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征主义诗歌植根于唯灵主义思潮,并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所谓现象世界、本体世界和自我不过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唯一的实在是“自我”。无论是表现现象世界还是表现本体世界,最终都是表现自我。象征主义诗歌这一思想轨迹延伸到现代主义文学其它流派中,形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而自我的生存状态、生存感受、生存命运、是象征主义诗歌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主题。抓住象征主义诗歌的精神实质后,就比较好把握它的美学主张与诗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主张和诗艺大致可以概括为象征、恶美和神秘美。先说“象征”。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是象征主义诗艺的根本,是它赖以区别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的标志。而“象征”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则是古往今来各种艺术所共有的。这种关系犹如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和浪漫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2.
在修辞论美学视野中,“象征”系统内的各种象征子概念都是相关的,但又是有界定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是一种时代性很强的与其他人类活动相并存的人类社会意识活动;象征主义文学是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的直接结果:象征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大类型之一,象征主义文学包含于内;象征手法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象征性是一种与文本共生的“体匿而性存,无痕而有味”的文本性质,它不局限于象征型文学,也不是一种非物质性的独立实体。  相似文献   

3.
李潼瑶 《海外英语》2023,(5):195-197
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象征主义这种文学常创作方式,从此便开启了象征主义文学时期。象征主义理论的出现对英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英语文学的发展直接到达了巅峰。在特定文化的发展背景下,现实责任与浪漫之间相互碰撞,产生了许多火花,展开了“美”与“丑”对立的世界,通过象征主义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建造能够有效地对其中蕴含的核心精神进行完美诠释,进而使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得以提高,实现英语文学的发展,推动欧洲文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们对象征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对“象征”一词概念的误解造成的。应该重新理解“象征主义”的定义,并结合其他现代文学流派来思考“如何理解象征主义”这一问题。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作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象征主义文学在叙事、表现等方面的诸多艺术特色,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 五四时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多年来在西欧活动过了的文学倾向也纷至沓来地流入到中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新古典主义,甚至表现派,未来派等尚未成熟的倾向都在这五年间在中国文学史上露过一下面目。”而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中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在五四时期和三十年代形成两次“涨潮”。  相似文献   

6.
俄国“白银时代”的文学,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时期,其对于“人”的思索更进发出了气势如虹的活力。在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象征主义诗歌更是其中的艳丽奇葩。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勃洛克,作为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创作主将的代表,他的诗歌亦包含着关于“人”的哲理思考。“血”对“人”而言,是存活的必需品,在文学创作中,多被借用来表现关于“人”的思考。在勃洛克的诗歌中,“血”依然是常见意象,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死亡主题贯穿了布朗肖的全部作品,把他对文学、语言、哲学、政治、伦理学的论述全部串联起来。死亡既是他理论著作中重点阐释的对象,也是他“叙事”作品中重要的意象。布朗肖肯定了黑格尔的死亡的否定性力量,认为这是死亡的“可能性”,他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将死亡“不可能性的可能性”变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提出了“不可能性”的死亡。布朗肖认为死亡与文学、语言、黑夜有相通之处,“不可能”的死亡即是文学的“第二个斜面”,是遮蔽的语言,是“另一种夜”。他所追求的死亡即是自由,是美和超越。布朗肖一生围绕死亡和写作在思考,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空间和死亡美学。  相似文献   

8.
拉美作家基罗加以短篇小说著称,其个人经历和写作的内容充满“死亡”主题。本文以《基罗加作品选》为底本,对作者的死亡际遇、文学主题和文学技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象征主义诗歌是一百多年来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流派。象征主义的名称来自“象征”一词。其义是“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在中国,最早创作象征主义诗歌的是深受法国文学影响的李金发,曾被称为“东方的波德莱尔”、“中国诗界的辰星”。 李金发,广东梅县人。早年于梅县高小毕业后,便到香港罗马书院接受英国式的文化教育。1…  相似文献   

10.
潘艳 《考试周刊》2008,(15):191-193
文章通过分析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作家里尔克、多伊布勒和埃伦施太因以表现"寂寞"为主题的四首诗歌,比较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这两种文学流派在表述和阐释"寂寞"这一主题时,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何侧重与不同.  相似文献   

11.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和文学潮流,兴起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诗坛,并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传播至欧美各国乃至全世界。可以说,象征主义“不仅在法国而且遍及西方世界,20世纪诗歌观念已为法国象征主义运动所宣明的学说原理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2.
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当代英国大诗人托麦斯·艾略特(1888—1965)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长诗《荒原》,是西方文学史上被称为欧美“现代诗歌里程碑”的一篇长诗。从思想内容看,它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广阔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13.
魏晋诗坛上曾出现了大量直接以“死亡”为主题的挽歌诗。魏晋文人们所以能突破传统挽歌的表达方式而使挽歌成为个体抒情的特定文学样式,有时代思潮影响和文学观念发展的双重缘由。而且,“死亡”主题在魏晋具体各个时期文人挽歌诗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它展示着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生命观和诗歌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正>戴望舒出生于1905年的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常年患有哮喘病,四十五岁时英年早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缺憾。除了是一名诗人,戴望舒还是一名翻译家,尤其是在欧洲诗歌作品的翻译中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戴望舒在翻译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时深受其象征主义影响,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新月派、象征诗派的诗风后开始进行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派”象征主义风格,被誉为“现代诗派的诗坛领袖”。《雨巷》创作于1927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6.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潮流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但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性却经久不衰。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作品中均有这种因素的身影。基于象征性在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意义,笔者在象征主义颇具创造性的美学理念基础上,以“陌生化”与读者反应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物必须具备怎样的基本特征其暗示美学效果在读者阅读中才有可能实现,进而引起读者对某种抽象思想与情绪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死亡”与“永生”一直是艾米莉诗歌的重要主题,她一生共写下五六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在这些诗歌里,她不止一次地从特殊视角,以起死回生者的身份来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死亡全过程,并对周围人们对其死亡的反应作了大胆的想象和精湛的描述.章文尝试依据无意识理论,挖掘其醉心于以“死亡”为主题的最深层次原因,进而阐释出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明 《语文天地》2013,(11):17-18
“悲秋”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古人通过对柳、黄叶、菊花等秋天自然景物的描写,或传达对人生愁绪的感怀,或传达对死亡幻灭的感慨,或抒发对逝者如斯的叹息,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悲秋”文学。  相似文献   

19.
1 名词解释题审美意象 摹仿说 游戏说 魔法说 心灵表现说 审美思维 审美感受 艺术构思 灵感 艺术真实 艺术典型 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典型化 现代派文学 象征主义 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 荒诞派 黑色幽默 素材 题材 主题 情节 结构 文学风格 文学流派 文学鉴赏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标准2 填空题1)文学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在反映形式上的区别 :哲学以的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 ;文学艺术则以的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2 )审美意象的“虚” (概括与抽象 )主要表现和两方面。3)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它和其他种类艺术相比 ,…  相似文献   

20.
1 名词解释题 审美意象 摹仿说 游戏说 魔法说 心灵表现说 审美思维 审美感受 艺术构思 灵感 艺术真实 艺术典型 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 典型化 现代派文学 象征主义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 荒诞派 黑色幽默 素材 题材 主题 情节 结构 文学风格 文学流派 文学鉴赏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