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叫了几名学生检查背诵,没想到要么结结巴巴,要么耷拉着脑袋成了没嘴的葫芦。我心中不禁有了一丝不快。恰在这时,一个“捣蛋鬼”趁我不注意用极快的速度朝站着的学生做了一个鬼脸,“嘿,嘿嘿……”几名男生趁机应和,窃窃私笑起来。我有点火了,手指朝他一点高声叫道:“你来背!”“我不会。”没料想他竟甩着头,毫无愧色地顶撞了我。沉寂的教室瞬息爆发出一阵哄笑,看来他是存心要和我做对了。“你,你———”我的火忽地被抖了起来。在即将要发作的一刹那,我突然想起最近看的一些课堂智慧案例,自己何不尝试一回,用智慧去解决呢?再说,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2.
杨桂华 《中学生物学》2009,25(10):19-20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如何既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养成,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他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呢?“高效的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当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要进行高效课堂建设,就要使教学的重心前置。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知识交流的主要过程,也是学生多方面素质形成的主要渠道。要让学生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就应该让他们通过课堂,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有一名心理学家叫布鲁纳,他曾经说过:“教给一个人某一门学科,并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课堂教学,是知识形成的主要环节。为了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为了将课堂的知转为能,学生应成为良好的知识“导体”,从课堂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能看到知识的光华。课堂要避免“绝缘体”的存在,我们为人师者应主动掌握学生心理,调整学生心态,使他们对课堂产生“缘”,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干好一件事的第一动力。无疑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兴趣的产生。要寻找或培养学生课堂兴趣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一名高三学生以质问的口吻问教师:“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教师没有生气,而是结合教材中“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大量的时政资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知道和感受到的事实,进而得出结论,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分重要。将“八荣八耻”引人教材、引人课堂、引人学生头脑,必须在“活”与“实”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的可行性、科学性与优越性已为实践所证明,但随之出现的一些“旁落”现象却令人担忧。 一是教师“旁落”。新课改一改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及作用,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并将其理解为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很多时候成了热闹场面下的“看客”。  相似文献   

6.
思考一: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可是当下课堂中学生在哪里?一问校长:学生在哪里?在一个校长培训班上,傅道春设计了一个参与式活动,让48名参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这样“精彩”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滴水不漏,与教师配合得天衣无缝。学生“—猜就中、一试就准、一列就对、一验就灵”将思维过程全部掩盖了,教学活动成为了一种神秘的魔术。如果偶有学生不幸发言出错时,教师立即“快刀斩乱麻”,或是一个“请坐”堵上学生的嘴,再走马灯似地换学生回答,直至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我认为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要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资源,让“错误”成就真实的课堂。一、呈现错误制造争议如果我们能将错误呈现,让学生在“尝…  相似文献   

8.
师:“上课,朋友们好!”——生:“朋友,您好!”在每年的苏州市吴中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位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关系互相问候,这独特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孟晓庆,一位富有强烈事业心的实干型校长。也是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走进了名师的课堂,开始了解他“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如今,他成为了我们碧波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们幸运地深入走进他“灵动生成”的课堂,跟随着他开展“灵动生成”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尽情地领略了他的教学风采,看到了他不凡的教学智慧,真正理解、领悟他的“灵动生成”教学。  相似文献   

