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禅与文人画     
在描绘禅宗意境说之形成史的基础上,探讨禅宗意境说对文人画的三大影响:重意轻形的画法;心物合一的创作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我们如何了解中国传统文人和文人的绘画,以及如何传承文人画是当下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如何用过去文人画家的学识和道德来规范今天的艺术创作.文人画中优秀的传统审美特性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文化根基,需求我们在当今艺术理论中去不时地吸收、传承与开展.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画家注重鉴赏古人名迹、博览众家之珍品、品评见识之高下、题跋书法诗文之讲究、画理书理之趣旨,这些要求就成为了文人画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为基础,通过对文人画的内容、意境和画家心境的分析,对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探讨和讨论,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意境蕴含心境,心境影响意境的创造.弄清文人画意境与画家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文人画艺术的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的文人画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性。 一般以为文人画始于宋元而盛于明清。因为宋元之后文人作画论画蔚然成风,作品也大量涌现;而且元代以前的画“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沈颢《画麈》),诗书画印的结合尚不明显。文人画的确只是到了宋元之后才真正形成了诗、书、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前途已成为美术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画是民族精神与思想在美术领域具体表现,它的发展命运关系到中国古典思想与精神的传承,也关系到中国文化在新世纪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何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保持自己的风貌而又有所发展。本文就传统中国绘画的代表——文人画,其审美思想的发展脉络作一番简要论述,旨在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人文理想,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文人画独特的文化符号识别,具有明显的语言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从这一符号所蕴涵的文化线索中可以窥见文人画产生的缘由、规律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得以解析传统"文人画"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8.
禅宗是中国的产物,是印度佛教的神秘主义与中国老庄的自然主义以及儒家的实用主义的结合。禅宗的建立和传播对中国的社会、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领域,禅宗的精神和修行方式等对中国画的创作题材、形式、方法、意境和审美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浸淫,使中国绘画达到了至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人画     
卢辅圣 《中文自修》2003,(11):28-29
中国文人画常藉山水花乌草木,或聊以寄慨,或抒发性灵,或如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画亦虽画,却是另一种意境,另一种表达。历代画院重精工、富丽、形似,而自晋顾恺之至于唐代王维,讲究气韵生动,且一脉相传,至元代形成以元四家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画的高峰,其时因蒙古人入主,经一度乱离,士大夫隐逸成了风气,使绘画向高蹈发展,立意于浑朴中见超脱,用笔则刚健中含婀娜。而至明清则蔚为壮观,大师迭出,追求平淡天趣, “不事粉饰而神彩生焉”,在世界绘画史上形成一道迥异独特的风景。譬如元倪瓒画竹,则以此写胸中逸气,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明徐渭画雪里梅花,以劲健的飞白笔触断续支离地画出梅枝和不全的花朵,然后以淡水墨留出干枝花朵和积雪,全染背景,表现了梅花傲雪耐寒的特性,亦体现了他孤傲不屈的个性情感。清八大山人,是朱明后裔,画鸟多怪异,多画四方眼,内含不平、仇恨、鄙夷之目光,即使八大签名, “八”字时而向内收缩,则仿佛“哭之”,似表达了他对明朝灭亡之恨之悲。由此,中国文人画之特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胡蓉 《华章》2011,(25)
提到中国古代艺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这些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中国古代艺术为本位,从其艺术本身的特征出发,参考当今世人对艺术的理解,发掘古代艺术教育资源对今天的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也是我们能够更好的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领悟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佛教尤其是禅宗的盛行对金朝文人阶层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而显著的影响。当时在佛学禅法方面造诣颇深的儒者、士大夫们创作了很多表达佛理、蕴含禅机的诗作。它们典型地反映了12至13世纪初中国北方文人把握佛禅哲学的水平。董文甫《秋夜》、卢启臣《和赵元发、刘师鲁葛藤韵》和方山野人《灵岩即事》渗透着浓重的佛禅意识,是文人染佛涉禅诗作的代表性篇什。它们虽旨在宣扬宗教理念,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反映了本时期广义佛教文学的发展水平。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可从特定层面揭示金朝文学与佛禅联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不仅书画艺术高超,学术思想丰富,其佛道之缘以及禅学思想也受到社会广泛的注意。当然,郑板桥的禅是一种乱禅。他喜游禅林,广泛结交佛道高人,但他并不入佛道;他讲佛理,讲道学又讲儒家之道,所以他既想出世又想入世;他特别崇尚道家的无为思想,但又想经世泽民,常怀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之志。当然,郑板桥三禅虽乱,而儒禅在他的禅学体系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3.
陈献章(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者。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心学往往被斥“流于禅”。今天重新思考这个评论,确实有可待商榷之处。诚然,白沙心学与禅学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工夫进路方面。但是,无论是在工夫的价值指向,还是在终极关怀的现实落实上,白沙与禅宗都有着很大不同。白沙心学乃是本着传统儒家的价值坐标而进.其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借鉴,实是打破门户之见,兼容并包地吸取各家之长采寻“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14.
陈献章(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者。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心学往往被斥“流于禅”。今天重新思考这个评论,确实有可待商榷之处。诚然,白沙心学与禅学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工夫进路方面。但是,无论是在工夫的价值指向,还是在终极关怀的现实落实上,白沙与禅宗都有着很大不同。白沙心学乃是本着传统儒家的价值坐标而进.其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借鉴,实是打破门户之见,兼容并包地吸取各家之长采寻“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15.
佛教禅学对诗的影响,首先是对人的影响。由于受禅学思想浸染太深,王维在游览山水及与高僧交往中,写下了许多富有禅意的田园山水诗,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从佛教禅学向华夏美学的转化,也因此成就了其别具一格的中国禅诗。这种诗风,对唐之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佛禅     
苏轼是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宋代特有的社会氛围培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精英。本文着重探讨苏轼与佛禅的关系,即苏轼学禅的原因、历史,佛禅对苏轼的影响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的,而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承传的。  相似文献   

17.
苏州的传统文人画注重人品和学养,自六朝起源,至明代吴门画派的辉煌之后,其流风余韵至今绵延不绝,并从绘画构图上的疏朗、笔墨用色上的淡雅、艺术表现上的含蓄等方面对苏州当代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禅宗以心性思想为核心,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成为杜甫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儒禅互补影响下,杜甫逐渐在回问内心中进行本体思考,在处世态度上采取不执一端的中和心态,在人生理想中张扬着推己及人的生命关怀。从而构成了其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以有为本的儒者,与王维、白居易等儒禅兼具的文士不同,杜甫对儒禅的互补必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佛教禅学对诗的影响,首先是对人的影响。由于受禅学思想浸染太深,王维在游览山水及与高僧交往中,写下了许多富有禅意的田园山水诗,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从佛教禅学向华夏美学的转化,也因此成就了其别具一格的中国禅诗。这种诗风,对唐之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四川僧人圆悟克勤对大慧宗杲的士大夫禅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圆悟克勤在与士大夫谈话时借机钳锤宗杲;第二,圆悟克勤重视与士大夫的交往;第三,圆悟克勤有着融合世法、佛法的思想。宗杲深得克勤禅学思想真旨,着意加以革新和发展,对于禅学普世化和士大夫禅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