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郊日报的专副刊深受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长期以来,编辑记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拓宽专副刊思想领域,探索专副刊与新闻正刊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丰富了整个报纸专副刊的实践活动,为专副刊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京郊日报》专副刊的回顾京郊日报的前身,是1980年10月创刊的《北京日报郊区版》,到现在已走过18个年头了。当时创刊时,是一张四开四版周三刊的报纸。由于刊期长,新闻性偏弱,拼抢新闻毕竟不是它的特长,所以在办好一、二版新闻版的同时,一直十分注重办好三、四版…  相似文献   

2.
冰源 《新闻前哨》2005,(4):50-51
副刊在我国的报纸上有着光荣传统。她作为正刊新闻版 的补充,在中国的社会形态演化、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作品问 世、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副刊正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刊越来越呈现出唇齿相依、并驾齐驱的态势。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是作为一种闲散资源空间而存在 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向商业化、市场化全面挺进, 报纸作为一个反映时事生活载体的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与 此同时,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 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 报纸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的新闻发展态势下,增强副刊的 新闻性,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副刊的新闻性,关键是副刊编辑要有新闻意识。在这 方面,我们《黄石日报》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专副刊与新闻版一起构成了一张报纸的内涵与品位。长期以来,党报的专副刊都是以传统的文学性副刊为主,但是在当代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专副刊?党报专副刊如何定位?版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一番新的审视。本文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杭州日报》四张党报为例,剖析当下党报专副刊的发展态势和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版与新闻版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走新闻化副刊之路,应该是报纸副刊的改革方向,也应该是报纸副刊从业人员在报业发展中应该具备的意识。党报副刊登什么,不登什么,要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不能因为是副刊,就不顾及社会效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发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伊犁日报》副刊正是基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在主题策划时围绕这一"中心"选素材、出题目,以此引起社会的关注,撑起"公信"这面大旗。  相似文献   

5.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彰显着报纸的品位,也代表着报纸追求的境界。更有研究者称"副刊是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大足日报》创办于1984年,近30年来,报纸多次改版,但一直保留了副刊,且其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常年坚持了《龙水湖》(文学副刊)、《大观》(地域文化副刊)和《读书》三个副刊交替出刊,形成  相似文献   

6.
四川日报自今年1月改出四版后,副刊改在每周星期天出版,定名为《每周副刊》。到3月5日止,已经出版了九期。四川日报的《每周副刊》,坚持贯彻了报社编委会关于副刊工作的指示: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应根据报纸每一时期总的安排东进行宣传;副刊是综合性、文艺性的。同时,根据当前形势的要求,特别是根据报纸改版后副刊在星期天出版的特点,副刊适当地增加了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增添了花色品种,以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琳 《新闻窗》2008,(4):36-36
在很多报纸副刊受到冲击、版面大量减少的时候,贵阳日报的副刊版面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所增加,目前每星期有7个版的副刊。作为一张有28年历史的贵阳日报,总编们对副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是一张党报,一家报纸的副刊代表了这家报纸的文化水准,而报纸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相似文献   

8.
打开每一张报纸,除了新闻综合版外,就是副刊版面了。所谓副刊,就是主要刊登新闻、评论、读来信以外的专版,大多有刊名。副刊是新闻版内容的延深和补充,也可起到给读看完严肃正规的综合版后以轻松休闲之感,更是符合各种层次读口味所需;副刊也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先生系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人,他是一位誉满中外的高产作家,又是主编报纸副刊的高手。他自1919年步入新闻界,在长达30年的新闻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皖江日报》副刊、《世界晚报》副刊、《世界日报》副刊以及北平《新民报》副刊等。张恨水主编报纸副刊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0.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11.
增强副刊的新闻性,是长春日报近一年改扩版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要求副刊甚至包括专刊的操作,要引入新闻观念和新闻的运作方式。在一年以前,著名作家丛维熙写的《保卫文化副刊》,引起了全国报纸副刊的关注。丛维熙认为,现在的报纸节奏越来越快,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新闻版面急剧扩张,文化副刊日见萎缩,这是文化的悲哀。我们很同意这种看法,副刊的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副刊是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之类的媒介载体。但是,它和文学杂志上的纯文学作品还是有较大的区别。首先要限制篇幅,其次是内容不能信马由缰,也要跟…  相似文献   

12.
报纸有副刊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作为一个地区主流舆论阵地的报纸,无论是作为党委机关报的日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的晚报,都必须切实重视报纸副刊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努力提升报纸副刊的质量和水平。回顾和总结《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多年的办报历程和经验教训,办好地方报纸副刊都必须突出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3.
《巴音郭楞日报》汉文版2003年8月改版后,由原来的对开四版扩大到四开24版(周六16版),版面增加了,内容自然也就有所增加,副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原来《巴音郭楞日报》副刊版面有一个综合性的副刊"天鹅湖"和漫画版"西域风"。虽然多年来"天鹅湖"培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成为深受当地读者喜爱的知名专版,但有限的版面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哈尔滨日报》副刊始终活跃在读者的视野当中。如今,面对报业市场呈现出的越来越严重的副刊"同质化"现象的挑战,笔者作为编辑结合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分析副刊的定位,探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用原创的稿件和版面提高报纸的创新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在《哈尔滨日报》副刊改版之初,其倡导的"主流媒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使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面临一个新的社会期待。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世界,许多地方报纸都纷纷开办了国际副刊。但作为地市一级的报纸,怎样办好国际副刊呢?怎样使国际副刊既有自己特色又受读者欢迎呢?这些问题都颇有探讨的必要。我们宁波日报时事版自1988年开始设立《国际纵横》副刊。几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是:办好国际副刊必须从加强深度报道,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体现地方特色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使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面临一个新的社会期待。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世界,许多地方报纸都纷纷开办了国际副刊。但作为地市一级的报纸,怎样办好国际副刊呢?怎样使国际副刊既有自己特色又受读者欢迎呢?这些问题都颇有探讨的必要。我们宁波日报时事版自1988年开始设立《国际纵横》副刊。几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是:办好国际副刊必须从加强深度报道,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体现地方特色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至今,《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在全国地方性党报副刊相对式微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一周10个版的刊发量;旗下栏目近几年有两个获浙江新闻名专栏称号,相关作品多次荣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和全国报纸副刊年赛金奖,两次荣获中国新闻奖. 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副刊,在电子阅读越来越广泛的趋势下,一样面临向新媒体转型的焦虑.西湖副刊一直在摸索,也获得了一些成长性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现在一些报纸副刊的编辑、副刊部主任,包括分管副刊的总编,着不着急———一期期的半版一版的副刊,编辑、审改、校对和出版出来,可在读者中有多少回声?如果很少,可否引起重视?报纸副刊本不该是这种样子的啊。且不说打倒“四人帮”后不久,《文汇报》“笔会”一篇《伤痕》,掀起了成千上万读者心头的波澜;亦不说在向四化进军途中,陈祖芬一篇《祖国高于一切》在《人民日报》副刊一经问世,就载入了新世纪报告文学创作的史册。这些副刊稿件见诸报端,引起了海潮般的读者效应,一时洛阳纸贵。就连不朽的《阿Q正传》,也是在解放前的《晨报》副…  相似文献   

20.
《晋绥日报》副刊是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报纸,创作风格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晋绥日报》副刊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展示《晋绥日报》副刊对当时的时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