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国后陈云长期主持全国财政工作,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主要有: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建设同人民生活改善必须兼顾;先安排当年生产,再安排基本建设;搞好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重视粮食生产;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市场和商品流通;从有利于人民出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些经济建设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调节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对陈云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思想的形成依据、内容进行了论述,对其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地位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进行的两次重大经济调整过程中,陈云先后提出了关于经济调整的系统理论和观点。他主要是针对经济调整的必要和条件、内容和对象、战略步骤和方法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陈云的经济调整理论以实事求是和辩证思维的显著特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宝库,有效地指导了当时的调整实践,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习和研究陈云经济思想,重点是论述了陈云经济思想的特点。首先,分析了陈云经济思想唯实性、创新性、稳妥性和人民性的特点;然后,强调了特点的整体性;最后,又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导过去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也是指导我们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陈云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搞好执政党的党风;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建设.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云"三农"经济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和基础的思想,城乡经济交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的思想,发展农村生产的合作化和商品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之策的思想以及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的思想共同构成了陈云"三农"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其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源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与批判,50年代初步形成,新时期又进一步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起到建基作用。当前考察陈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不仅可以纪念他诞辰100周年,而且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云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他提出的“全面、比较、反复”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以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等思想 ,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云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十分丰富。他认为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和选拔党的干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弘扬正气,反对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云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调查研究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在理念方面,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调查研究前提的指导思想;第二,在调查方法方面,实行普遍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第三,在调查态度方面,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中国共产党进行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献忠 《天中学刊》2005,20(4):13-15
陈云的思维始终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其哲学品格是唯实性、全面性、预见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13.
(二 )关于浮夸风、瞎指挥风问题针对大跃进中各地发生的严重脱离实际 ,大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浮夸风、瞎指挥风问题 ,杨献珍进行了严厉而深刻的批判。他指出 ,列宁说过 ,离开唯物主义是错误的、危险的 ,甚至是反动的。有的人把列宁的这些话忘记了 ,还有人拿着唯心主义当宝贝  相似文献   

14.
李晓勇 《天中学刊》2005,20(4):5-12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两种指导思想:一种是综合平衡论,即从平衡到平衡(年年按比例进行综合平衡)的所谓稳步发展的建设理论;一种是不平衡论,即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所谓高速发展的建设理论.两种平衡观的实质是要平衡与要不平衡之争.它们的实践结果截然相反.以今天市场经济的观点看,计划经济时代的这种争论意义不大.然而以历史的观点看,当时经济建设的实践结果则可以判断出这两种平衡观的正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五个统筹。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是陈云城乡互促、工农互依、经济与社会整体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陈云协调发展思想之间的一脉相承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云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他一直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他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维护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地位的过程中,在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在丰富第二代领导集体政治建设思想的过程中,他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陈云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实际地位与作用仅次于邓小平。  相似文献   

17.
过程性是实事求是的重要特征,这是由诸种原因所决定的。其中,认识主体的内部矛盾是过程性的主体性原因;认识客体的复杂性是实事求是的客体性原因;“求”的深刻内涵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性原因;“是”的质的规定性是实事求是的目的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