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写作中能否善于运用人称代词也是语言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人称代词的通常用法是用来称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具有确指和实指的作用。但是,人称代词还有它的灵活用法,值得我们引起注意。人称代词的灵活用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可以当单数来用,这种情况在言论文章中比较多见。作者往往把“我”说成“我们”。它的作用是可以增强表达的声势和力量,有时也含有作者自谦的意味。例如:“我昨天看电影也几乎流泪,……我们认为动机与效果是  相似文献   

2.
数字“一”与“1”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一”与“1”的用法●李喜婷【郑州数字“一”与“1”是编辑工作中遇到最多而又最难使用的数字。“一”的用法比较普遍,不仅能与量词连用,而且还能与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等连用。“1”的用法则较局限,仅能与量词、计量单位连用或表示时间时使用。尽管国家...  相似文献   

3.
“象”与“像”近年来使用很混乱,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统一规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0年召开了各方面专家的讨论会。会上专家们作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取得共识。会后全国名词委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的同意,对科技术语上“象”、“像”的用法作了统一规定,在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中已照此执行。《谈谈‘象’与‘像’》(《科技与出版》1993.4)一文所得的结论,在会上也曾讨论过。文中提到“凡是具体的经光学系统形成的图景,名词构成中用“像”,如人像、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本是名词,指小腿,这里活用为动词,“不胫而走”字面上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不待宣传和推行就迅速传播开了;“驾轻就熟”里的“轻”和“熟”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指“轻车”,“熟”指“熟路”;“生死肉骨”里的“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死了的人,“肉”是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肉骨”的意思是使骨头上长出肉来。  相似文献   

5.
“其他”和“其它” 时代在前进,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也随着发生变化。“其他”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便是典型的一例。 “其他” 和“其它”,同音同义,本来写作“其他”。后来有人觉得,“其他” 只能指其他的人,指其他的事物时用“其它”。经过若干年以后,如今,不论指人,或者是指事物,通通用“其他”  相似文献   

6.
情人     
在中文词汇中,“情人”是一个已消失了的名词。一般香港人把女朋友叫“条菜”,台湾的少男,叫他们的异性猎物做“马子”。在大陆,“乱搞男女关系”的婚外情人,叫做姘头。 “情人”其实是随着铁路和电报进入中国的。“情人”是一个精致的观念。做一个男人的情人,不是做他的姘头,不是成为他的附属品。情人不但要贯彻爱情的渴求,也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国家强弱”不是、起码主要不是指国家在世界上是“强国”还是“弱国”,而是指国家处理、治理内部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又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里,“像”与“象”的正确用法是: “象”作为一个单音词,只有指“大象”这样一个意义。作为词素,有两个意义:1,名词性词素,指形状,样子,可构成复合词,如:“现象、假象、表象、星象、脉象、旱象、形象、印象、险象、怪象、幻象”等。2,动词性词素,指摹仿、摹拟,可构成复合词,如“象形、象意、象声、象声词”等。“象”字不再用于动词,是区别“象”  相似文献   

9.
马小林 《记者摇篮》2009,(11):91-91
新闻主播,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它区别于传统的新闻播报员,也有别于现在的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通常指在电视台、电台或互联网等电子媒体上报道新闻的人。不同国家对主播的定义或身份皆有分别。一些地区的主播,只负责照着稿读新闻,他们并不参与采访新闻及搜集资料的工作。另一种主播则会参与采访工作,但仍主要以较客观的角度讲述新闻。他们通常出身自记者,这样的主播在一些媒体被称为“播报员”在日本尤其较多。  相似文献   

10.
近来有一个新名词叫“灭火”。这个“灭火”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它不是扑灭自然之火,而是指某单位某地方出了问题时,对新闻媒体的曝光予以制止,实际就是过去说的“捂盖子”。 按说出了问题,新闻媒体曝光促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件好事吗?在一些人的眼里则不然,他们  相似文献   

11.
霍伟 《大观周刊》2012,(14):217-217
一、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先s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相似文献   

