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语课程标准的基本价值取向。传统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自我”丢失。语章程标准呼唤阅读教学“自我”回归。应该有教师这个“我”:确立“探究本位”的教学观,确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应该有学生这个“我”: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师生关系;提倡自主实践,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大胆质疑,尊重独特解悟。让“我”在阅读活动中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我的课一定把学生吸引住1985年7月,师专毕业的我初登讲台,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吸引住。”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教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教师高深的学识;三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我是自信的。因为我爱学生,爱我的工作。工作中我也赢得了学生的“敬”与“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爱,我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说到教师的学识,我有切身体会:课堂…  相似文献   

4.
周信达 《湖北教育》2005,(12):50-51
在美术课欣赏教学中,我们最忌讳的是“一言堂”、“满堂灌”。但是,教师埘“告诉”的忽视使欣赏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教师谈“讲”色变,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知识的“告诉”;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也不讲,让学生一味地独自欣赏与感悟,忽视了学生对作品的把握;紧紧抓住“电教灌输”不放,忽视了对问题的引领与讲解。这样一来,使欣赏教学过多地游离于形式。学生对作品的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5.
王萍 《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02-103
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两类现象:一是教学中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去尊重,比况为“目中无人”;二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缺乏情感投入,比喻为“薄情寡义”。教师“目中无人”使教学失去了真正的主体和价值;教师“薄情寡意”,使教学失去了本有的愉悦和幸福。  相似文献   

6.
西安某小学的一位语文教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奇特的作文命题:“假如我是拉丹”,引起不少家长的非议。然而,该小学的校长却自有一番解释,认为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相比变化很大,增加了训练学生思维的作文题,要求学生去发挥、去想象,因此,这样的作文题“没什么稀奇”。以训练学生思维为己任的这位教师与校长的思维,似乎也变得有点与众不同了。就拿思维训练来说,一般具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方法训练,如思维的发散与聚敛、分析与综合、归纳与绎等等;另一个是内容训练。在教中,两个维度的训练可以有不同的重,但不能顾此失彼,尤其不能为了…  相似文献   

7.
刘帮平 《湖南教育》2002,(14):26-26
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这已在广大教师心中形成了共识。广大教师把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操作、说理、评价等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却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与“动”,盲目地设计一些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让学生动的时候没让学生动,不该让学生动的时候又强迫学生去动,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一要有“机”,即把握好学生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在知识的疑难处、重点处、转折处、…  相似文献   

8.
几名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小品。它的情节是:有一个小学生随便把易拉罐扔在地上,一位老伯伯走来,对他说;“不可乱扔垃圾”。这个学生二话不说,拾起易拉罐。等老伯伯走后,他又把易拉罐扔在地上当球踢;又遇到警察叔叔,同样,二话不说,乖乖地把易拉罐捡起来,过后又扔在地上;迎面走来一位像是老师的人,这个学生不等他开口,就抢先说:“老师,请你不要多说了,你要讲什么,我都知道,我把易拉罐丢进垃圾箱就是了。”这个小品的主题是“不乱扔垃圾”。有意思的是,这个小品无意中表露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师是唠唠叨叨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的活教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出什么样的学生”,此话不无道理。因此,我认为,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会给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以“为人师表”的形象去影响学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磊 《河南教育》2005,(8):50-50
平时,经常听到有教师这样抱怨:学生总爱作对,不讲道理,甚至是公开顶牛;我说的话学生就是不听,有时候串通起来和老师唱对台戏……对这些情况仔细分析,可以归纳为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虽然是完全正确的,但学生很难领会,有时候即使是领会了,却并不接受,甚至采取各种故意行为,以表达无视这种要求或抗拒的态度;另一种情况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学生理解并接受了,也按要求去做了,但产生的结果却有悖教师初衷甚至还有负面效应。这两种情况都表明:在想要达到和实际达到之间存在一种偏差,这种偏差的形成原因,就是教育活动中的“意义障碍”。  相似文献   

