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知有些偏颇,过于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让占据重要地位的"工具性"退避三舍,所以出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泛语文""非语文"等说法。"语文味"在不知不觉中已从课堂上渐渐淡化,甚至于缺失,这就使得语文学科陷入了尴尬的地位,成为一门字品书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语文本体"指的是什么呢?我想,这其中一定不只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文本写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只有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语文味"四溢。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地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初中语文教学恢复应有的"语文味"。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毋庸讳  相似文献   

4.
语文乃学语习文之意.作为一门学科,语文具备其清晰的性质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即语文学科不仅体现为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还是帮助学生加强人文体验,获得审美感受,提升情智素养的重要把手.所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散发出来的学科意味与韵味.  相似文献   

5.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它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语文味?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  相似文献   

7.
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出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  相似文献   

8.
薛法根 《江苏教育》2007,(14):23-25
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二是为什么写?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小学语文应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应积极落实"三维目标",让我们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调出"美味、童趣味与和谐味"。一、美味  相似文献   

10.
马峰 《宁夏教育》2007,(4):35-36
“语文味”一词曾出现在2001年第17期《语文教学通讯》上,即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上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语文应该教什么?著名学者郭志明在《江苏教教育研究》2010.7上撰文说,主要教以下置点:1.学生不懂的东西,教师要让学生懂;2.作品写作的技巧,教师要点拨;3.文本独特的亮点,教师要提醒。这个观点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与钱梦龙、魏书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程少堂先生指出:“‘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13.
马延灯 《教师》2014,(7):68-69
正"语文味"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老问题,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语文性质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一面,淡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回归语文的本味,强调本味语文、本色语文的呼声日渐高涨。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性,追寻"语文味"的课堂成为当下一道突出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秦岭 《江苏教育》2007,(8):20-20
根据惯例。“五一”要放7天长假,对于学生来说,对这长假可谓“望眼欲穿”“期待已久”,而我正利用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了一次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由于过度地强调人文教育,从单纯的机械化、模式化训练一步跨出语言的疆域,脱离了语言这个载体,导致了语文味的严重缺失,甚至使整个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程少堂先生首倡的语文味理念很有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注入了语文教育新的理念,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这样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话十分明确地指出: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8.
袁塞 《陕西教育》2011,(11):46-46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孜孜以求。期盼能达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境界。以下的几个教学片断.都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较为成功地渗透了人文教育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什么是“语文味”?怎样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语文味”?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基本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关注文本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