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     
<正>~~  相似文献   

2.
凡人苏轼     
苏轼的《定风波》,大家都很熟悉了。还有一篇《游兰溪》,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  相似文献   

3.
遥想苏轼     
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如一根在黑夜中点燃的火柴,化成一柄逼退黑暗的利剑.  相似文献   

4.
读苏轼     
昏黄的烛光中,细品一杯茗茶,墨香的书页轻轻翻动,今夜,烛光下,我读苏轼。  相似文献   

5.
解读苏轼     
仕途上的苏轼可谓“别具一格”。他既反对王安石的新党,不同意大刀阔斧的改革;又不赞同司马光的旧党,提出一些富国强兵的改良办法。苏轼始终徘徊在新旧两党之间,被不断迫害,屡遭贬谪。苏轼,这个深陷在政治漩涡里的大文豪,曾因‘‘才”而飞黄腾达,却也因“才”而失意不能自拔。“才华是把双刃剑”这话在苏轼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品读苏轼     
美文采撷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①以相属。寄蜉蝣②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③,可乎?——《石钟山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④。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⑤。——《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水光潋滟⑥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大江⑧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⑨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相似文献   

7.
闲谈苏轼     
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在政治上不得意的人都爱发几句牢骚,在今天,世人谓之曰"愤青".我国上溯屈原,下迄韩寒,都属于这一范畴.又因我国古代政治黑暗,故而愤青众多.虽然有些愤青能遇上开明圣主,但多半没好下场.比如著名的魏征,他死后,世民大帝亲自去砸他的墓碑,而且还把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要了回来,把自己的"镜子"摔得破碎不堪.  相似文献   

8.
苏轼素描     
对生命本原的尊重,如一根在黑夜中点燃的火柴,化成一柄逼退黑暗的利剑。(一) 夕阳染红了整个天空,碧波荡漾的汴河旁,晚风轻轻撩起一个书生的衣带,霞光映红了他意气风发的脸庞。他来自巴山深处。他们父子三人带来了天府之国的灵气、蜀道的险峭峻拔、嘉陵江的汹涌波涛。他们用灵动的笔,在本是死气沉沉的考场合作了一幅气势非凡的画卷,给那些原本自恃才高的文人骚客一声振聋发聩的长啸———在巴蜀也有可以有与峨眉齐高的才子。那是嘉年间。那年,苏轼刚好二十一岁。(二) 月亮在云间忽隐忽现,一个寂寥的秋夜,一星孤寂的灯火,一位眉头紧锁的官…  相似文献   

9.
读懂苏轼     
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一个人在捋着胡须,昂首挺胸,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苏轼,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他的经历是很苦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被贬黄州,来到这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诚然,正是他的不平经历,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被称作“铁板铜琶”的豪放派诗词。读苏轼,首先要读他的胸襟。要遣出心中的郁闷,自然要饮酒,于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胆…  相似文献   

10.
11.
一时代与苏武苏武是四川眉山人。他生于本仁宗景相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应该是一O三七年年一初;死于—一*二年,活了六十六岁。今年七月,正是他逝世之后的第八百五十年。苏拭所经历的是北宋经学、文学最昌盛的时代。那时经学方面有邵雍、周敦颐、程额、程颐、王安石等历史上有名的经学家。宋太祖赵匡捐L惩于唐代藩镇灭国之祸,生伯武将权力大了会枪他的天下,于是崇文抑武。从赵普一句什么“以半部《论语》致太平”开始,宋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赞美他,"还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的影响能超越苏轼之上"。他不但在诗、文、词、赋、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均能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自成一家,甚至是开风气之先,文学艺术造诣处于宋代文化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式”学习走进了越来越多的课堂,它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本刊学生版特开设“探索平台”一栏,选载教师和学生教学实验的成果,欢迎荐稿。深圳市新安中学高二(6)班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把“专题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做法是:一、列序,选材;二、设疑,探究;三、写作,编辑。至今,他们完成了“百年寻梦——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生与忧患——解读苏轼”三个专题的学习。他们主张“精神和言语共生”,“什么样的血液流淌什么样的文字”。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言语运用能力得到加强。这里,选发他们的两篇习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北宋大诗人苏轼丰富的漫游经历在《宋史·苏轼传》中有较详细的记载,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苏轼的一生几乎都处在漫游时期,从风华正茂一直到风烛残年,从眉州出发游过汴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琼州、永州以及沿途的许多地方,而且如杭州等地还不止去过一次。如此长的漫游时间,如此广大的漫游  相似文献   

15.
秦星 《华章》2011,(11)
苏轼的一生,尽管命运多舛,却不因仕途的一时通达而沾沾自喜,亦不因被贬官流放就心灰意冷;尽管理想与现实严重脱离,远大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苦闷,却不曾真正遁世;尽管慨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却没有沉沦,而是超然乐观、自得其乐.这一切,在苏轼众多的词作中多有体现.苏轼之所以能如此,得益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赤壁与苏轼     
潘博成 《现代语文》2005,(10):38-38
赤壁,是不可一世的曹操的伤心地; 赤壁,是智勇双全的孙刘的转折点; 赤壁,同样记载了苏轼的豪迈与不屈,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汤汤,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澄江如练,来到达古战场——赤壁。心中没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佛教     
本文从分析禅宗在宋代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入手,阐述佛教对苏轼人生观和艺术创作的影响。认为佛教对苏轼人生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穷达如一,随缘自知客乐天知命等三个方面,对他艺术创作的影响则从思想主题,创作态度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苏轼补诗     
苏轼10岁那年,一个早春的夜晚,和煦的春风吹拂着细柳,溶溶的月色映照着淡淡的梅花。小苏轼向父亲请教写诗作文的秘诀。父亲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与月亮     
苏轼一生对月亮情有独钟,在作品中喜用月作意象。其笔下的明月浸透了独特、丰富、复杂、幽深的人生顿悟和喟叹,寄托着高洁的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