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晋惠帝时,南阳高士鲁褒曾作《钱神论》讽刺时人对金钱的崇拜。南朝王综曾仿作《钱愚论》,可惜不传。后人对金钱至上、金钱万能思想的嘲讽也多有醒心娱目之作。《林石逸兴》卷五记录了一首《题钱》的民歌:“人为你东奔西走,人为你跨马行舟。人为你一世忙,人为你双眉皱。细思量多少闲愁,铜臭明知是祸由,每日家营营苟苟。人为你招惹烦恼,人为你梦忧瑰劳。人为易大节,人为你伤名教。细思量多少英豪,铜臭明知是祸苗,一个个因它丧了。”  相似文献   

2.
人为进化是从今人趋向后人的演变,是人类根据一定价值观对自身的未来做出抉择的自觉过程。在对待人为进化的问题上,存在增强身体与脱离身体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取向。电子人艺术既是人为进化的产物,又表现了人们对于人为进化前景与结果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齐龙  田巨 《现代企业教育》2010,(22):111-111
航空器维修与检查中的人为差错己成为最近航空承运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维修过程中的人为差错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控制和预防航空维修中人为差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为"和"为人"的育人活动."为人"就是活动的指向是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为"就是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尽管教学是"人为"的活动,但"人为"的活动不能违背教学规律.例如,教学内容必须与涉及的课程目标一致,教学过程必须符合数学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电子电路制作过程常出现两类人为故障,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人为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清醒地认识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家。他宣称“人为自然立法”。事实上,这正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在认识领域,康德高扬了科学对自然的主体性,从而人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康德主张人应该超越自然,从而人为自身立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教育并非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存在,人为的目的在于“为人”“。人为”和“为人”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意义的实现程度。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分裂却始终难以愈合,且日益严重,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大多发源于此。在这分裂的背后,隐含着纠缠不清却又不容回避的问题:人为的教育为何会偏离为人的方向?教育如何才算是为人的?为人的标准是恒定的还是变动的、应然的还是实然的、普适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教育的“人为”和“为人”统一的基点在哪儿?……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教育的“人为”和“为人”之间的分裂程度就…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人为"和"为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并非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存在,人为的目的在于"为人"."人为"和"为人"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意义的实现程度.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分裂却始终难以愈合,且日益严重,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大多发源于此.在这分裂的背后,隐含着纠缠不清却又不容回避的问题:人为的教育为何会偏离为人的方向?教育如何才算是为人的?为人的标准是恒定的还是变动的、应然的还是实然的、普适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教育的"人为"和"为人"统一的基点在哪儿?……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教育的"人为"和"为人"之间的分裂程度就会日益严重,教育活动的意义就会日益削减,甚至走向反面,成为人的枷锁.  相似文献   

9.
马勇 《江苏高教》2003,(1):11-14
大学教育的人为性是在大学教育改革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特性 ,内含了“人为良性”与“人为劣性” ,两者表现为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本文既从中国百年大学的历史沿革中对大学人为性的内在冲突进行纵向的整体梳理 ,又从当下中国大学的具体改革中给以横向的概述、分析 ,尤其是揭露了“人为劣性”的种种外在表现。据此提出了在冲突中使“人为良性”位居主导的整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研究和应用人为因素有利于优化人的行为表现并减少人为差错,提高维修质量。本文应用人为因素的SHEL模型,分析了电子设备维修中的人为差错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11.
法医病理检案在一些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保险理赔,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病理检案工作中,很难避免人为的因素.在人为的条件下的影响下,会给病理检案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法医病理检案工作中的人为现象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避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称股票公司的股票持有人为"股东",称出租房子的人为"房东",称请客的事儿为"做东""东道",称负责组  相似文献   

13.
林凯  李有良 《历史教学问题》2009,(4):F0002-F0002
人类受制于两大约束,一是自然约束,一是人为约束,自然约束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约束往往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戴上枷锁。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球化学元素背景值与绵阳浅层土壤元素背景值,按照地积累指数法与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标准,对绵阳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背景值得到相似的评价结果,研究区九岭镇蔬菜基地Zn为轻度污染,主要来自人为活动直接贡献;Cd为轻度污染,考虑为人为直接活动以外贡献;金峰镇蔬菜基地Cr、Cd为警戒水平,主要来自人为活动以外贡献;刘营镇蔬菜基地Zn、Cr为警戒水平,部分地区Cd为警戒-轻度污染,主要来自人为活动以外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清醒地认识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哲学家.事实上,这正是康德哲学的一个根本精神.在认识领域,康德高扬了科学对自然的主体性,从而人为自然立法;在实践领域,康德主张人应该超越自然,从而人为自然立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治的社会人口与户籍管理模式而掺杂了不少人为因素。它不仅人为地控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遏制了城市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其人为地将社会人口分割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人为的制造社会等级差别,从而集结了社会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17.
李永泉 《现代语文》2009,(12):57-58
明清时期小说中的狐仙,常常喜欢住在人的家中,与人为邻,这里不妨将与人为邻的狐仙称之为邻狐。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常常描写邻狐与人发生的故事。其中与人为邻的邻狐对人的言行起到了“监史”的作用。通过邻狐,读者看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的种种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叙述分析了周氏兄弟失和后鲁迅对周作人为人为文的接受——态度、观点及其反应,表面上两人失和后没有了直接联系,实际上鲁迅对周作人的总体接受正面多于负面。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时代,一种新兴的"被XX"句式很快成为流行式。它用新的形式表达具有特殊性的被动事件,从"注定的"弱势者角度切入叙述,创造性地把两个人为——"事件的人为"与"句式的人为"溶合为一,巧妙地道出受事人的徒然无奈。读者被"角色化"了,新时期、新事件与人物的新境遇得到了更切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藏书被人为破损的情形多种多样,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应通过增强馆员的护书观念,强化读者的护书意识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防止和杜绝藏书的人为破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