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为法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厘清中国法治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探索在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观指引下实现中国法治建设价值的创新和重塑,逐步破解法治建设实践中的若干难点,必将对推动21世纪的中国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谈起,剖析了“以人为本”的法哲学内涵,并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意义,点明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但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构筑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和指导价值,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法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核心。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及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客观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法律意识必须贯彻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它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确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坚持“以人为本”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更高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共建共享”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是法治理念的对立统一。一直以来形式法治是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主导。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对体育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超越。以人为本、和谐体育和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体育强国目标的主要内容,它们所蕴涵的体育权利、公平、正义价值诉求具有重大法律意义。为了回应体育强国目标,体育法治建设应该在以下诸多方面做出努力:突出正义价值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律体系;合理配置政府权力;加强体育法律文化培育和加快体育行业自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命运的一种制度安排,“以人为本”则是深藏在它背后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最高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法治概念的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内而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法学概念,法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政治原则,甚至包含着对法律的热忱和信仰。法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而法治建设也就是一个融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1.
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深刻阐述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导方针、如何加强和完善立法、如何强调并贯彻法的平等性原则及普法的重要性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理论问题,这些科学理论不仅有助于揭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建设方向,而且在实践上指导着我国法律体系及司法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促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等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邹敏 《文教资料》2007,(8):26-27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初步建立,在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校园生活也呼唤着“法治”管理。本文围绕我国高等教育的立法现状,对几类主要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贯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内容。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培养“英语+法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促进法律英语学科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涉外法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撑,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新矛盾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领域,就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发展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校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大致也是如此,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时,就迫使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制观念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和法治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高校法律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论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切实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从科学发展观的视域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指遵循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路明灯,对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发展。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任务,而大学生作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其法律素养直接决定着我国整体法治建设的成败.因此,应加强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切实提高法律基础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法律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