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某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和舆论反映,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达。公共外交是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公共外交视域,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优化公共外交顶层设计、营造国家形象建构环境等方面出发,探究国家形象建构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不过,汉语国际教育越是发展,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就越凸显,其中,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公共外交”意识的缺失.“公共外交”不仅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显性元素,而且是一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外交”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性命题,如果说,国家形象建构是公共外交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汉语教材则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家形象修辞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钱宏 《留学生》2010,(6):40-41
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标。长远看.国家形象塑造要服从国际发展目标.促进建设与发展的良好国际和国内环境。一个多民族意义的国家概念.首先应该是一种文化标识.一种文化形象。在公共外交意义上.每位走出去的中国人犹如一张“文化名片”,而且.公共外交涉及的人群远远大于政府外交。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关系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另一方面树立了国家形象,增强了国际吸引力,而这些都是"软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开展公共外交与民问外交是"软力量"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48):55-56
公共外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来华留学生是我国实现公共外交目标的重要群体。简要分析来华留学生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如何开展留学生教育,更加有效实施公共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的公共外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型,形成了政府外交部门主导、多部门配合参与、利用自身优势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完整体系。文章尝试从软实力视角对以色列公共外交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究其公共外交策略得失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得出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具有借鉴意义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除传统意义上所认识到的影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的因素之外,公共外交的发展还受国家在特定时期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生命力、国家的国内道德形象和它对价值观塑造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公共外交在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以保障公共外交发展、国内道德形象与公共外交相匹配、价值观定位优化为公共外交提供足够的身份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对此,中国必须深化改革,用国家的安宁稳定与繁荣昌盛作为推动公共外交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加强道德建设,改变国内舆论管理思路,增强国内外问题联动意识,推动公共外交道义声誉的影响;提升价值观的塑造能力,让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能够获得更多观念认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能为促进中国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褒贬不一,总体评价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制约.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必须明确国家形象定位,加强公共外交,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象征,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中国形象时好时坏,地位或高或低,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差异等外部因素,也不乏中国对外传播"报喜不报忧"和公共外交不足等内在因素。针对中国对外传播中的不足,中国应深刻反思,转变对外传播观念,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