12.
“的、地、得”的用法,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在编辑稿件中,发现不少通讯员仍未掌握它的规范用法,常常将三者混为一谈。现摘录一组浅析如下:①场长对如何发展今年的庭院经济作了详细地汇报。②同志们愉快的接受了支援秋收的任务。③王大爷激动的热泪盈眶。的、地、得作为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份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在定语(修饰或限制名词的附加成  相似文献   

13.
《浙江档案》2005,(4):40-40
郝时远在《民族研究》2004年第6期撰指出,古汉语“民族”一词在近代传入日本。在日译西书(主要是德人作)中对应了volk、nation、ethnos等名词,被赋予了现代意义。中国人主要从日译西书中接受了西方有关现代民族——国家时代的“国民”、“民族”含义,在建构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探索中,经历了从传统“宗族的种族”到近代“民族的种族”的转化。“种族”一词作为古汉语名词,自秦汉以后普遍见诸古代献,它在近代的广泛应用,除了历史传统外,  相似文献   

14.
世人皆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英雄岳飞。有人说,“莫须有”就是“不须有”,是“没有”的意思。其实,“莫”字,既不同上古汉语中作无定代词的“莫”,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否定副词(不要)的“莫”。它是中古汉语里特有的  相似文献   

15.
指代,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缺少的。所谓指代,就是指示和代替,即指示或代替被指示、被代替的对象。指代具体是由代词来承担、来实现的。如:“这书内容很好。”指示代词“这”是指示“书”的;“这里的确风景迷人。”指示代词“这里”,代替这的地点处所;“他看电影去了。”人称代词“他”,代替某个人,等等。指代在语言运用中有着突出的表达作用: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而使语言精炼简洁;可以紧密联系上下文,使语句更加贯通流畅;可以使语言增添修辞色彩,更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等等。因此,正确使用指代  相似文献   

16.
1代词使用中的歧义问题11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例1青春期后胸腺逐渐退化,T淋巴细胞和胸腺激素将随之减少,它·的减少,使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分化能力下降。这里代词“它”有两个可被指代的前词[1]“T淋巴细胞”和“胸腺激素”。如果“它的减少”是指“T淋巴细...  相似文献   

17.
谈“之一”在古汉语中,“之”字用途甚广,可作动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文言助词里以“之”字使用频率为最高,之乎者也,“之”字居其首。在现代汉语中,“之”字仍然遗留下来,但只限于作代词和结构助词。前者相当于“他(它)”,如“恨之入骨”,“求之不得”。后者相当于“的”,如“赤子之心”、“宝中之宝”;还有只用“之”不宜换“的”的格式,如“之所以”、“之极”、  相似文献   

18.
1引言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问题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每当遇到这类问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自然就成了编辑手中的一大法宝。不过,法宝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名词虽然能够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学科名词中找到,但统一仍然很难。例如,“i mpulse response”在《电工名词》中对应的中文名为“冲击响应”,而在《电子学名词》和《数学名词》中却对应“冲激响应”。究竟是“冲击响应”还是“冲激响应”?一下子还真让人难以适从。2多数还是少数?也许有人会说少数服从多数,应当取与《电子学名词》和《…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初见兴送名片。书和人初见也有“名片”,我指的是书封面封底的介绍语。这“名片”用于介绍作者、书的内容、评论者和出版人对书的评语等等。它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的“内容简介”移出印到封面来,它带有鲜明的广告意图。名片这东西是有个性的。读不同人的名片,感觉有时会有很大差异,读不同的书的“名片”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20.
漫话书评     
书评这门学问,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它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400年,孔子在《论语》中就多次评论《诗经》;说它年青,它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就连“书评”本身的概念也没定论。何谓书评? 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书评”作为动名词,其词意作宾提动前理解,即评书,指对图书进行评论的工作过程,一是把“书评”作为名词,指对图书评论的成果,即一种或一批对图书评论的文章。不过,一般理解,总是不圆满、全面的。把书评的对象仅仅理解为图书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