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宋明理学与道教王煜不少中国学者撰文探讨释道两教对宋明理学的冲击和启发,但是韩国学者较少注意道教与新儒学的关联。①作为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胡援、孙复、石介)和范仲淹、欧阳修和李等抨击道教。②更早的理学前驱柳宗元统摄儒释而不喜道,③韩愈却曾眼丹药追求长寿...  相似文献   

2.
<正>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从它产生以来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期道教一般指的是道教的创建和改造时期,也就是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由于这一时期距今年代久远,所以在对早期道教进  相似文献   

3.
全真教是在宋江金元之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道教新派别,也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入元后,因缘际会,全真教得到广泛传播,盛极一时,与正一教平分秋色,成为道教的两大派别。时至今日,道教依然是正一、全真两派组成。全真教的兴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王开创之功自不待言,丘处机发扬光大乃师全真思想之功,尤不可灭。王、丘师徒二人作为宗教领袖、道教思想家,无疑应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讨王、丘二人的生平和思想,理应成为中国道教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  相似文献   

4.
全真教是在宋辽金元之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道教新派别,也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入元后,因缘际会,全真教得到广泛传播,盛极一时,与正一教平分秋色,成为道教的两大派别。时至今日,道教依然是正一、全真两派组成。全真教的兴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王矗开创之功自不待言,丘处机发扬光大乃师全真思想之功,尤不可灭。王、丘师徒二人作为宗教领袖、道教思想家,无疑应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讨王、丘二人的生平和思想,理应成为中国道教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历来有三种看法:对立;和谐;既对立又渗透,既不对立也不融合、互不相干,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关系,也不外乎以上几种看法,道教科学思想结构的特殊性,增加了把握它与科学的内在关系的难度。道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天人合一。正是在天人关系上,中西走向不同,最终发展出了各自的科学思想和宗教思想。《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在对相关献全面系统研究基础上,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在学术理论和观点上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赵超 《华夏文化》2008,(4):44-45
中国是一个多信仰的国家,宗教发达。各家开山立派.谈经讲法,解玄寄畅,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很大影响。诸多宗教中,只有道教是中国本土生成,具有鲜明的汉族特色。道教以其驳杂的信仰、光怪陆离的科仪斋醮、巨大的包容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神仙体系纷繁复杂,等级森严.  相似文献   

7.
常淼 《华夏文化》2013,(1):40-42
道家道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册,197页)鲁迅先生也说过:"前曾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流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致许  相似文献   

8.
平凡 《华夏文化》2005,(4):43-44
中国的茶及茶文化,从一产生就浸淫着道教思想,与“道”结下不解之缘。“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农业之神)”。“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茶”,即今之茶。  相似文献   

9.
巴蜀道教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巴蜀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由此地而传播全国,传承近两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然而长期以来因基础研究薄弱,尚无一部系统全面的四川道教史著问世。有鉴于此,四川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龙显昭、黄海德、蔡东洲、杨超、查中林诸先生于1994年起致力于巴蜀道教碑文研究,并获准为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辛苦耕耘,汇聚而成的《巴蜀道教碑文集成》新近问世了。笔者因某种关系,得以先睹,故不揣浅陋,简为评介。《巴蜀道教碑文集成》由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要章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陆和港台的学术交流,由香港青松观道教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2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联合大学东...  相似文献   

11.
谈谈中国道教牟钟鉴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立教团组织的大型宗教有五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公教)、基督教(新教),其中四个是从国外传进来而后具有了中国特色,只有道教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土生上长的宗教,它也吸收佛教的营养,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中华...  相似文献   

12.
道教从创立以来,一直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现代社会中,更是如此。所以,道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何更好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特长,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很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专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探讨了近现代道教宫观的毁坏与变迁、保护与维修的历史过程之后o,着重讨论当代道教宫观的发展走向,它也是当代中国道教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经受了灾难深重的艰苦岁月,又是大觉醒、加大步伐赶上世界潮流的伟大时代,远离经济基础和政治搏斗的道教及其它宫观,也不可能脱离这个历史的大环境,宫观的沉浮正是这一历史的客观反映。今天道教宫观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祖国的神州大地,迎接着新世纪的到来,它正在为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尽它的一份力量。宫观今后的发展走向,不仅是宫观本身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道光以来清廷上层社会的神仙信仰石衍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作为中国固有的道教,也渐趋衰微。特别是道光年间朝廷明令"天师"不准来京,取消正一真人之号,削弱了道教上层人士与清廷的联系。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道教早期的历史中,《太平经》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基本上包含了全部的道教义理,为道教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从时代上看,《太平经》成书于东汉时期,先后经帛和、于吉、宫崇、甘忠可、襄楷、张角等传播,其时亦为朝野土人知晓,作为原始道经的地位已为学界普遍认同。从内容上看,它远承黄老之遗教,近受图谶、神仙说、方仙道之影响,并援引阴阳五行之学、民间巫篮俗习而成。所谓“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故从教义哲理、教规教戒,道教徒养生修持的方法,驱邪炼丹的方术,治病求福的符咒,乃至服气、守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儒学、道教等对中国佛教人文关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佛教对中国传统宗教的基本立场:人文关怀的融摄贯通。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与建筑艺术张育英由于道教继承和发展了老、庄美学思想,将道家美学观念演化成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对文学艺术起了不可估量的浸染和辐射作用。就建筑艺术而言,道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为美”等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建筑美...  相似文献   

18.
巍宝山是中国现存的一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它的产生与发展乃至衰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教义宗旨颇具独特性,可谓集中华民族传统宗教观念大成的中国道教,在它长期生长和流传的土地上,大概不会在短期内消亡。  相似文献   

19.
张陵深谙养生之道,其养生思想兼收并蓄,但有两个侧重点:一是服食丹药,二是召神治病.张陵的养生思想既与汉代的医学科学发展的一般水平相适应,也鲜明体现了道教求长生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成仙信仰是道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成仙,一是指人生命的久长乃至不死,二是指人能力的广大甚至无限,如《太平经》说成仙者能“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净明忠孝全书》卷六又言成仙者能“神灵变化,隐显莫测”。这种信仰的产生,与中国古人渴求生命存在的愿望有关,也与中国古代宗教多神共存的观念有关,更与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存在及运动的认识有关。下面,笔者仅对中国哲学中阴阳五行观念对道教成仙信仰产生的影响作一扼要说明。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发现:事物皆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他们将之称为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