11.
据多家报刊载,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对中、美、日三国数千名学生进行了一项“你最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日本学生的回答是:第一爸爸,第二妈妈;美国学生的回答是:第一爸爸,第二球星,第三妈妈;而中国学生最尊敬的前十位人中,居然没有爸爸妈妈。是中国的父母不可敬可爱吗?显然不是。是受了过去“只认阶级不认亲”和现在“只讲市场不讲情”的“两极倾向”影响吗?虽然有之,但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恐怕得从以下两个矛盾体中去寻找。一个矛盾体是“灯下黑”。大凡一盏灯,纵然光芒四射,灯座下总有一块照不到的地方,俗称“灯下黑”…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三复习,多数学校是按高考能力要求,把复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和深化,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阶段进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阶段,“模拟训练”阶段。目标十分明确,直逼高考,但操作上是提前结束新课,学生叫苦,教师喊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3.
教“浮力”这一章节时,为了突出重点,我先出示三个外形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两个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盐水),问学生:“把三个乒乓球同时浸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呢?”学生异口同声说:“上浮、”“真的上浮吗?”在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我突然放手,结果一个上浮,一个悬浮,另一个下沉。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主动地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乒乓球里有文章,并主动去看,结果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悬浮、下沉的两个乒乓球比上浮的重,从而引出了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教师和学生赌气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有的因学生捣乱停止给学生上课;有的因学生作业脏撕学生的作业本;有的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惩罚学生;有的对调皮学生置之不理……教师和学生赌气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教师采取高压政策以威取胜,赌的气是“我就不信管不了你”;要么教师妥协,对学生不管不问,赌的气是“我就不理你,着吃亏的是谁”。不论哪种结果都有弊无利。教师和学生赌气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学生具有特定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不可能一切按教师的要求去学习和生活,他们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如和老师唱对台戏、搞恶作剧出教师的洋相、经常…  相似文献   

15.
中考以后,妈妈带小关到爷爷家去玩。看到小关无精打彩的样子,爷爷问:“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妈妈说:“有两道题,本来是会做的,结果做错了,正生气呢。”爷爷又问:“总的成绩怎样?”妈妈说:“还好,能拿600多分。”爷爷说:“考分这么高,高兴都来不及,怎么还不开心呢?”小关说:“那这两道题本不该错嘛!”“不该错的题为什么错了呢?”“还不是粗心,我恨死粗心这毛病了。”爷爷说:“发现了毛病也是收获,以后就可以注意了。”小关说:“我早就知道自己有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爷爷说:“我看你基本上是不粗心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17.
黄同拿 《教书育人》2006,(10):40-40
一省:今天,我有没有做了不该做的事? 校长不该做事必躬亲的实践者。校长如果大事小事都要管,就无暇思考学校长远发展的大计。校长要善于授权,舍得放权,要做到“不该自己做的事不做”,属于中层干部的工作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让中层干部都真正做到有职、有权、有责,是谁职责范围内的事谁就行使相应的权力。做到动态平衡、开放互动、团队合作,给予班子充分的信任,重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和机会,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县高中生物学优质课评比工作。按规定,授课内容都是“物质循环”这一节。总的讲,教师们课讲得都很精彩:引入、新授、总结、练习诸环节齐全;课件做得很生动;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尤其对热门话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很感兴趣,探讨热烈。但就其一个基本知识点,我认为强调得不够,甚至有的老师在认识上有一定偏  相似文献   

19.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08,(11):2-2
“90后”的新起点;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儿童外交应当机制化;教改30年;30年改变命运的机会;“休学打工赚学费”:一种独立自主的求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连士华 《辅导员》2014,(14):102-102
从毕业,就当语文教师;从当教师起,就担任班主任工作。回首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甚慰的是,有三点收获。而这三点收获,恰是对“让每一个学生绽放生命的精彩”这一教育理想的诠释。一种信念:相信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相信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带点不屑,直到接触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张晓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