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红甫 《教学随笔》2007,(11):24-25
古代学者一向主张训练作文要经过“先放后收”的过程——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学生精炼严谨。苏轼曾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清人王筠也是这样主张,他说:“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蹦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之英。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这是符合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苏轼在《与侄书》中说:"凡文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这大概是叔父传授给侄儿作文的肺腑之言。这话用于中学生作文指导,特别实用。因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写出成熟而老练的文章,应从绚烂用语练习起,慢慢使文章平中出奇。由此,我们也认为中学生在作文练习时宜用一些绚烂语言。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与侄书》中说:“凡文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这大概是叔父传授给侄儿如何作文的肺腑之言。这话用于中学生作文指导,特别适用。 少小作文须绚烂,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目的和年龄特征的。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是提高这三种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最有效  相似文献   

4.
作文最怕放不开笔,翻来复去就是那么几句干巴巴的话,所以古代学者都主张作文时要“先放后收”。所谓“先放后收”,就是先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收”,也就是说再要求精炼严整。苏东坡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与侄简书》)欧阳永故也说:“作文  相似文献   

5.
苏轼在《与侄书》中说:“凡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写章的人用支字表达思想感情,读看到的却远远超越了平面的字,他们靠想像,把字变成立体的画面,中学生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看社会,观生活,如雾里看花,朦胧美妙,绚烂多彩;评判时事、人生,大多书生意气,激昂慷慨。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必一味追求朴实,而应写出峥嵘气象来。  相似文献   

6.
作文的积累和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文平时积累与修改的重要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应重视平时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所以作文教学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王娴雅 《快乐阅读》2011,(25):105-106
文章靓丽,从"点"开始。作文的精彩世界,呈现于"点"的摇曳多姿。无数闪亮的"点"相互辉映,连缀成一片绚烂。让我们为之动容,让我们为之击节。用心感受"点"的呵护,相拥踏上作文的创造之路。  相似文献   

8.
意为何?意乃主题、主旨、中心,是一种作者的思想或感情.意是作文的生命,少了意,一篇作文哪怕是文辞优美、结构清晰,也绝对称不上是优秀的作文.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立好意,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因此,要根治小学生作文中的弊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作文教学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0.
孙会莲 《甘肃教育》2008,(12):36-36
绿色乃生命原色。要摒弃矫饰,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情实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写作中历练文笔、提高认识、升华灵魂,这就是“绿色”作文的真谛。“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因此,开发学生的“绿色”潜能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注意中心的提炼、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等,还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自改作文,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由此可见,能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修改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况、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我一直在思考:作文教学的成功是否仅仅从学生写下的文字来判断?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主次分明就意味着是一篇好作文,就标志着教师的教学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曹宗印 《成才之路》2010,(19):48-48
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真情书写的能力,要让学生把作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喜、怒、哀、乐皆成文章。  相似文献   

14.
古人在写作教育上早已注意到顺应习作者的写作学习心理,鼓励他们放松地、大胆地去写,崇尚率性为文、个性作文。如苏轼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宋代的谢枋得就曾有“放胆文”与“小心文”的区分;这两个概念后来为文人和教师所熟知,成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尺度。“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谢枋得的这一见解十分精辟、辩证,甚得写作教学之机理。开始学习写作时要无所顾忌地“放言高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管它什么理法章法,大胆写就是。写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作文教学的目的,我查阅过许多资料,有人说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种和心灵;有人说作文教学的目的,为倾诉,二为交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政;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相似文献   

16.
章小勤 《黑河教育》2011,(10):11-11
在作文教学中,当学生倾情于绚烂多彩的生活,并将之转化为美好的文字时,笔下的文章自然能熠熠生辉,令人赏心悦目。然而由于初中生特定的年龄特点及现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如硬性要求学生完成作文,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写作状况对症下药等,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难,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改作文,这是普遍的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甚至提出"好作文不是改出来的"的观点。当然,这里的"改",不是修改,而是批改。其用意无非是为"作文是写出来的,批改无关紧要"的论调找借口。从我20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觉得作文批改乃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意义甚大。而且,我以为作文批语,尤其是总评,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对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事关重大。在作文评改中,对于文后批语撰写随意不得,也马虎不得,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近读苏轼《与侄书》,其中有云:“凡字,少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不由联想到中学生考场作,尤其是高考作,总是成绩平平,读来也确实觉得词汇贫乏,语气平淡,醒目寡,平庸众,这样的章岂能得阅卷青睐。进一步联想到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作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自能成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及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张素梅 《新疆教育》2013,(5):116-116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