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应.时代和社会在变,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因地而变.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是在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三个严峻挑战,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正是大学维护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一种努力.通识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大学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推行通识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关系及其调整办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通识教育:回顾、反思与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在不断演进.反观大学通识教育的脉络及其内容精髓,大学通识教育不仅是研究知识、关爱未来生活的教育,更是培养人的价值理性、守护大学"精神家园"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言:目前,对通识教育概念主要有3种认识。其一,从通识教育性质来看,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自由教育同义,实质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来看,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教育,在于培养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其三,从通识教育内容来看,是一种使学生熟悉主要知识领域事实的思想教育类型。密西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说:"尽管难以给通识教育下定义,它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以来,关于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的研究得到了持续不断地关注与探索。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清晰地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当聚焦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即关注学生"学会言语"。一方面应当促进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根据语境,正确、规范地运用已学习的字词、句段、篇章和标点符号等内容;另一方面更应关注学生能借助正确、贴切的遣词造句、命题立意、篇章结构、行文线索等,有方法、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力求富有个性地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我国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强调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在大学教育里,它起初是指大学课程里的共同部分,即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成为和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大学教育高度专业化的弊端和缺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创新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实和完善我国的通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提出通识教师是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条件,进而探讨了通识教师的涵义,分析了通识教师和一般大学教师的区别,提出了选拔、培养和评价通识教育教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从产生到发展是一个功能扩展的过程,现代大学已兼备各层面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探索全面推进中国通识教育的可能。通识教育表现为人文与自然通识的教学教育,其产生渊源根植于对西方知识界的真理思考,与美国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相联系,同时受到大学发展学科分化的重要影响。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大学通识教育应当成为承担公民教育的核心,成为中国大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加强通识教育是世界主要国家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对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发挥通识课程的主阵地作用,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切实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加强通识教育是世界主要国家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对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发挥通识课程的主阵地作用,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切实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郭旭 《文教资料》2007,(32):137-139
当前,关注高等教育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对通识教育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在简单回顾通识教育在国内外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强调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而非理论,并提出发展通识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现代大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其工具理性的思维导致培养了失去自然本性的"陌生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人性,人性教育历来是教育的核心,现代大学之道应回归到人性教育的轨道。从古典到现代,自由教育的宗旨是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在现代大学教育的集中体现。我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想应致力于现代人主体性的启蒙,致力于生命意义的寻求。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理工科大学“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理工科大学通过通识教育进行价值塑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教师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价值塑造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和融合,不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课程: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之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识教育的内涵已从前科技时代对古典人文修养和百科全书式学者的追求 ,转化为塑造科技发达时代的合格公民 ,从而使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发生了相应变化。新兴起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型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文化的对立倾向 ,成为当今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大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才有条件提出"通识教育"。解放周末:说到通识教育,让人想起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了《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报告。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引发了普遍的"西方文明危机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讨论。现在,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陆为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务: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讲授的《历史世界的呼唤》课程为例,说明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及其教学实务。介绍课程讲授主题,分析课程之设计原则:基本性、主体性、思考性,说明本课程之班级经营与教学方法,提出教学的反省,指出如何使大学课程有助于学生生命之向内反省,这是对教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对人类进化、社会构成、文化发展等问题都有系统而全面的学科解释,体现出其他学科少有的理性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思维特征和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关怀。人类学强调的文化相对主义、种族平等观、个人、集体与环境的整体主义视角对当代社会具有极强的警世性。将人类学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中,既可以令通识教育更系统、规范,更具学理性的深层思考,也可令人类学这门学科在当代中国社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识教育需要价值引领与制度回应:大学校长需增强课程领导力,促进理念上的共识;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等专门组织,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基层教学研究组织,提升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完善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增强教学有效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优质资源共享与创造转化中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