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枫桥夜泊》传古今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和寂寞萧条的地理环境相互映衬,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苦愁情,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掩卷长叹,发思古之幽情。千余年来,《枫桥夜泊》诗伴随着寒山寺里的夜半钟声一直引起人们的深切怀念。宋人孙觌有“倚枕犹闻半夜钟”句,南宋岳飞过苏州寒  相似文献   

2.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寺修行,遂改名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寺钟声由此传扬中外。  相似文献   

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写的是苏州寒山寺的风情。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该寺始建于梁朝天监年间,原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到了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及其好友拾得为该寺住持,寒山因写得好诗而闻名遐迩,遂改名寒山寺。张继是唐朝著名诗人。据说,张继有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镇,面对绚丽的夜景,诗兴大发,欣然命笔,遂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值得注意的是,张继这首著名的诗篇,却首先招来欧阳修的非议。他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  相似文献   

4.
千古瞬间     
千百年以来,只要是识几个字的中国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寺,自从《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枫桥夜泊》,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也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当时的张继是去京城赶考的。放榜的那一天,他很早就去了张榜的地方。榜出来了,他却没有  相似文献   

5.
读过《唐诗三百首》之类本子的人,大概都会记得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旅途题咏诗。早在唐代,它就被高仲武选入所编《中兴间气集》;从此以后,它几乎成了唐诗选本必收的精品。有趣的是,苏州的枫桥、寒山寺本非规模宏大的特出胜景,尔后却也因此而名著天下了。南宋王?《野客丛书》载:“近时孙尚书仲益、尤侍郎延之作《枫桥修造记》与夫《枫桥植枫记》,皆引唐人张继、张祐诗为证,以谓枫桥之名著天下者,由二公之诗。”甚至到了后世,寺院衰败,风物冷落,其地  相似文献   

6.
《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张继,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其诗多为羁旅题咏之作,其中《枫桥夜泊》为传世名篇。苏州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得名,成为久盛不衰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2,(Z6)
欧阳修是宋代名人,学问广博,诗词也写得好。他做学问、创作一向严谨,但百密一疏,偶而也有失误。他的《六一诗话》在评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就因缺少调查研究导致失误。张继的《枫桥夜泊》是首七绝,早已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28个字,就写了月、乌、霜、天、  相似文献   

8.
《枫桥夜泊》中“寒山寺”一词,笔者见到的解释有如下几种:一是“距苏州城西十里的一座寺院,离枫桥约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和尚在这里住过而得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马茂元等编写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王启兴等编写的《千家诗新注》(湖北人民出版社)都持这种观点。二是“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宋代《吴郡志》)。还有一种解释是“姑苏城外,临近松江的一座‘荒寒之山寺’,一座‘寒山’上之寺,盖虚指而非实指”(曹震《〈枫桥夜泊〉新考》,1997年623号《文汇读者周报》)。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张继(约公元756年前后)《枫桥液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叙写旅客夜宿舟中的情景,脸灸人口,实乃千古绝唱,然诗中词语,颇有异同,对词语解释,亦有疑义,本文拟对前人考证及解释予以分析研究,作深层次考证,并略陈管见,以备研究此诗者参考。一、江枫在寒山寺内,有一通石碑,碑上镌刻晚清学者俞秘所书《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有俞氏对。江枫”考证一篇,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脸灸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相似文献   

10.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脍炙人口的名作。因为这首诗,才使本来不出名的姑苏城外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封桥”亦因此诗更名为“枫桥”了。“封桥”为什么演化成了“枫桥”呢?明人卢熊在修《苏州府志》中说:“(枫桥)旧作封桥,王郇公(王珪)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  相似文献   

11.
钟琴 《中国德育》2005,(6):77-78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刹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触景生情写下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相似文献   

12.
夜泊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枫桥夜泊》,仅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考证自宋至今就有七块之多。这首诗体现了羁旅的愁思与枫桥秋夜凄清景色的完美融合。夜泊诗有写得清美如画的,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描写了江上  相似文献   

1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不仅在国内有名,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更是深受喜爱。月本朋友参观时,邀请寒山寺的高僧给讲解了《枫桥夜泊》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文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张继作有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因其此诗传诵人口,影响深远,而宋人孙觌的《枫桥再泊》诗遂被人误传为张继后来再到姑苏之继作。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并结合孙觌的生平经历,其诗作的用词表述特色,以确凿的证据论证《枫桥再泊》非张继之作,乃孙觌贬谪象州后北归经姑苏寒山寺的感慨诗作。  相似文献   

16.
一首好诗,让苏州名扬天下,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也成了中外游人渴慕的旅游胜地。这是张继的《枫桥夜泊》独有的光荣,是古诗词的含蓄、精湛、和谐、生动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张继作有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因其此诗传诵人口,影响深远,而宋人孙觌的《枫桥再泊》诗遂被人误传为张继后来再到姑苏之继作。本文以文献为依据,并结合孙觌的生平经历,其诗作的用词表述特色,以确凿的证据论证《枫桥再泊》非张继之作,乃孙觌贬谪象州后北归经姑苏寒山寺的感慨诗作。  相似文献   

19.
葛稳罡 《现代语文》2009,(11):21-22
唐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的"江枫渔火"应为"江边渔父";原作的诗题应该就是唐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所署的《夜宿松江》;作者张继当时应该就泊船于松江,而非寒山寺前的"枫桥",也可以说此诗与今天的"枫桥"无关。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毛宁继一曲《蓝蓝的天,蓝蓝的夜》之后,又以—曲《涛声依旧》震憾歌坛,在万千歌迷的倾倒中,完成了他继蔡国庆、解晓东等之后成为又一尊青春偶像的过程。 这首陈小奇作词作曲的《涛声依旧》,总让人会不由自主地要联想到唐人张继的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将《涛声依旧》的歌词与这四句诗比较一下,我们就会知道,这种联想确实是有根据的。比如歌中唱道:“带走一片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跟;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比如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