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宝根 《早期教育》2001,(21):35-35
在一节科学教育课上,为了让幼儿理解“扩散”一词,并能从具体的、形象的扩散发展到无形的、抽象的扩散,于是老师设计了颜色的扩散→液体的扩散→气味的扩散→消息的扩散的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2.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为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与自由扩散有相似之处,但又与主动运输有某些相同的地方。学生在判断协助扩散的跨膜运输方式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搞清楚协助扩散与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的不同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一节科学教育课上,为了让幼儿理解“扩散”一词,并能从具体的、形象的扩散发展到无形的、抽象的扩散,于是老师设计了颜色的扩散→液体的扩散→气味的扩散→消息的扩散的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知识图谱软件的扩散路径及扩散影响力,预测其发展趋势,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运用文献计量法和主路径分析法等数据+图谱的方法,根据扩散曲线、扩散路径和扩散网络探索其扩散规律.实证分析得出,知识图谱软件的扩散过程基本符合S型曲线规律.随着软件的更新与迭代,其扩散路径分化出两条关键主路径,主路径上有4个核心人物(Garfie...  相似文献   

5.
张惠  贾肖鹏 《红领巾》2005,(2):150-152
技术扩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以政府行为引导技术扩散,使技术扩散服务于地方经济,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结合河南省技术扩散的基本情况,研究技术扩散中的政府行为模式,探讨河南省技术扩散的进程模式,为河南省技术扩散中的政府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着手,探讨以大禹为首的羌王及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途径和领域,透过古羌人的文化空间扩散,阐明了古羌人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通过对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的概念,文化扩散的分类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和总结,归纳出羌族文化空间扩散的两大特点:一是从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向羌族的文化区扩散,再由羌族文化区向非文化地区逐步扩散,有时甚至直接由羌族的文化源生区域迁徙到非羌族文化区;二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族传统文化的扩散出现了千年难遇的"级别式扩散","拯救式传播"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扩散,其速度快,力度大。  相似文献   

7.
李阳 《职教论坛》2023,(7):5-16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确定职业教育类型地位、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必经之路。基于政策扩散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从时间、空间、机制三个维度深度描绘省级政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扩散机理。研究发现,时间维度上,扩散曲线呈S型分布,扩散过程显现政策扩散初显期(2018—2019年)、政策扩散发展期(2020—2021年)、政策扩散深化期(2022年至今);空间维度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遵循空间扩散逻辑,呈现自上而下的纵向层级扩散体系、邻近效应的横向区域扩散模式、协同联动的平行部门扩散结构三种扩散路径;机制维度上,学习、模仿、竞争、强制四种机制共同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内生驱动和外力推动的政策扩散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8.
对固定床反应器存在轴向扩散的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临界等扩散曲线得到飞温判据.计算结果表明:当轴向扩散相对较小时,轴向扩散对参数敏感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但是,当轴向扩散相对较大时,轴向扩散对参数敏感性的影响显著,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9.
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理想气体系统通过一小孔的扩散。模拟直观展现了气体分子通过小孔的扩散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一旦经过扩散达到平衡,系统将不会再回到最初的分布,这说明扩散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扩散过程中,系统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大。气体扩散快慢与初始分子数以及小孔的尺寸有关。初始分子数越多小尺寸越大,扩散过程进行的就越快。模拟结果与菲克定律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扩散焊由于工艺不当造成的连接不良等缺陷,研制了全自动超声特征成像系统.通过对超声波信号特征和扩散焊缺陷特征进行分析,给出扩散焊连接质量缺陷位置、大小和形状评价的定量化直观结果,减少了扩散焊缺陷检测的漏检和误检问题,提高了扩散焊质量检测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通过对鸽钽扩散焊和铜钢扩散焊的检测实验,表明了系统能检测到的最小缺陷达0.5 mm.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到技术扩散过程中,研究了社会资本对技术扩散的影响,只要有足够的信任,在有限理性下技术扩散也能实现。并探讨了社会网络结构模式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技术扩散的程度与社会资本的等级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问答     
问:①腺体都是由内胚层发育来的吗? ②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一部分是通过扩散、渗透来完成的,这里所指的扩散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相似文献   

