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随着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并在西安入城、参观。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又一次成为各国媒体“聚焦”的对象。 当我们为拥有这一世界奇迹自豪的时候,不能忘记当年记者的发现和报道。 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一书中《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实录》一文报道,兵马俑被临潼县文化馆拿走后,“没有将这个重大的考古发现继续上报,只是让文管干部赵康民在馆内的一角悄悄地对陶俑进行修复”。 两个月后,正在家乡临潼县度假的新华通讯社记者蔺安稳,无目的地来到爱人所在的县文化馆闲逛。当他走到陈列室一个僻静的角落时,心蓦地一颤,禁不住脱口说出:“这是什么东西?” 蔺安稳以记者职业的独特敏感和渊博的史学知识,去西杨村作了深入调查了解后,写出了一篇最终改变这支地下军阵命运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段被湮没13年的历史,虽然没有秦始皇兵马俑埋在地下那么长久。秦始皇的地下军阵破土而出,拂去历史的尘埃,射出灿烂的光彩,以“世界第八奇迹”著称于海内外。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首相、法国总理纷纷前来参观。然而,是哪位功臣最先呼吁要保护秦始皇兵马俑?是哪位记者最先道报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一直鲜为人知。甚至连新闻界,许多人也不晓得这位记者的名和姓。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国刑警学院赵成文教授大胆破解了兵马俑的烧制时间以及制作之谜。赵成文说,自己两次在兵马俑上看到“辛卯”刻字出在同一个地方。他说:“‘辛卯’是农历年份,这里是指公元前210年。”他认为,这是秦始皇驾崩之年的标记年代。据此判定秦陵兵马俑烧制于公元前210年。根据俑坑中留下的麻草鞋印,当时人在夏秋季节才穿草鞋,据此进一步预测,兵马俑应是秦始皇驾崩后的秋天开始烧制的,烧制兵马俑是秦始皇临终前的圣旨。  相似文献   

4.
2002年2月27日上午,在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3号,来自海内外的记者云集一起,参加两会新闻中心召开的通气会,与此同时,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启动。随即,新华社播发了中心启动的消息,消息称: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一些媒体当天转发了这一消息,有的媒体还以最醒目的位置转发,例如《北京青年报》,27日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并配发两条相关的消息。当天上午,笔者来到位于格兰  相似文献   

5.
6月18日的《西安晚报》《华商报》均报道了9所民办院校被取消招生资格的新闻。在高考刚结束,无数家庭关注高校招生情况的敏感时刻,报道这样的新闻,无疑具有很强的时宜性,家长和考生可以以媒体的相关报道为参考,免得因“信息不对称”而坠入招生陷阱,遭受经济和孩子前程的双重损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对这条信息感兴趣,他们会细心地把这条消息从头看到尾,可能需要做好笔记,或者把登有这条消息的报纸作为资料留存,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功效神奇的发明,它让褪色消失的历史遗物重现出当初的清晰原貌;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成果,它使长期困扰考古、文物界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有了破题之解。这就是日前获得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的“风化褪色的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画的显现加固与修复”技术。事实上,我国各类壁画、文物彩绘、建筑彩绘严重风化褪色,以致渐次消失殆尽,是个大量存在的普遍现象。曾主持秦始皇兵马俑考古工程的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吁:“如何使风化褪色的文物图像恢复原貌,是长期困扰考古、文物界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人们眼睁睁地…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中国新闻媒体众多,为了能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媒体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抢消息,搞独家新闻,拼花边报道,媒体大战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然而,正当各路记者不断开拓领地,力求获得最新的消息时,身边的一片新闻沃土却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对于过去报道过的新闻进行深度再开掘--写"新闻幕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在新华社陕西分社二十多年里,一直以主要精力从事文物考古及旅游方面的采访报道,其中对秦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的连续报道给人以较深印象,在新闻报道中第一次给兵马俑戴上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挂冠并反复宣传,由此流传沿用,为兵马俑的“品牌”效应、为国内外掀起的“秦俑旅游热”和陕西省的对外开放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1970年初我从新华社江西分社调到陕西分社,由于当时处于迷茫、混沌的文革中后期,对陕西情况不明,自己的报道无方向、题材没重点,碰到什么就抓什么。后来觉得自己年岁渐大,这样下去不是办法。1979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在西安举行成立大会和第一届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考古界权威人士云集古城人民大厦。这个行业性的学术会议,并没有引起陕西新闻界和同行的重视,几位与会的同行只是参加一下开幕式,拿点材料,回去发个消息就打发了。但是我有个习惯,对于全国性的工作会、学术会比较重视,认为自己是个面向全国、全世界作报道的国家通讯社记者,应从头到尾参加,并作认真采访。过去在采访全国太阳能会、制冷技术(空调)会、黄土高原治理会都尝到了甜头,这次分社指派我参加考古会虽然心中无数,仍然坚持“学习、认真”四字,有...  相似文献   

