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研究》采用“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视角,对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的特殊用法、历史来源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弥补了中古佛教文献副词研究的不足,做到了材料与视角有“广度”、研究对象有“精度”、理论阐释有“深度”。  相似文献   

2.
王恒 《家教指南》2001,(3):54-65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为数不多的佛教实物遗存之一,与《魏书·释老志》有着相互印证的关系,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路平先生的《贵州佛教史》在探索源头时不强作解人 ,多费笔墨 ,只把贵州佛教之源上溯至西晋 ,而迳以唐代牛腾作为贵州佛教传播之始 ,表现出其学术严谨性。该书大量利用黔僧史料 ,以及贵州各地方志 ,发掘出许多新鲜内容。在佛教史方面 ,注重法脉相传 ,把贵州佛教与全国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方法上 ,本书史论结合颇佳 ,难能可贵。读一本《贵州佛教史》 ,了解西南一方风俗民情 ,知道多民族社会的形成史 ,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冯金忠先生的《燕赵佛教》一书,利用史籍和出土墓志等文献资料,采用了细致、明确的分析论证方法,从佛学的发展及佛教建筑方面对燕赵佛教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剖析论述,在细微之处揭示出了燕赵佛教与全国佛教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及政治体制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稿评述了新近出版的《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著述,认为该书具体而微地论述了敦煌石窟佛教感通图像的内涵和发展过程,找出此类图像的基本发展规律,并阐明其存在的社会和文化基础,有助于读者系统、深入地了解敦煌佛教感通图像。  相似文献   

6.
<正>佛教与文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甚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它涉及到佛教经典的解读和文学文本的解读的双重困难。俞晓红教授的《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  相似文献   

7.
近日,何孝荣先生的大作——《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洒洒75万余言,首先简要论述了明代以前北京佛教寺院的修建、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和考证了明代北京寺院的修建情况及具体演变,并深入分析了帝王、后妃、宦官、僧人、  相似文献   

8.
由敦煌研究院杨富学先生编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万字著作《回鹘之佛教》已于1998年8月发行面世。该书属西域佛教研究丛书之一,也是国内外系统研究回鹘佛教史的第一部专著。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收集的回鹘史料极为丰富全面。作者不仅搜罗了中外学者已经刊布的回鹘文献和他们的研究战果,而且也研读了大量的汉文史乘和敦煌、吐鲁番所出的佛教写本。书后还专门列了《回鹘佛教研究文献目录》,主要收录了自19世纪末以来国内外研究回鹘佛教文献、回鹘佛教历史及回鹘  相似文献   

9.
虽然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正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佛教与中古小说关系的探索却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关系极其复杂、资料的钩沉梳理难度较大及中古小说的不够成熟而造成的。但这个时期的小说“与佛教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研究更能逼近文学生长的“原生态情状”。因此,这项课题研究意义大,学术价值高。最近,学林出版社出版了《佛教与中古小说》一书(2007年12月),是陈洪教授对这一课题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值得重视。该书的学术价值及特色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白狄鲜虞族在太行山东麓地区建立的"千乘之国",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这个国家在史书中的相关记载虽凤毛麟角,但在河北大地留下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厚。曹迎春博士的《中山国经济研究》一书(中华书局,2012年6月出版),充分利用近年来日益丰富的考古资料及相关古文字材料,再参考借鉴战国其他国家的相关史料记载,对中山国经济的各个部门,诸如人口、冶铁、农  相似文献   

11.
佛教心理学研究蕴含着东西方文明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方面的智慧。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思潮,广泛吸取东方佛教文化的智慧,并多方展现了其思想特色。在当今心理问题泛滥,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社会安定的情境下,人们试图从佛教的角度找出新的解决途径。笔者通过介绍日本著名佛教哲学家、教育家井上圆了先生1898年著作的《佛教心理学讲义》,论述其特独特的视角、研究方法和内容,希望为从事佛教心理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性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宣验记》作为南朝颇具代表性的“释氏辅教之书”,讲述了许多宣扬佛法和果报轮回的佛教故事。在佛教传入与中土传统结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宣验记》在叙事结构、叙事模式、叙事情节等方面都带有佛教与本土文化传统融合碰撞的痕迹,其叙事性和艺术性给后世小说开辟了新的思路,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哲学家让—弗朗索瓦认为西方现代思想有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对自我个体的突出强调,一个是对人的外部世界的物质性改造。其结果导致了西方世界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极端破坏,人们缺乏生活幸福感,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佛教信仰者马蒂厄则认为佛教强调“我”的虚幻性,强调对人类内部世界改造达到涅槃境界,这样才有生活的幸福感和生存的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教思想是对西方现代思想的一种矫枉。这便是《和尚与哲学家》的对话实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广告的灵魂是创意 ,一个广告引以自豪的也是他的创意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原始神道的基础上,佛教经过几世纪的磨合,被日本本土文化吸收、改造、融合而走向了日本化,本文以《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为例,阐明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学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知人论文,是研究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蒲松龄接受佛教思想,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反映在《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思想也主要是禅宗与净土宗的理论。虽然同受佛教影响,蒲松龄却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借用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之说,劝导善行,惩诫邪恶,以期人心归正,世风复淳。这也是他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观命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三巨头之一。巴恩斯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是学者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对象。巴恩斯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迄今已有不少学术成果。国内外巴恩斯研究主要考察小说的后现代特征。李颖的系列论文拓宽了巴恩斯小说的研究范式,其专著《论朱利安·巴恩斯小说的身份主题》的出版对巴恩斯小说研究意义重大,填补了国内巴恩斯研究空白。该书视角新颖,通过作者和历史文化的在场研究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巴恩斯小说的身份主题研究。本文以杨金才教授主编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所阐述的批评理论为指导,从文献综述撰写、分析问题方法与解决问题路径三方面对《身份主题》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9.
《野草》当中佛教语词的运用,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审美世界。纵观《野草》24篇(包括《题辞》),《失掉的好地狱》是佛教语词运用最多的一篇。它呈现出那一时期鲁迅先生复杂的"心造的地狱"世界,神、魔、人隐喻鲁迅精神世界不同的意识。借"地狱"这一佛教意象来表现客观现实对主观意识的影响。历史现实与精神世界使得在鲁迅"心造的地狱"之上开出的曼陀罗花有其丰富的内涵。这些佛教隐喻形象本身构成了一个超越喻体而独立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20.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何孝荣博士继《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之后,近日又推出《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该书除"绪论"外,共分七章,洋洋百万言,详尽地叙述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