的特点与新闻从业者特殊的行动机制有关,是行动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行动主要围绕着职业自主性来展开。职业自主性的概念在中国实践中得到改造和拓展,并发展成一个能动性、关系性、实践性的概念。因此,本文呼吁学界更加关注新时代中国职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职业行动,探索新的经验问题和理论范式,开拓全新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5.
新闻时间是包含了新闻事实发生时间、新闻生产传播时间、新闻收受时间等新闻时间要素的社会时间。人们对新闻时间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生成了由时新观念、及时观念、随时观念、时效观念构成的新闻时间观念系统。新闻时间观念的孕育、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前新闻业时代”的自在新闻时间观念时期,新闻业时代的标准化现代新闻时间观念时期,以及“后新闻业时代”到来后正在展开的弹性化数字新闻时间观念时期。在历史进程中,新闻时间观念的变迁形成了三条基本规律:新闻时间观念对人类时间系统观念的依附性——新闻时间依附律;新闻生产传播时间观念对新闻时间观念系统的主导性——新闻生产时间主导律;自由新闻时间指示新闻时间观念演进的方向——新闻自由时间演进律。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理念传入中国后,在适应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创造性地理解和发展出了中国化的新闻价值规范。在数字时代,新闻业由“固态化”向“液态化”转向,近期的人工智能现象级产品AIGC更让机器成为了独立的传播者,传统的新闻规范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因此,新闻价值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甚至更具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等多重维度重塑建构,形成一种新的新闻选择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7.
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波 《现代传播》2001,(4):24-30
本文运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考察了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并把它划分为5个历史阶段新闻观念启蒙时代、"以新闻为本位"时代、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非市场化时代和信息化市场化时代;认为其发展蕴涵着政治逻辑、文化逻辑和经济逻辑,从这里可以把握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发展的丰富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连接党与人民之间的桥梁,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业有必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出路。而以往以报道“冲突性”为主的新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后真相”的程度。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积极性心理”为基点的新闻形式———建设性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可能性,从党性原则、正面宣传、群众路线、新闻教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这一新闻形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新闻业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新闻业改革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新闻业改革要处处以群众需要为基本的宗旨,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的需求,才能够保证新闻业改革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并且以此作为根本的依据开展一切新闻活动。本文就主要针对群众需要与新闻业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经济新闻中,属于开工、开业、开会一类的动态新闻,可以称为“纯新闻”,一般说来,它们的新闻价值比较外露,其大小也大致上可以按照不同等级、不同行业的新闻机构明显地判断出来,它们的创新集中在写作形式和编排形式上。而占经济新闻总量比较大,则是那些经验性、指导性、表扬性一类的“非事件性新闻”,与上一类新闻相对应,可以称之为“准新闻”。由于我国的政治社会条件的独特性,新闻业对基层、典型、调查这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韦伯强调用科学、精确的方法去调查新闻业,让新闻业在一个不断理性化的世界中承担起社会责任,促进信息与观点的交流沟通。同时,韦伯的精英思想也让他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充满了期待。韦伯的新闻思想当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对娱乐新闻泛滥、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的当代新闻业而言,无疑是富有警醒与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牛炳文 《新闻界》2007,(4):64-65
市场化动作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使新闻业开始了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话语张扬。新闻传播业获得了本体的追问和受众回归的同时,也为充分展示自己的话语能力营构了一个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语言环境。然而,对市场需求的过分注重和对受众的低俗趣味的一味迎合,使得新闻传媒将新闻报道的权力和所报道的新闻一起作为商品进行出售,从而导致了新闻市场运作中的低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郝耕 《新闻知识》2005,(9):58-60
新闻精品化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中国新闻业日趋成熟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提出“新闻精品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键事件意指能够影响新闻业运作模式,甚至可以动摇新闻业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和地位的事件。这一概念肯定了新闻业的“不确定性”,即新闻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在重要的阶段或时刻发生某种转向或是变化。新冠疫情也被西方新闻学界视为影响新闻业的关键事件之一,在疫情期间,新闻业的生产模式与其社会意义都发生了显著转变。本文通过使用“职业角色、新闻生产和新闻合法性”框架对西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透视西方新闻业在关键事件中发生的转变。尽管由于语境差异,中西方新闻业在新冠疫情中的变化可能存在些许差异,但全球新闻业的共通性又可以使我们通过对西方新闻业变迁的解读,重新审视中国新闻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境遇和变迁。  相似文献   

15.
“新闻线人”热的出现给21世纪伊始的中国新闻业带来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本文从“新闻线人”热的社会成因入手,针对现状冷静地透视这一热潮背后的隐忧,并给出一些较为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之后,对新闻业务的探讨如果不置于互联网语境之下是难以想象的。今年最热的业务语汇莫过于“大数据”,这一词汇从电子商务领域迅速蔓延到新闻业,从业者热衷于讨论“大数据”将给新闻业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新闻业面临颠覆与重构,因此,媒介融合也是新闻业务探讨的焦点;另一部分有关业务的研究集中于信息赋权,关注自媒体和公民新闻给新闻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使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景象.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产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作为以反映时代生活为己任的新闻采写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从空洞无物的政治口号回归到贴近生活的实事求是;从“新八股”返朴归真为清新自然.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新闻在变化中也产生了新的误区,在辩证思维的“度”的把握上,产生了一些盲区.下面是本人在学习与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以就教于新闻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各国新闻评议会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会是新闻业的一种自律机构,目前在世界上为数不多,大约只有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这样的机构。但它对新闻业起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新闻评议会的起因新闻评议会的产生是各国实行新闻自律的结果。新闻自律是指新闻界对其自身所实行的道德约束。新闻自律首先起源于西方。当资产阶级的新闻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转入商业化阶段后,西方新闻自由权遭到滥用的情况日趋严重。黄色新闻的泛滥损害了社会公德和治安;广告商对新闻业的控制使一些新闻报道失去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后来,报业垄断又使思想与意见的交换市场进一步缩小。新闻界的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公众的不满和指责,也促使新闻界进行道德反省。因此,本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出现了“社会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19.
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新闻传播媒介的社会角色,准确地理解它,恰切地把握它,十分必要。这是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媒介职能的需要,是新闻业健康发展、繁荣兴旺的需要,是新闻工作者胜任愉快地做好工作,利用新闻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这对于任重道远的中国新闻界,尤有迫切意义。 新闻传播媒介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担负着哪些角色呢? 一、广知博闻的契约信使 信息需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大众传播媒介是传给大众的特种信函。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刺激信息需求,也不断为满足信息需求提供新的可能。现代大众传播,正是社会化大生产造就了空前的信息需求的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到传媒报道领域的创新实践,它的出现变革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和报道方式。但是作为一个还不完善的新生事物,它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机器人新闻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机器人新闻生产背后的逻辑以及对新闻业造成的伦理冲击,思考在人工智能不断改变新闻生态的智媒时代,如何更好地使机器人新闻发挥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