9.
2000年4月4日至9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不仅使古城西安成为中外客商的聚集地,而且也使其成为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热点、焦点。有200多家新闻单位,1000多名新闻记者参与报道了这次贸洽会,可谓盛况空前。 当众多媒体聚焦贸洽会、研讨会之时,作为东道主的陕西媒体做得怎样呢?在这样一场重大的“战役性”报道之后,它又能留给传媒哪些经验与启示呢?笔者研读了4月4日至10日的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对“两会的相关报道”。 报名文字稿数量消息通讯评论图片其他陕…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一批抽调在周恩来纪念馆搞筹建工作的人,由于今年两则不能兑现的预告消息,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也在社会上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今年1月8日,新华社发了一条周恩来纪念馆主体工程封顶并预告7月1日将开馆的消息,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新闻单位争相编发,一时海内外尽知。由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国内的权威性,地方领导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从广州始发的"非典型性肺炎"最终蔓延到了全国.一时间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非典"大战在全国展开.这对中国政府、公众和媒体来说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非典"事件发生之初,媒介仍然遵循以前的信息传播机制,反应迟缓;但疫情发展之迅速、后果之严重让人始料未及,突发的危机事件使各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加快了协同作战的步伐,由此也推进了媒体与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加快了中国新闻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6月13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发掘。可没多久,大家就明白这次不太可能挖到“宝贝”,就算有,也要等待很长时间。考古队的工作人员私下对围堵上来的记者们说:“你们要看(新)东西,起码半年后再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开展秦陵秦俑的科学研究,充分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时向社会公布科研成果,具体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工作原则和本年度中国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经过半年多的准备,秦始皇滞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三次发掘以“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于2009年6月13日向公众和媒体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14.
7月4日11时56分,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京、津等地普遍都有震感。12时16分,地震发生后20分钟,新华社以快讯形式,报道了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事件消息随即被各大网站转载,置于首页头条位置,央视《新闻30分》亦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文安地震的消息。媒体及时迅捷的报道,使灾害引起的社会震荡很快趋于平静。时间倒退30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篇消息是新华社记者3天后发出的,从3天到20分钟,中国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5月29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介绍了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声称这是继震动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各报都在5月30日第一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且从各自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出发,精心制作标题,为这一重大新闻增添了色彩。笔者翻阅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起因消息文体,本是各类媒体的主角;消息写作,应是记者的看家本领。然而,令人担忧的现状是:新闻界整体的消息写作水平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7.
陈栋 《今传媒》2005,(11):4-6
2005年9月,本是继“超级女声”后一个传媒平淡期。可就在此时,9月19日至30日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打破了近一个月的平淡,一场传媒风暴随之来临。北京、上海、香港,海内外近两百家媒体风涌云集,全程关注和报道了这一文化活动。可以说,在人们的印象里,没有一个文人或学者的归来  相似文献   

18.
以直播的方式报道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由美国人领导的战争,在中国新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一个过去被外界认为“步履缓慢,自命不凡”的官方电视媒体,特别在经历了观众对其9·11报道的“集体讨伐”之后,央视这次的“战时反应”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一批抽调在周恩来纪念馆搞筹建工作的人,由于今年两则不能兑现的预告消息,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也在社会上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今年1月8日,新华社发了一条周恩来纪念馆主体工程封顶并预告7月1日将开馆的消息,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新闻单位争相编发,一时海内外尽知。由于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在国内的权威性,地方领导又误以为“7·1”开馆是“中央定下来的”,于是周恩来纪念馆所在地的淮安市专门成立了“迎双庆”(“七一”和纪念馆开馆)办公室,并在淮安市  相似文献   

20.
师静 《青年记者》2016,(21):22-24
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和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伴随着新闻生产传播全过程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自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的真实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本文试从新媒介素养的角度探讨新闻真实这一重要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以及应怎样通过提升新媒介素养加强新闻真实性,推动新闻业的良性发展.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真实性的考验 由于新信息传播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自媒体与社交媒体发展迅速,目前新闻媒体正在经历一场全产业链变革,国内外媒体拥抱社交传播已成为大趋势.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社交媒体正在消解和重构信息传播架构,以个人账号与聚合性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众多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爆发出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与新闻传播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