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播学的视角下,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有着很大的相同点,但在这两者的传播要素中也有着明显不同的地方,在这里就着重介绍一下在传播学视角下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播要素。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取得了辉煌,但传播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新闻越权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暴露无疑,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电视观众公共讨论意识的增强、竞争的需要、媒体责任意识的加强及公共领域的构建这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在报道内容、受众定位、报道方式和反馈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电视公共新闻的本质是回归新闻的公共性,两者在本质上相通。本文试图借鉴公共新闻的公共领域建设特征,结合国内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突破的途径,由"小民生"演变为"大民生"。  相似文献   

4.
周珂 《新闻界》2013,(5):39-43
电视民生新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取得了辉煌,但传播内容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新闻越权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暴露无疑,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在哪里?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电视观众公共讨论意识的增强、竞争的需要、媒体责任意识的加强及公共领域的构建这几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提出在报道内容、受众定位、报道方式和反馈环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周珂 《新闻世界》2009,(6):51-52
电视民生新闻相对于其他节目形式在拓展公共话语空间方面走在了前面。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身和外在的因素限制了民生新闻在构筑公共领域方面的进一步作为,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惟有向公共新闻转变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6.
刘斌 《新闻传播》2009,(9):76-76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期待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本文探讨了“公共新闻”的内涵.和公共新闻对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试从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报道语态方面论述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是否存在着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从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应当是朝着公共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方向,将民生新闻逐渐发展成为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9.
罗自文 《当代传播》2011,(3):118-120
在当今数字化影像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处在一个类似"七年之痒"的低谷期.社区影像的传播是发展传播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电视民生新闻最终走向公共新闻、构建公共领域的必经之路.树立话语观念,转变价值取向,发展传播手段,培养影像民主素养,是电视民生新闻走向社区影像的几个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0.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11.
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生”这个词语在时下社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大有蓬勃发展之势。探究解读其中的缘由,寻觅良性发展的路径,也成了业界学界的共同使命。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关注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才能保证民生新闻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关于“民生新闻”的内涵,目前业界学界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2003年第123期)中是如此描述的: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观念在"公共领域"思想以及"公共新闻"运动的影响下,由过去以信息传播与服务为主转向成为公民意识的参与者与鼓动者.以及社会政治民主化的组织者.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民众关注度、参与度下降,效果不佳,前景模糊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最终目标应当将受众定位为公民而不是现在的"平民化视角下的市民",培育公民意识,构建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政治经济转型、民主气候和公共意识增强,民众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参与公共事务、自由言论的公共话语空间。①公共话语空间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多种科技手段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尤为突出。近几年来,我国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人民的信息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媒体的相关技术手段在与电视民生新闻相互结合的情况下,我国的新闻传播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及创新。并且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在与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之后,电视民生新闻的质量程度以及收视率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及进步。在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较以往的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模式相比,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播报内容无论是从信息量、互动性、实时性、技术性,还是从传播方式以及信息的搜集方式来看,都有了质的变化。本文结合笔者相关行业知识、浏览诸多电视民生新闻方面的资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问以及详细的市场调研,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规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君 《当代传播》2007,(5):100-101
电视民生新闻目前存在着某些误区,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传播内容上注重提升品质,在传播技巧上讲究策略,在传播中同等关注城市与农村,传播主体应注重构建和尊重公众话语权,从而实现自我完善,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经历十年发展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下的困境恰如黎明前的黑暗,其本身正处于新一轮电视新闻改革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关键节点即将到来之前,一场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已经在悄悄地铺展开来,逐渐呈现出一种大众性迈向公共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齐玉 《新闻窗》2013,(3):92-92
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背景从口头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这是人类信息传播经历的传播过程。电视媒介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给人一种空间感,能够将信息准确的还原。新闻是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也经历了上述的三个阶段。新闻从印刷时代转入电子传播时代后,电视新闻以自身的优势略胜纸质新闻。电视传播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虽然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却不如电视传播那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怀。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传统的新闻传播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了。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电视民生新闻要优化节目内容,提高舆论引导力,打造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现在我国民生新闻传播与之前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不论是在实时性、技术性、互动性、信息量,还是新闻信息采集的方法和传播的手段上都有着品质的差别。本文根据相关的行业知识和信息资料,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策略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料”成为如今红火发展中的电视民生新闻新闻线索重要的来源,而提供这些线索的“报料人”更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报料人的产生以及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分析,以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中“报料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