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新闻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受众心理,就要充分保障受众的参与性.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是指受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并对新闻传播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当关注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问题新闻报道,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采写的,也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传播的。新闻报道,无疑要体现传者的导向意识,对受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影响(这是传者的无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一切,都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如果细细加以研究,那末...  相似文献   

3.
南言 《视听界》2006,(1):140-143
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应用于电视领域,体现了我台在产业理念上的升级,也是应对中国电视业转型期阵痛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传播学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传者、受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个要素构成。以人为本在传播学的视野里,强调的是传者和受者作为最活跃的人的因素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将传播过程的焦点从传播者转向接收者,即以受众为根本和目的;第二,在庞大的现代传媒机构的运作中,人发挥核心作用,是最强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产业化、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强化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已是势在必行。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平民意识,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重视体现平民百姓的心声人类的一切活动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相对受众而言的。一篇新闻报道有没有可读性,不以传者的意志为转移,而要以受众的接受效果为标准。 受众接受新闻事实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而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因新闻的特性所决定,同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对象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新闻报道能立刻抓住读者,能迅速为读者所接受。所谓可读性,说到底,就是接受效果。 在受众接受心理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中,感知、情感和理解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感知:丰富性与完整性 新闻报道不是教科书,不是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灌输给读者,而是通过向读者提供丰富的、完整的感知材料,再通过读者自己的感知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感知材料贫乏和缺损的新闻报道使得认识过程无法接续,这样的新闻报道哪还有可读性而言。  相似文献   

6.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的大众传媒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各新闻媒介中的受众观念变革。因为它打破了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新闻报道中受众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从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三贴近”报道的声音越来越高,的确令人欣慰。但是,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从总体上看,在维护群众利益、反映老百姓呼声和愿望、揭露社会弊病等问题时,有些媒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界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新闻工作者也在报道过程中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尤其在灾难新闻与民生新闻中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但总体而言,社会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本文首先从不尊重个人隐私、未能平等对待弱势群体、对观众缺乏人文关怀等方面,研究了当前我国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现状。并进一步指出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策略,即选题要以人文本、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平民化视角等。  相似文献   

10.
朱琳 《新闻战线》2023,(13):84-86
做好法治新闻报道是维护司法公正、推进法治进程、宣传法治理念的重要手段。丰富报道视角、吸引受众关注,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媒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化解社会矛盾,强化正面引导、平实生动表达,都是优化新时期法治新闻报道,让法治的力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平常心”的灵光──节目主持人主体意识的完善王学锋现代传播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沟通过程,主要包含着传者、媒体及受众3个环节。传播效果就是由这3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近年来,传播工作者们对受众环节的重要性逐渐认识并重视,使我们的传播实践进人了一个全新...  相似文献   

12.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13.
石雯祺 《新闻战线》2015,(3):104-105
在社会各界正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具有很强的载体作用。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凸显"人文关怀",无疑更能达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果。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往往是一地发生突发事件,千里之外在瞬间就有可能获得。很多突发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在处理过程中又往往容易形成新的社会矛盾,极易引起事件相关公众情绪的激化。这不仅需要政府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两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节目)评选活动,在新闻界内外已引人瞩目,全国各报台也争相创办自己的名牌栏目,欲以此形成报台的“名牌效应”,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本文仅就名牌栏目处理传者和受众关系的方式以及传播手段等方面作些分析,供同行们借鉴。一、传者和受众星传扬过程中不可分热的参与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一方的参与,另一方也就失去了依存的条件。名牌栏目的新闻报道,在线索的获取、报道的运作、效果的反馈,都体现了传者与受众共同参与的鲜明特点。中央电视台的两个“焦点”节目,平均每天收到群众…  相似文献   

15.
罗湘 《新闻窗》2005,(4):66-66
一、受众地位的变迁,凸现“受者为中心”,时下,媒介“传者为中心”的理念逐渐被“受者为中心”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主流媒体,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承担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它的名片。但应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挑战和冲击,面对受众角色的悄然变化,一贯以稳重严肃面孔示人的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在稳固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同时,更加彰显民生情怀。时政新闻报道要从"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变,将传播模式由以"传播者本位"为主导转变为以"受众本位"为主导,从而更加关注民生,更加以人为本,以民生视角去观察、报道现实生活。这既是一种宣传艺术,更是一种引导技巧。  相似文献   

17.
马晓雪 《新闻传播》2010,(5):144-144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推进,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新闻元素。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如何进行合理并具有新意的新闻策划都成为新的新闻命题。新闻是关于新鲜事实的信息,同时.新闻也是被受众关注的事实,传者是为受众服务的。经过传播,被受众接收并关注的事实才是新闻,新闻报道是传递新鲜事实的手段和过程,新闻策划则是有计划地整合和预测一个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强化,即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但一定要有原则,要尽量还原其真实,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8.
徐杰  刘慧 《青年记者》2017,(9):38-39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逐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直线型的传播模式,传受双方的界限逐步模糊,受众的信息自主发布权、网络话语权得以彰显,这对于促进媒体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化媒体在给信息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尤其在法治新闻报道领域. 近年来,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加强,法治新闻报道备受关注.法治新闻报道提供相关的法治信息,提高了受众的法治意识;也加快了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由于法治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一旦出现报道失范现象就会对社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关“信息娱乐化”的课题是近年来传播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对于“信息娱乐化”趋势,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定义: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传播主体的社会信息.以满足受众心理愉悦为第一前提,在信息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传统的“传者本位“意识,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域探讨对受众健康信息需求的满足,从而体现信息的精神价值要素,最终使传媒定位逐渐向“受众本位”意识靠拢。  相似文献   

20.
马径  马凓 《东南传播》2016,(6):72-7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舆论宣传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皮尔斯三元符号传播谈起,认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需要从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三个层面着手,重视受众核心地位,认真研读电视受众心态新变化,实现传者与受者"两个心灵间的相互沟通"。同时,文章结合厦门广电集团《厦视新闻》"平安和谐在厦门"的四篇系列新闻报道,从选题、立意、表现、互动四个视角提出创新电视时政新闻贴近受众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