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00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刊载的新闻漫画予以详细的内容分析,总结当前<人民日报>新闻漫画在反映现实、态度倾向、刊载形式方面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评论是<人民日报>的传统优势.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通过评论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社会热点,发挥了有效的舆论引导作用.在<人民日报>不同内容风格的评论中,"任仲平"以其清晰的大局观、权威的指导性、深刻的洞察力和很强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影响力."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首次以"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此后15年间,"任仲平"发表文章55篇,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多次获得中央领导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任仲平"文章为什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它产生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品牌追求和写作机制?评论人才队伍有什么样的培养途径与激励机制?本刊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  相似文献   

3.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一个群众性的评论专栏,它文风活泼、短小精悍、观点鲜明,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了<今日谈>的特色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致读者>,宣布从2010年1月起扩版至24版! 2010年1月4日,24版的<人民日报>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是<人民日报>历史上的第五次扩版,而这一次扩版距离上一次扩版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描述建国初开展的"批判<武训传>运动"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指明这是建国后"以<人民日报>为核心,发动、引导"的第一场思想改造运动,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场所'进行‘表达、检验、相识',进而铸就党所倡导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改造模式.而这一模式又成为日后进行思想改造运动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从1948到2014,66年风云变幻,《人民日报》从战火中曲折走到今天。作为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的见证者,它的发展历程,已经不仅是新闻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共党史、共和国史的一部分。它定格了历史,传承着精神,引领着时代。一、"大党报"格局下的《人民日报》1948年春,解放战争形势转折,晋冀鲁豫解放区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了<人民日报>评论在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平衡统一的特点.文章具体探讨了<人民日报>评论在解释中国,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用事物自身逻辑说服人,用情感感染人等方面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截取地震发生后8天(5.13~5.20)内的相关报道探讨中国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在关于5·12地震报道中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世纪交替,历史的脚步显得更加匆匆.站在新世纪门槛,回眸一望去年的<人民日报>,许多重大报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汇合成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时代强音.<人民日报>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系列评论,无疑是这些"时代强音"里的一组高亢嘹亮的音符.去年,<人民日报>从1月24日至5月4日,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集中发表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社论1篇,评论员文章10篇.这些评论把握大局,重点突出,及时传达中央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达到了高出一筹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和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联合制作的《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1946—2003,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收录了自《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创刊至2003年12月31日和1946年5月15日至1948年6月14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半个多世纪以来刊出的全部文字、图片和版式信息,计近300万篇文章,20亿汉字和18万个版式及图片,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资料价值和珍藏价值。《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产品分网络版和光盘版两种。网络版以高速移动硬盘为介质,适用于局域网多用户;光盘版适用于单用户,…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5):96-98
<正>1979年3月7日,《人民日报》二版头条发表《农业劳动报酬联系产量计算的调查》一文(图1),介绍了安徽滁县和淮北地区一些社队实行"定产到组、责任到人"的做法及显著成效。文章发表一周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意外地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对此表达不同意见,并加了较长的"编者按"。两星期后,《人民日报》再在头版以另一"读者来信"对前一"读者来信"进行批评,再次肯定"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组报道以及随后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孚人"的重要使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近年来,<人民日报>围绕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本文将<人民日报>的改革创新归纳为三大举措,并逐一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江苏佳  赵云泽 《新闻界》2013,(15):79-80
<正>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为当时任党中央副秘书长的胡乔木所写,成为中共党报史上的重要文献。当时它明确了《人民日报》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当时全国的新闻工作改革确定了思路和内容。1956年,新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新闻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二是对苏联的经验与做法照抄照  相似文献   

14.
195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讨论》严厉批判电影《武训传》,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武训的思想和行为,给当时正为武训和《武训传》叫好的思想文化界当头一棒。不久,知情人传出信息:这篇社论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  相似文献   

15.
党报改革的"风向标"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每一次变革,都理所当然受到社会各界及海内外的极大关注. 虽然<人民日报>此前发布消息称,这次只是"扩版",但是按照"改版"的定义和学界的看法,其实可以将其称为"改版"或"改扩版".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有个专栏叫“今日谈”,每篇不足千字,短而小,但要想上稿却难上难!1993年元旦,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誓言:猛攻《人民日报》“今日谈”。转眼间,5·23《讲话》发表51周年到了,我把早已写成的《农民想着他……》一稿寄往《人民日报》。岂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正当全国人民准备喜迎春节之时,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笔者对"南方雪灾"期间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了分析和比较,归纳出这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党报在抗灾报道时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期间,新闻媒体在传递信息、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直观形象的新闻图片报道,在危机发生时作用更加凸显.本文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绵阳日报>三级党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周新闻图片报道为例,分析了党报在危机事件图片报道中的作用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自1946年5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第一次使用"人民日报"做报名开始,到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四个字,曾经是隶属过不同的上级党组织、有过不同的出版发行地、定向宣传过不同地域新闻的多种报纸的报名。在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