9.
OdysseyoftheMind,国内有人把它翻译成“头脑奥林匹克”,这是一种在美国最常见、最流行的鼓励勇于创新,大胆开拓的游戏性质的学习活动。OdysseyoftheMind简称OM)的创始人是新泽西州罗恩大学教授工业设计课的山姆·米克鲁斯博士。开始时,他在课堂上给学生出难题,“挑衅”他的学生,要求他们:设计没有轮子的车;制造能投掷馅饼的机械;做能载着他们在湖上漂流的筏子……而米克鲁斯博士在评判学生的这些创造时,主要不是看他们是否“造”得成功,而是看他们愿不愿意冒险去创新。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其乐无穷。这个名声首先在校园传开,然后又经当…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学完《爬天都峰》一课,我检查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一学生主动要求上来听写他会的词语。在写“石级”这个词时,他写完了“石”,然后又写了个“纟”,却怎么也写不出另一半,急得脸都红了。下面的同学纷纷把手举起来,要求上来帮他写。是找个学生说给他听呢,还是让他下去另请一名学生来写呢,还是……他在讲台上急,还左顾右盼;我也在心中急,犹豫着。就这样让他下去,他肯定没面子;要是请个学生来帮他,他还是没面子;如果我悄悄说给他听,他仍是没面子。何况他脸还红着呢?终于,我说:“同学们暂时不要慌,现在我们让李钒去看一下教室的门牌,然后他就会…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日报》报道,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伦道夫一麦肯学院的校长马丁放着校园“头把交椅”不坐,反而跑到课堂正襟危坐地当起大一新生来。有一年,他给自己放了个长假,然后改头换面地成了纽约州圣约翰大学的40多年来最老的大一新生,和一帮青涩的毛头小伙子成了同学。马丁这次“大换位”并不是为了再深造,而是想研究大一新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成为一名新生以后,马丁像普通学生一样上课、记笔记、参加课外活动,上课之前,他与十九、二十岁的“同窗”们侃侃大山,从柏拉图到每天的日常琐事都是他们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13.
聊天室     
引导孩子 善于向同学学习 山东·凌见丽有一位初三的学生,下决心将自己的他问爸爸应该怎么做。:“现在班里有5名同学比你学习好,。”这个学生:“我知道他们哪些方面比我强。”爸爸“第5名同学与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非常爱好学习,学习很主动,很刻课堂上勇于举手发言,自己弄不懂的问。”爸爸又问4名同学和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说对知识不死记能举一反三。”爸爸又问:“第3名同他说:“他非常也很有毅力,对疑难问题从不放直到钻研明白,弄懂弄通为止。还有,还喜欢看课外读。”接着爸爸又问:“第2名、第1名…  相似文献   

14.
我以为,一堂好课的境界还是在“善教”、“善导”上。顾黄初先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一名语文老师,其课堂教学艺术的出发点就是“教”与“导”。只有进人了“善教”、“善导”的境界。才能真正让课堂变成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场所。而他所称道的“善教”、“善导”。正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最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信息链接1 学生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在课堂上属于违反纪律的行为,如今在上海市虹口区某小学里成了学生的课堂权益?据报道,该小学在进行小班化教学中,规定了“学生6项课堂权益”,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权益,就是违“法”。该校校长说,学校将这一理念灌输给全体教师,并通过校长随机听课等形式督促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市平谷第一小学,一次上“画水果”一课,同学们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其中一个学生画的苹果很特别:苹果长着把儿,似小茶壶。任课教师把他的作业展示在教室前边,问:“你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给大家说说好吗?”学生说:“我画的是苹果,吃苹果要削皮,削完皮不好拿,我要培育出一种带把儿的苹果,便于削皮拿着吃。”这个学生的“创意”没有引起哄笑,而是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掌声。在这里,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体现“六还给”,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室空间还给学生;把活动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权利还给学生;把创新可能还给学生;把张…  相似文献   

17.
教学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之后,有不少学生在默写时将“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与其他语文老师交流,他们也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大多强调一通算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不难分析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白云深处”比“白云生处”更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也更容易理解:二是教师备课还不够深入.课堂启发也不到位。上课时,我没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导致了默写时大面积地出错.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遗漏。  相似文献   

18.
郝玉梅 《师道》2002,(3):31
语文课上,一名学生正在读《难忘的一课》(人教版第十册):“……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有孙中山。”“不对,顺序颠倒了。”我耐心地说,“不要紧张,把顺序读正确!”那学生又读了一遍,仍是“错”的。这时其他学生不干了,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读得没错。”拿过学生的课本一看,原来跟我的教本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是促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环节。当教师终于克服心理上的担忧,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尝试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①之后,一个新的问题会紧接着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个多彩的世界,会有很多“意外”和“插曲”。这些“意外”和“小插曲”或许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对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此时教师如果能运用教育智慧进行恰当的处理,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一在七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在进行“dog”这一单词的教学时,一名男生忘乎所以地发出一声狗叫,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课堂顿时混乱起来,怪叫声不断。正当我要大声训斥这个扰乱课堂的学生时,却无意间捕捉到了他害怕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他可能是无心之过,如果当众批评他,可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