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耕 《收藏》2006,(12):94-95
最近见到一把钟明钩精品,特作介绍。传统习惯,鸟笼钩分文武二式。这把钟明钩是一把黄腾鸟笼铜钩,归为武钩。钩高23厘米,有首、身、尾四部分。钩身圆柱形、上细下粗,上端刻一竹节,下端刻一圈回纹。四瓜龙盘绕钩身中段,龙嘴内念一株,可旋转、滚动。龙爪左前爪心刻一“明”字款,极细小,不易发现。钩身上连一环,环中复穿圆柱状物,以便固定于鸟笼而又使笼钩卧立灵便。圆柱头方形,刻“半两”等古钱三枚(图1)。细心观察,还能发现钩首两面凹槽有阳文行楷书80言,文曰:  相似文献   

2.
朱纪 《收藏》2015,(1):82-91
玉带钩、玉带扣、玉带跨皆属古代服饰用品。从其沿袭和发展来看,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代。汉代以后带钩被带扣替代。隋代以后,伴随着鞢(?)带缀饰玉銙,以显示身份、地位及等级,从而完成了由实用向精神层面转变的过程。玉带钩迄今最早的玉带钩发现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这些玉质带钩是用事先修整好的长方形玉块切割钻磨而成,一端有穿系的孔,另一端做钩形,用于钩系,用法是钩首向内。钩首较长,束带牢实而不易  相似文献   

3.
孙一民 《收藏》2007,(6):109-109
玉带钩作为我国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发现。春秋中叶以后,玉带钩得到普遍使用。秦汉至唐宋时期,形制有多种变化。至明清两代,数量大增,选料严格,琢制更加光润细致,形制多为长条形,钩首多为龙首。钩首开始加大,龙头前额逐渐隆起,钩面上的蟠螭纹多采用高浮雕技法,并向前延伸,与钩首距离接近。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已兼具实用、装饰、玩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凡喜欢抛下三五支海竿、矶竿就钻进帐篷或端坐遮阳伞下的休闲钓者,一旦竿身大弯或铃声大作,往往会有不俗的鱼获。喜悦之余,钓者难免被心有不甘的鱼摆头甩尾带起的裸钩刺中。不管是飞钩、组钩还是炸弹钩钓组,获鱼后裸钩的杀伤力颇大。  相似文献   

5.
护手钩又名虎头钩,在我国武术器械中,它属于一种短兵器,其造型奇特,钩身似剑,前端有钩,称为钩头;后部如戟,尾同剑尖,称作钩尖;双护手似镰(与钩同侧),称为钩月。钩体之长短因人而异。即手握钩把,竖钩于体侧,钩头顶部不得低于耳之上端为标准,钩月与钩尖的长度通常为20公分左右。整个钩体除把手外,四面均有锋刃,因此它对身体的锻炼与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秦汉带钩     
王冬华 《收藏界》2011,(3):103-105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师比"、"鲜卑"。带钩是身份的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时代与价值的依据。它是由钩首、腹与钮组成。带钩起源于西周(山东省蓬莱村里集7号西周晚期墓葬就有出土),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一式 风卷残云(右) 身微左转,两钩由上向下沿左腿外侧向左后劈去,右足随即向前上步,左足向右足后插步,两钩由左后向上翻转,向前向右摆动。两钩横置于身体右侧,右臂伸直,左钩平放在右臂上,两虎口向右。左插步不动,身微向右转,左钩向前平推,左臂伸直,右钩屈肘收于右腰前,身再  相似文献   

8.
成昕 《收藏》2018,(6):162-165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钮等组成,古称"犀比"。最早是游牧民族的"胡服"上使用的饰物,其一端曲首,皆有圆钮。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材质丰富,最为珍贵的是玉质带钩。玉带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整体以修整好的长方玉块钻琢切磨而成,是古玉带钩制作的初始状态,夏商周未发现有玉带钩,至春秋战国,玉带钩进入发展期,西汉是鼎盛期,东汉开始衰弱,元明清则是回升期。  相似文献   

9.
王长工 《钓鱼》2004,(4):43-43
有倒刺钩产生了,发展了,使用的人多了,但是无倒刺钩仍旧存在,说明它和直钩一样,一些人一直沿用。有倒刺钩成了主体,几千年来一直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只不过有的是内倒刺,即倒刺在钩尖下方,与钩尖呈30度左右的锐角.有的为外倒刺,也在钩尖的下部,只磨在外沿,与向内弯的钩身呈60度左右钝角。倒刺钩大大降低了脱钩率,这对于当时只求将鱼钓上来食用说,是生产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范宁 《钓鱼》2008,(1):10-11
钓具配箭1.长竿,调性软,最好使用5.4米溪流竿或插节的鲫竿。2.细线,柔软(子线)3.细长身中号鱼漂(1)短粗漂身:相对迟钝些,不宜选用。(2)短细漂身:虽相对灵敏,但配重太少,不利长竿操作。4.选择钩条直径相对稍细的钩。  相似文献   

11.
作为钓具中体积最小的标志性器件,钓钩从石器时代的兽骨钓钩时起就甚少有实质性的变化。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钓钩显得愈发的锋利,在水中闪动着逼人的光芒。从外形上来看,海钓用钩有以下几种区分:钩形细小用于挂小饵的钓钩,钩口大的用于挂厚重饵的钓钩、用于钓取金枪鱼、旗鱼等大型竞技鱼的专用钓钩以及可便于放鱼的环钩……  相似文献   