13.
采用Stillinger-Weber势,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Si原子在Si(001)表面和该表面单层台阶附近扩散的动力学过程。(1)给出单个Si原子在Si(001)表面垂直于二聚体排方向扩散的扩散路径和扩散机制。Si原子在Si(001)表面垂直于二聚体排方向扩散能够减弱Si原子在Si(001)表面扩散的各向异性。(2)模拟不仅给出与以往文献中原子从SA台阶下台面扩散到上台面相同的扩散路径而且还给出原子从成键的SB台阶上台面扩散到下台面的一种新的扩散机制:增原子通过与表面原子之间的交换。从而解释实验上观察到的Si(001)表面双层原子台阶形成的机制。无论是单个Si原子在Si(001)表面垂直于二聚体排方向扩散还是在Si(001)表面的单层台阶附近扩散,增原子和表面原子之间的交换机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等概率原理,通过对宏观气体异扩散前后微观状态数的计算,得出宏观气体异扩散的微观实质是扩散后宏观状态出现的概率远远大于扩散前宏观状态出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Petri网是一种用来描述分布式系统的模型,不仅可描述系统结构,也能模拟系统运行。为提高计算机仿真水墨扩散真实性,提出基于Petri网的水墨扩散算法,建立水墨扩散仿真模型,并在宣纸模型上模拟水墨扩散动态效果。首先根据水墨粒子扩散条件等因素分析水墨扩散的不同情况;然后建立优先级函数,为每个托肯添加属性,根据托肯属性判断其优先级序列并映射到水墨扩散模型中,即为水墨粒子扩散优先级序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增强水墨扩散随机性,实现水墨在宣纸上真实的晕染效果,且通过模型模拟可提前设计水墨作品布局规划,预测作品最终实现效果,有效避免作品绘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传播、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的区别与联系文化传播指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或从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过程。其中,文化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播过程为文化扩散(或称文化空间扩散);文化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文化传播过程为文化传承(或称文化演进)。文化传播包括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承,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承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古为今用即属于文化传承,洋为中用则属于文化扩散。而我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化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扩散离不开人的空间移动,人是文化扩散的主体,也是主要载体之一。文化只有在有人的地方才能产生和扩散,文化从  相似文献   

17.
一、影响教育信息化创新在学校中扩散的因素 研究表明,被采用的创新其扩散过程符合以时间为横坐标的S型曲线:当创新开始被采用时增长的速度很慢,当被采用的创新在数量上达到一个临界值时,采用率迅速上升,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其增长的趋势又开始趋向平缓。虽然大多数被采用的创新的扩散都符合S型曲线,但不同创新之间扩散曲线的陡峭程度不同,也就是说创新扩散的速度不同。同时,对于有的创新,虽然具有明显的益处,但并不一定被采纳,扩散也就不会呈现S型曲线。为什么有的创新能够被采纳,有的不能?为什么有的创新能够很快扩散开来,有的扩散速度很慢?创新扩散的研究认为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除了包括创新本身的特点外,  相似文献   

18.
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而言,"扩散"是一个比"传播"更加精确的概念。罗杰斯的扩散理论认为,人际网络是新事物扩散的重要渠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人际传播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扩散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张网络发端于清末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渐壮大。在网络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在网络内部扩散。大革命后,人际网络发展成为党领导的文化统一战线,网络成员从思想者转变为宣传者。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呈现出网络化扩散,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使这一史学思想影响到不同的社会阶层。网络化扩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从而确保扩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左翼人际网不仅是扩散的渠道,而且影响了扩散的结果:网络的异质性带来了扩散的高效性和多元性,同质性导致了扩散的片面性。用扩散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特点,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仍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策扩散理论研究的兴起,为学术界理解政府政策制定与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外政策扩散经典理论与前沿成果存在如下特点与关联:概念界定一致性、研究方法创新性、特征规律权变性、动力因素多元化、扩散机制与扩散模式传承性.掌握国外政策扩散热点话题和前沿动态,并探索未来发展空间,一方面有利于厘清政策扩散研究的理论进路,另一方面有...  相似文献   

20.
创新扩散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应用推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主要针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不够成熟,忽视创新扩散研究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创新扩散理论与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关系,剖析了当前国内外教育技术扩散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钟摆式教育技术扩散机制研究框架,以期对我国教育技术扩散研究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