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高校的工程实践训练基地,一直在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工程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为基础,借鉴其他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理念及建设成果,构建了地方理工科高校工程训练开放教学及管理模式,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开放制度、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及开放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该机制运行良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育改革背景,对具有农业工程特色的农业类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阐述了工程训练中心多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先进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高水平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旨在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在实训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农业类高校如何结合农业工程特色开展现代化工程训练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定位与特色追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目标,迅猛发展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需要建设成为"开发受训者工程素质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开发新工程训练项目的研究中心,大学生开发科技作品的创新中心";形成"训练情景真实性、训练体系先进性、能力开发个性化、发展模式开放性"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型的工程训练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情况,提出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探讨建设有自己特色、适合国内高校理工科实际应用的工程训练中心  相似文献   

5.
地方工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工程训练中心在地方工科高校中教学实践环节所存在的弊端,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工程训练中心为例,阐述本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实践,对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各个高校都建设了工程训练中心。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所以训练的内容也各有特色。三峡大学是一所水电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时,结合自身的特色,以"三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工程训练的基础项目设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工程训练中心系统建设的定位与创新点,采取开放式运行机制,以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心,以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建设为基本点,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培养,加强工程文化、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教育,形成我校发展特色的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学生学习机电工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加强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环境建设,对高质量开展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总结钦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训练中心3个环境建设的思路,为有关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应顺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趋势,建立起现代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在训练目标、功能定位、内容体系和建设特色方面必须随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变革而"变",在建设前提、核心功能、资源模式、现代工程条件方面又应继承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中的"不变",从而保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工程实践与工程教育历史演变及我国高校金工实习向工程训练转型显示,工程训练以鲜明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成为高等工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训练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接轨国际工程教育,进入了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阶段。面向新时代、新业态、新工科,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系列改革和建设,通过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和教学组织系统化转型,形成“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协作开放”新型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高校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密切配合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工程训练为载体,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口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进行规模化、系统化和实体化的建设。从教学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实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是英语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方向,各类院校在复合型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着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格局,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复合的初级阶段,更要在思想和文化的复合上作出更多探索,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英语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为培养环境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陕西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坚持传统行业办学特色,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构建了一套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内部培养与企业引进相结合的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形成了一种校企联合、合作育人的有效模式,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软件工程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校企合作建立软件工程实训基地是培养实用型软件人才的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阐述了软件工程实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训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及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以丽水学院为例,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时代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提出由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有机联动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产学研"为衔接手段,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特色,构成独特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地域覆盖范围广泛,直面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突破口.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本研究提出了以培养高层次技能研发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创新为核心,以省级科研平台为支撑,并结合企业博士和项目资源的校企共育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建设了"工程实践、理论学习、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师资配备以及科研论文等培养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拓展学位培养通道、优化学位培养方案及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双导师”培养制的实施路径,能推进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武鹤  葛琪  杨扬 《绥化学院学报》2013,(12):128-130
以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案.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等途径,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改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