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詹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今人论其生平,分歧之处主要集中在生卒年、莆山读书时间,赴京应试时间、赴太原时间、初任四门助教时间等数处.文章对其莆山读书时间、赴京应试时间、初任四门助教时间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2.
时间复句在中英文中都大量存在,人们对其也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但是有关时间复句的对比研究却很少,本文通过大量的语料调查,从时间复句的构成、分布、时间顺序等方面及其制约因素对英汉复句进行了对比研究。英汉时间复句有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本文重点研究对比其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弹性时间制是一种将工作时间的他控与自控有机结合的时间管理制度。文章着眼于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针对坐班制这一传统模式的弊端,将弹性管理理论运用于班主任的时间管理,尝试性地提出了弹性时间制。其具体内容包括:固定时间和弹性时间相结合、储备时间、完善考勤系统、成果中心制、副班主任制、轮流值班制。以此来缓解职业院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提高其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柏格森"生命哲学"以时间为突破口来探析生命的本质,并认为只有生命时间才能体现其本质。儿童是有着自身的生命时间的个体,其生长过程也是按照其独特的时间发展阶段来进行。从柏格森时间观方面来探析现代儿童的时间观可知,儿童心理的发展和成熟应遵循其特有的生命时间,应在其相应的发展阶段上,尊重儿童特有的"真正时间",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俞莹 《华章》2011,(18)
时间问题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将时间划分为自然的物理时间和精神的心理时间两类,而奥古斯丁则是心理时间研究的先驱者,本文以奥古斯丁<忏悔录>为本,分析其心理时间哲学的重要思想,从相对性、存在性、延展性、度量性四个方面来分析其理论,从而理解奥古斯丁哲学思想中时间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翠云 《文教资料》2007,(34):176-178
《百年孤独》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在叙述时间的艺术处理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其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构建了一种主体化的时间格局,体现了作家个体化的时间体验和自由创作的意识;其差异性在于:前者在主体化的时间格局中糅合了集体的经验、人类的记忆,叙述时间充满生命力、具有超越性、饱含文学审美张力。后者将叙述时间聚焦在叙述者个人的时间体验之上,仅仅关注叙述者的叙述快感,叙述时间冷漠、抽象、支离破碎而又充满游戏性,缺少具体的生命内涵和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概念界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是课堂教学时间的预设、编组、引导、调控、创生的活动,其涵盖分配时间、狭义教学时间和课堂管理时间三部分的分配管理,具有完整性、层次性、情景性和不可回溯性四个特性。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21,(3):51-58
社会现代性建立在既向往过去又面向未来的时间观中。在社会可测量的钟表时间与个体生命时间的对立与冲突下,现代性时间分裂为线性时间和审美时间。审美的时间性包括个体内心体验的此刻性与社会历史的螺旋上升。近代以来,审美现代性仿佛与时间绾合成一种"革命性结盟"。如果说启蒙现代性是一种追求线性时间与科学的理性力量,那么审美现代性就是对其的反叛,时刻提醒着时间的"感性"。在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中,席勒对时间性问题作出了独特的阐述。席勒既承认线性时间的存在,其又具有强烈的"向后看"时间、循环时间、游戏时间和断裂的绵延时间意识,并在时间意识中展开审美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9.
诗人熊国华在他的《与石榴对话》中筑起了一个精神家园,这个家园既是他个人的,又是通向世界的。他诗中的时间意象,善于把时间空间化或把空间时间化,时空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其时间意象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生动和深刻地展现了一种人生本己的生成性和构建性;其时间意象将时间的三种样式———曾在、现在、将在统一起来,如同穿越生命隧道的阳光,具有极强的内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用工高峰与大、中专毕业时间存在着时间差,应当调整其入学时间和毕业时间,以适应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一调整将会影响整个学历教育的始业时间。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被读者利用是其价值的体现,因此,"节省读者时间"是其管理和服务追求的目标。文章从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什么要"节省读者时间"和如何从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着手探讨"节省读者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谢勇  李珣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2):158-167,192
本文以南京市部分高校的毕业生为例,运用生存模型对其工作搜寻时间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平均工作搜寻时间为4个月左右。基于Cox半参数估计和威布尔参数估计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实习经历、求职过程中的人情支出可以显著降低大学生的工作搜寻时间;而来自于城市家庭、收入期望值较高以及文史哲、法律、教育等专业的毕业生,其求职时间相对较长;性别、学习成绩、毕业学校的声望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因素对于工作搜寻时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可以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已达全年时间的近一半.伴随着大部分高等院校试行学分制管理模式后闲暇时间就更多.这样的闲暇时间虽然为大学生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总体来讲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艺术院校学生崇尚自由、个性,在面对大量的闲暇时间时,相较于综合类大学的学生而言更缺乏理性的安排,如果不加以引导,将不利于艺术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甚至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研究侧重于了解和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和特点,根据其自身特性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进而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术投入对于学术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当前基于学术时间投入影响效应的研究并不丰富。文章基于2017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质量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和自主学习方面的时间投入,以及学生的时间投入量和时间投入偏好对其期刊文章发表量的影响,探讨了时间投入的累积效应和分配效应。研究发现:(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时间投入及偏好类型在不同院校层次、性别、就学学科专业和就学年级间存在差异;(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时间投入与期刊论文发表间存在非线性关系;(3)时间投入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还要重视其分配效应,配置得当也会给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带来积极的产出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汉语动词的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产生明显的约束和影响。这种约束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法的形式和内涵。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动词在时间分类上的研究情况,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动词出发,探讨动词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的约束和影响。时间特征对动词进行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词在进行体的表达方面受其时间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动词进行体的语义也受到其时间特征的影响而发生语义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个体差异变量和构建心理时间的基本维度,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在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上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纵观时间洞察力的研究历程,对其概念界定逐渐趋于综合性和多维性,既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又包含认知、情绪和行动内容。在理论模型方面,时间洞察力的五因素模型、平衡的时间洞察力和先验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等观点在国外较为流行;国内也对时间洞察力、过去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提出了本土化的理论模型。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6—2021年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测算居民时间分配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收入增长与时间压力共存现象。理论分析发现,将家庭总收入作为产出要素时,居民时间分配效率会受到不同活动时间投入的影响,且存在个体异质性。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时段居民时间分配效率提高,且差距缩小,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明显;制度外工作/学习时间越长,通勤、睡眠和休闲时间越短,时间分配效率越高;随着居民时间分配效率的增加,个体特征对其影响变小,时间效应对其影响增强。因此,应关注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不匹配现象,从提高总体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充分挖掘个体异质性三个角度提高居民时间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判断和决策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如果缺乏充裕的时间,人们就会产生时间压力感,时间压力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质量、决策信心、决策策略的选择等方面,其影响的大小与决策者对时间压力情境的评价、所引起的状态的性质(如时间压力、时间应激)、任务的结构和任务的总目标有关。未来研究需要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界定时间压力,重视在不同的时间压力情境中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全面履行其工作职责、提升自身素质乃至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加强时间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辅导员时间管理技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时间具有抽象性,人们利用具体的空间词汇描述时间,即通过空间隐喻认识时间。从认知凸显视角分析时间特征,发现其与时空隐喻之间具有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时空隐喻都凸显了时间的伸缩性、线性和方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