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一次,笔者有幸被一家语文学术机构邀请观摩习作课.笔者听取了九节习作指导课,不管是老师们的课后反思还是专家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贴近儿童生活".这一点,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改变,纠偏以往过度拔高"立意"的倾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儿童作文要贴近生活现实".然而,听完指导课,笔者有意再查阅儿童的课后习作,一些话如鲠在喉,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2.
一一次,笔者有幸被一家语文学术机构邀请观摩习作课。笔者听取了九节习作指导课,不管是老师们的课后反思还是专家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贴近儿童生活。这一点,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改  相似文献   

3.
淡化作文指导,就是要精指导、巧指导学生的习作,要在儿童的"活动与游戏、幻想与想象、探究与体验"的活动中,追求教师指导与学生习作之间"相似的和谐的振动",于无声处,静听孩子习作的"拔节声".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苏教版的习作练习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例文".而在宋运来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中,却不见"例文"的踪影,宋老师是不是忽略了"例文"的存在呢?教师批改习作,往往既有眉批,也有尾批,正文里还要用红笔进行勾勾画画,可谓精批细改.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习作课上,学生抱怨声一片.一篇习作两个星期也交不齐,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批改习作时教师是"味同嚼蜡,倍受煎熬".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也丧失了习作指导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现场课例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现场听课、评课,这是校本教研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研形式.一些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现场课例研究活动基本限于"一课一研",即听了某教师一堂公开课后集体评议一下,便"OK"了.如此简单化的听课、评课活动,能解决或是研究出什么东西,参与者又能有多少收获,实在不得而知.因此,笔者建议现场课例研究要"一课多研".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后,全区听课的30多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笔者的课进行了点评,绝大多数肯定了笔者对新课程历史教学所作的两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讲评的前提和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示范和举例.然而一直以来,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批改习作上:像啄木鸟似的把错别字"啄"干净,像圣旨似的在审题、审意、中心上"指点江山",又像能工巧匠那样"斧"正孩子的篇章结构,最后贴上一个永远只能代表自己的等第.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而学生却不领情,下次作文还是"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9.
[背景介绍] "课前自学,课上互学"教育模式(简称"自学互学"),是河北省<网络教育模式与绩效实验研究项目>的重点研究课题,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自学互学"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改革的做法是:把传统的"课上学知识,课后做练习".变成"课前自学.课上互学,巩同提高".石家庄市作为项目的实验区,从2009年秋季开始,率先在6所小学的部分实验班进行了"自学互学"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需要提炼主题吗?这是语文教师需要正视的问题,笔者借班上了一堂四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习作指导研讨课,引起不同反响. 一、教学设计意图 习作教学不外乎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笔者的教学设计意图也是遵循这一原则. 1.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话可写的素材.根据"说说心里话"的宽泛训练要求,导学案第一个板块"课前导测"出了两个练习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中年级习作应当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语文老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都会思考范文的问题,都会想着如何让范文更有趣味,更有实效.中年级习作指导课上该不该用范文引路?该使用怎样的范文?该如何使用范文?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答案.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种使用范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习作评讲课是习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习作能力再提高的"加油机".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习作评讲课并不尽如人意,尚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试结合课例择要简析.  相似文献   

13.
虽然观察类习作的水平因人而异,但学生"眼里无焦点""笔下无新意""心中无感情"的观察类习作还是占了大多数.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呢?笔者尝试在班级的一角放置了昆虫饲养盒,昆虫皆六足,因此取名"六足角".这里曾经生活过蚂蚁、蝴蝶、独角仙等有趣的昆虫.学生们日日与它们相处,拥有了一个助力观察的"思维场"...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我市教科所主办的"全市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9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听课过程中,我针对习作指导课的时间效益作了专项课堂观察:一堂习作课的时间比例如何分配才科学?作文前指导与作文后评改,哪一个更重要?笔者以课堂观察为思考点,试以走向专业的听课,从听课中思考、甄别、检验,再反思调整自  相似文献   

15.
蒋文君 《江西教育》2022,(15):53-54
"易加"互动学习平台一直以来致力于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个性化互动学习指导方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组织方式的重构和创新,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笔者提出,要利用"教智融合"理念,强化认知体验,在探究中深化,在延续中升华.  相似文献   

16.
一、作文首先是认识的事 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低段称为"写话",中、高段称为"习作",到初中才称为"写作".也就是说,小学生习作只是一种练习.是儿童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进行的练笔.  相似文献   

17.
一、先学后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1.细心观察,关注生活.教师课前明确习作要求,安排学生提前自学本次习作的要点,再指导学生做好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充分收集资料等课前准备工作.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1"我的植物朋友",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植物,指导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植物的形态、颜色、气...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饿极了,吃第一个馒头,没饱;吃第二个,没饱;吃第三个,还没饱;直到吃完第四个才饱.于是,他不无感慨地说:"早知如此,只吃第四个馒头岂不省事?"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现象:不少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思考的是"怎么教".磨课探究的也是"怎么教",课后反思最多的还是"怎么教",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令他们颇感疑惑.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篇课文不重要,请同学们课后自读";"这篇课文中内容考试时考不到,我们不讲了";"这里有个高考知识点,非常重要,请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诸如此类的声音虽不是充斥于语文课堂,却也是屡听不鲜.有些领导对此大加赞赏,且美其名曰"渗透高考意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笔者对"时时渗透"尤其是"及早渗透"现象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20.
电大开放教育的课堂教学承担着解决学习疑难、指导学习方法的双重任务,学生突出的工学矛盾和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要求面授课量少、质优、效果佳,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导".提高"导学"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做实课前准备、做细引导工作、做好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