12.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13.
少林拳虎形为单把练习的象形功夫,通过左右式反复练习,有强腰健肾、通达督脉的养生作用。用于实战以猛虎扑食之勇制敌于刹那!虎扑即前扑后翘,阴阳平衡。前扑是以钩脚、提膝、拧身盘肘、捣肘加前蹬脚、劈把发劲攻击对方,翘尾以尾骶骨上翘,刺激肾脏及督脉以达内壮之效。少林拳虎形的  相似文献   

14.
严实 《钓鱼》2014,(15):18-19
不管大小,不分材料,凡弯曲后一端尖锐用于悬挂的器物统称钩,如杆秤的秤钩、挂钩、吊钩。然而钩弯得随意,钩尖、钩颈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造成钩颈外撇的钩却被钓鱼接受了,这就是翘立钩。日本的丸せ、チヌ、舞鲷、伊豆、伊势尼、秋田袖都有钩颈偏过10度,与钩柄不在同一平面并注明"ヒネリ",俗称歪嘴钩的翘立形鱼钩。  相似文献   

15.
有倒刺钩产生了,发展了,使用的人多了,但是无倒刺钩仍旧存在,说明它和直钩一样,一些人一直沿用。有倒刺钩成了主体,几千年来一直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只不过有的是内倒刺,即倒刺在钩尖下方,与钩尖呈30度左右的锐角;有的为外倒刺,也在钩尖的下部,只磨在外沿,与向内弯的钩身呈60度左右钝角。倒刺钩大大降低了脱钩率,这对于当时只求将鱼钓上来食用说,是生产上的一大进步。上世纪80年代末悬坠钓进入大陆,这种钓法使用的无倒刺钩很快受到广大钓者的青睐,说明无倒刺也有很多优点,尤其在比赛中吃钩率高,钓上鱼后脱钩快,使人们感到钓得爽。同时,饱受…  相似文献   

16.
钓鲫用小钩,这一基本常识,恐怕没有钓友不懂得。然而,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小钩?却被很多人所忽视。笔者认为,钓鲫用小钩还须根据钓场的水域环境、垂钓季节和使用钓饵依钩形选用,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野钓宜用有倒刺小钩钩的倒刺,主要用于固定钓饵和防止鱼儿中钩后脱逃。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渔具店有无倒刺钩出售,有不少钓友喜欢用这种钩尖较一般倒刺钩锋利的无倒刺钩。的确,这种钩若用在无水草杂物、水底清洁亮堂的竞技钓赛场上,它穿刺鱼嘴快速敏捷,摘钩方便而为钓者赢得时间,获得更好的成绩。然而,这种钩若是用于自然水域的野钓场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钓鱼》2001,(2):54-54
挪威钩为中国钓鱼人特别推出两种创新系列:强力系列和敏捷系列。让钓钩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多种钓法。 一种是全新的强力系列:钓条加强,钓身强度是原钩型的2倍,强劲有力,是小钩钓大鱼的首选钩种。在水库、湖泊、混种鱼种多的水面使用,更能发挥钓友勇猛钓法的神威。2000年初推出的备受欢迎的新伊势尼即是典型的强力系列钩。强力系列钩主要有强力伊势尼、强力丸 、强力  、强力  环。陆续将推出更多畅销钩型以供钓友选择。 另一种是敏捷系列:钩条细,灵敏度高,歪嘴角度大,易于上钩,钩尖锋利,钩体轻巧,弹性好,工艺精湛…  相似文献   

18.
李哲 《钓鱼》2004,(22):42-42
钓组,指由钓竿、主线、钓钩、铅坠、鱼漂等钓具组成的能够直接用于垂钓的钓具组配,主要有炸弹钩钓组、串钩钓组、飞钩钓组、浮钩钓组、水怪钓组、贼钓钓组等不同的钓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鱼钩是钓鱼的关键。鱼钩的结构可分为钩柄、钩把、钩端、钩背、倒刺和钩尖六个部分。钩柄脱出。钩目柄前作渔用具是市使场拴上系出的售鱼的线大不多易以直扁头、侧扁头、带圈头以及带刺头等多种形状,只要选择的鱼钩不是过大或过小,因鱼用钩,不必多讲究。钩柄有长短,长柄钩适用于穿刺蚯蚓、昆虫等长形饵,而短柄钩则用于穿面食、饭粒等小颗粒饵。总之,视鱼用钩,视钩形大小施钓,必有收获。钩把嘴形、目袖前形国等产等鱼钩钩的中钩的把有都弓较形长、。在鹤实际垂钓中,对付野塘、水库、近海水域的凶猛之鱼,用长把钩效果较好。钩背力学…  相似文献   

20.
郅辽 《钓鱼》2007,(2X):18-19
芦苇浮标材料简单,做工也不复杂,因为脚和标身首尾是多片合拢后用胶水粘起来的,难免有渗水之虑,所以巴尔杉木浮标一出来,它就淡出市场了。然而,小规格巴尔杉木浮标不能调得太低,如1号溜肩瘦身调3目,拉大饵两钩就触底了。芦苇中空,牵引力大,即使标身做得很小,调4钓2也能使两钩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