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代保民 《今日教育》2007,(7S):58-58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他人员不先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的地方.以致受到部分领导和教师的强烈反对.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看“推门课”.也许会“推”出另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他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直接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  相似文献   

3.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或其他人员不事先打招呼而直接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  相似文献   

4.
案例"推门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或其他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旨在加强教师课  相似文献   

5.
所谓“推门课”是指“领导、教研员事先一律不打招呼而直接进入课堂听课的一种方式。”赞同者认为,“推门课”有别于时兴的“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与“观摩课”,有利于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真面目”,发现不足,推进校本教研;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反对者则认为此举是用突然袭击捆绑教师手脚的一种“怪招”,体现了对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易于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管理观念落后,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中小学校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便开始采用一种名曰“推门听课”的管理方式。所谓“推门听课”,顾名思义,即在不事先打招呼的前提下,学校管理者“突然袭击”式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据不少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学校管理者介绍,这是一种不错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师的行为,值得提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判断一种学校管理方式是否具有合理性,首要的不在于即时的、表面的效应如何,而在于其背后的管理理念是否合理,能否经得起人类理性的检验。“推门听课”作为一种具体…  相似文献   

7.
“推门听课”是指事先不打招呼,在接近甚至已到上课时间,直接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它避免了个别老师刻意准备、巧于应付、重在表演等过激行为,能较实际地呈现教师课堂授课的原生态,是幼儿园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为了深入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完成常态下的教养任务,提前两分钟到教室观摩随堂课,似乎成为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教师大会上,校长对教师们说:“我们听课的方式是事先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请大家做好随时被听课的准备哦。”然而教师们反映,学校领导或是其他教师仿而效之的推门听课方式并不受欢迎,因为这种听课形式缺乏“礼仪”,对授课教师不够尊重。“听课”与大家通常所说的“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相近。课堂观察是有礼仪的。美国学者彼得·马斯特(Peter Mast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课堂观察礼仪(Classroom Observation Etiquette)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近来 ,很多学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听课方式———推门课。操作方法是学校事先不通知授课教师做任何准备 ,组织一班听课者能随时悄然进入课堂进行听课。这种听课方式给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督促和检查作用。有些学校还准备把教室改门改窗 ,长期开展这种听课方式。学校事先没有给授课教师打招呼 ,直接进入课堂听课 ,使我回想起1978年中学生时期一节难忘的课。一天 ,教数学的沈老师给我们上课 ,六七分钟后学校领导带一些教师进入课堂 ,还未坐定 ,沈老师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大声要求进入课堂者 :“你们不能这样随意进入课堂 ,请出…  相似文献   

10.
案例 "推门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或其他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旨在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自上学年推出"推门听课"制度.推出"推门听课"制度之初,在教师当中,有反对声,有赞同声,也有的持着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刘升礼 《宁夏教育》2005,(10):42-42
新调来的校长对本校教师摸底听课,并且是以“推门课”(听课前不给授课教师打招呼)为主。  相似文献   

12.
"推门听课"实际上就是学校领导或教研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推门听课"不仅是校本管理、校本评价的重要方式,也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推门听课"要"推"出实效,必须在"推"字上下工夫。一、推敲斟酌在"推敲"的故事中,诗人贾岛之所以用"僧敲月下门",其原因之一是"敲"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大都实行一种叫“推门听课”的制度,即:事先不通知,在上课前的几分种,学校领导突然推开教室的门,听、评某位教师的课,根据教师的教态、语言、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能力、师生的交流情况、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打出分数,记入教师的综合评估成绩中。学校领导把“推门听课”看做是一件法宝,用来监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笔者认为,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弊端更大,得不偿失。一、与“人本”的精神相悖“推门听课”制度是与“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是典型的“目中无人”管理…  相似文献   

14.
所谓“推门听课”指的是事先与教师不打招呼,在临上课前的几分钟,突然插到班级里坐下来听课。这是一种被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研究人员经常采用的认为是“一种有效检查教学质量真实性”的抽查方法,至今在许多地方沿用。当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在不断进步,人的主体意识也越来越强,“推门听课”这种方法能否继续适用于今天的教师呢?笔者曾对不同年龄的教师做过个别的访谈了解:问题一:当别人“推门听课”后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T1:我觉得很不舒服,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T2:我觉得很尴尬,但不能说什么。T3:当我觉得此节课…  相似文献   

15.
所谓“推门听课”就是学校领导不打招呼,随时可以走进任一个教师的课堂听课。时间不定,可以是课开始时,也可以是课上一半时,总之,学校领导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想哪一个班就哪一个班,而且还作为一项常规制度在教职工大会上予以宣布。也许,领导的用意是好的,是想更具体地了解教  相似文献   

16.
记得去年,笔者曾带领教研室人员深入到一所学校,开展一次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活动。我听了一节小学四年级数学活动课(苏教版),课题是:《我们去春游》。这节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王洁 《山东教育》2010,(1):62-63
“推门听课”即事先不打招呼的随堂听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机检查,在这样的课堂上,最能反映出一个老师平时备课的认真态度和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同时也容易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面笔者就个别课堂上存在的一些耗时低效的现象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8.
时下,许多学校的领导最热衷的一种听课方式是“推门听课”,想以此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把它作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法宝。这种方法到底好不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推门听课也并不是在所有学校都可以推广的。推门听课要因校、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19.
听课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手段,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回归热中,目前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学校所运用。“推门课、随堂课、考核课”常作为教学管理“创新”的手段,见诸于一些经验总结或理论研究成果中。笔者并非否定“听课评价法”在教育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是对传统“听课评价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作一些反思,以求达到更好地运用“听课评价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最近,笔者读到过这么一则报道:A省S县教委对全县部分教师进行教师评价活动。事先没跟校长和教师打招呼,由教研员直接进入教室听课,并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0.
听“推门儿课”的好处多(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二中张瑞东)《中小学管理》1990年第5期刊登的程爱理"怎样组织听课"一文和1992年第2期刊登的韩玉琦"推门听课之我见"一文提出了听"推门儿课"(事先不通知,想听哪位教师的课,推门进去就听)的话题。我校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