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教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基本活动场所,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校园文化是校风的窗口,因此良好的校风要从校园文化建设抓起.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精神,是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文明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尚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校园文化是校风的窗口,因此良好的校风要从校园文化建设抓起。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精神,是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引自高占祥《论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的形成过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8.
赵琳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116-116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开展。因此,在技工院校建设中校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正>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体成员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以校园为载体,旨在提高全校师生精神文化底蕴、促进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经过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所形成的多形态文化。([1])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校园建筑、硬件设施、环境结构等,是校园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意识,包括校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等内容。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校园环境烘托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学峰 《青海教育》2009,(11):47-47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些物质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和师生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因此,可以说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两部分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文化与教师职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内涵可分为“精神层面”和“环境层面”,它可以理解为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和行为准则,也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硬件建设,如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软件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笔者试就此...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校风的窗口,因此良好的校风要从校园文化建设抓起。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精神,是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经说过:“校园文化要通过引导用清洁代替脏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而幼儿园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同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也是师生精神发育、成长的家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的根本性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现,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和娱乐功能。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长远的发展规划,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校风、校训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7.
郑旭 《现代教育科学》2007,(5):39-39,44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设计、设施规划、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这些物化形态的内容 ,同时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现有种种规章制度、条例和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简而言之 ,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两个方面对学生成才要发挥作用 ,必须遵循校园文化的几个原则。一、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心理学原则。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娱乐的乐园、陶冶学生美的情趣的花园。因此 …  相似文献   

19.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的场所,也是师生精神发育、成长的家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的根本性的建设项目。笔者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现今许多学校管理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症结:  相似文献   

20.
袁群建 《新疆教育》2012,(22):90-90
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