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的自由观具有两重性。即在社会历史层面上,他以循环论历史观为依据,抽象地否定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成就,在精神象牙塔中构思自己的“自由王国”,其超越客观必然性的绝对精神自由是虚假的自由;但在宇宙自然层面上,他以“气本”,“气化”的朴素唯物论为基础,通过特殊的修养实践,肯定了个体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其养“气”功夫和艺术创造活动,建立在对自然宇宙内在规律的合目的性的认识之基础上,此种精神快乐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庄子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在他看似旷达、洒脱的外衣下,却隐藏着深沉的悲剧内核。庄子的自由观不可避免的带有悲剧的意蕴,其自由观的悲剧意蕴表现在:现实夹缝中的自由、灵魂孤独中的自由。这与庄子生活时代社会秩序的混乱、专制霸权主义的横行、自然科学的落后以及庄子个人对人的存在论困境的体认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萨特和庄子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自由作了详细和深刻的论述。通过对他们自由思想的哲学基础、实现自由的有无条件性、积极有为和消极无为的自由、美学思想中的自由和自由的局限性这五个方面的比较,进一步深入地理解他们关于自由的思想,也有助于我们对自由理论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同处于战乱频发的动荡时期,人的生命与精神理想面对残酷现实的考验,庄子哲学对魏晋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崇尚自然、任性贵生的品格得到魏晋士人们的认可,因此庄子的自由观使得魏晋士人从功名利中退脱出来,转而关注一己之生命和精神需求,形成独特的文人状态和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5.
6.
处在同时代的庄子和斯多葛学派,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自由思想。两种自由观的共性,表现为自由的绝对性和抽象性。其个性突出表现为非理性的自由与理性自由、个人主义的自由与群体意义上的自由、自然主义的自由与意志主义的自由的差别。庄子和斯多葛学派的自由观生成的社会基础的差别和个体社会生活过程的差别,是两种自由观差别的根源。比较两种自由观,对于深刻把握自由观的内涵有益。  相似文献   

7.
自由问题是人类哲学史上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自由的最高境界即“无己”。达到“无己”的境界要注意三方面的修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以“齐物之心”关照万物;通过“心斋”、“见独”、“坐忘”来最终达到“无己”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论庄子"无待"的自由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庄子一生追求“无待”的自由观。庄子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必须摆脱金钱与地位的诱惑,把握事物“固然”之理,挣脱非自然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上的束缚,摒弃传统偏狭的成见,超越生死,才有可能达至“无待”的与道相通的自由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10.
自由观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在伦理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情感追求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由历史上的隐逸文化及现象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1.
庄子将"道"回落到现实与人生层面时,提出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由于庄子的自由观是以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为基础,以此抛弃世俗去追求"精神故乡",这种类似"出世"的情怀与佛教的自由观有可比较之处。以《庄子》内篇为依据,通过对庄子自由思想和佛教自由思想的起源、实质、实现前提和方式的比较,来阐释二者的异同,并对庄子之自由的局限做适当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论庄子对“命”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对“命”的超越的理论,主要是针对人生的逆境提出的,其主要精神是指导人们对逆境进行超越。针对“命”的性质,庄子提出了“安命”的学说,其实质是在随顺客观必然的基础上,追求人生的自由。研究庄子对“命”的超越,目的在于把庄子超越理论中的哲思和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3.
艾晶晶 《鸡西大学学报》2015,(4):105-107,124
庄子的自由境界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是一种理想化的世界,而陶渊明的自由境界是一种相对的自由,是把庄子的自由思想"人间化",从而使庄子的自由境界不再是触不可及的。庄子与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精神世界,与真实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社会理想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摒弃,表现出积极地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庄子和禅宗在学术思想演变史上是有着传承之关系的。然而,作为已经融通了庄子精神的禅宗,通过消解一切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庄子哲学所不能克服的悖论和矛盾,实现了真正的人类学意义上的诗性超越。  相似文献   

15.
萨特和庄子的自由观都建立在本体论上,都强调有为、个人、消除异化等;其实质一为争斗一为逍遥。庄子自由观在学理证明、人我关系、动机与效果、自由与责任、必然等方面优于萨特。其自由观积极而有效。具有普世精神的他比萨特高出两个档次。鉴于当今社会问题,我们应回到庄子那去。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历来多侧重其内容的哲学意义,而忽略其语言形式所表现出的哲学价值,庄子的修辞变化多姿,汪洋姿肆,很巧妙地体现出理想追求和现实表达、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具有明显的朴素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7.
古代思想家庄子通过形象描绘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以及实现这样的劳动过程所要达到的精神境界。这使我们认识到,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就是个体的自由精神和内在潜能的展示过程,它启示我们在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活动中应重视两点:第一,重视自由个性的培养;第二,重视超越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与庄子     
诗歌是哲学的通俗演绎,哲学是诗歌的精神领袖。李白作品中体现出的虚静的创作状态亦即道家所谓的"精神漫游"和李白山水诗的精髓,充分证明了庄子哲学思想以及文艺理论的内涵在李白身上的具体表现。从李白的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放逐的诗人,是一个没有完全被尘世所拘累的灵魂。压抑的力量越大,暴发力越强。和多年前的庄子一样,为了摆脱压抑而忧郁的情绪,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于文字,这样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遥。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死亡,庄子以其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方向来解读死亡。庄子在对死亡本质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体认、关于死后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待死亡的人生态度等方面,都给予我们一个不同于其他诸子的全新视域,让我们看到了死对于生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庄子在死亡问题上是具有对生的超越性的,表现在用死后归于永恒的道来解构有限的生命,将短暂的生命融合进无限的道中,从而获得生命的超越。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生活,坦然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语言大师,其语言观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一种悖论:一方面极力地怀疑和否定日常语言,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借助于诗性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主要与其秉持“道不可言”的哲学立场以及他对语言构筑的意识形态对人的宰制和规训而失真的忧思相关,为此,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三言”(道言)言说方式来实现对常言的突破,从而实现个体生命的诗意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