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中有拙作《短期不明朗,中期仍看升》——关于"短期"的时限,文中定义为"包含至5月或6月的时间段"。前两周文章指出,上周不容再跌,否则会深度向下。事实是,上周走势继续下跌,同时指出"谨防向下运行(c)浪"。众所周知,C浪具有第3波的属性,跌起来会是吓人的。至于具体下跌目标,上周拙作指出:"上升1×1其实也是上证指数的超长期上升趋势线。两条线完全融合一起,具有更为强大的支撑力量。我们假定上述两个周期点(5或6月)为低位转向,那么,低位支撑有两个,一个是L2,5月约处2760点。因为L2是1664点与2319点的连线,是一条中长期上升趋势线,不会被轻易跌穿。退一步说,即便L2被击穿了,下方还有一条超长期的,起点在1990年12月95点的上升趋势线,此线完全与图二的上升1×1融合,更具技术上的双重支撑力。此线5月约处在2530点,是更为坚固的防线。简括地说,2760点可成为一个中期的有效支撑。即便股市风云幻变,极限跌幅也就在2530点。"(见本文图一)  相似文献   

2.
去年拙作称,起于95点底部,过998点底部的上升趋势线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其原理在于此L线时间跨度长达15年——1990年至2005年;触点多——95点、998点、1004点、1074点、1664点、1678点,共六个触点。上证指数的近期走势若还在L1上  相似文献   

3.
本周走势该跌不跌,欲跌还升,升而乏力,多空僵持。周一,早市下探至2538点,受始自3月3日2037点以来的短期上升趋势线L1支撑,勾头向上,是日两市多种指数收出中阳K线,像是继续向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数学教材《解析几何》(以下简称《解析几何》)中的射影几何部分[1],讲述了二次曲线的极点和极线,通俗地讲,其内容是:P是不在二次曲线上一定点,过P的任一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于A、B,点P关于二次曲线的弦AB的调和分割点G(满足AG∶GB=AP∶PB)的轨迹是一条直线L,这条直线L叫二  相似文献   

5.
上周拙作对深综指作了下述分析:"(a)浪顶部763点受阻于下降1×1线。其后至今四周,在下降1×1线与稍下方的上升2×1线构成的狭窄的小三角形内盘整。所谓上有阻力下有支撑,现已到了必须突破的时空中。从波浪形态看,763点之后运行降(b)  相似文献   

6.
题目(第2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有一个摆长为L的摆(摆球可视为质点,摆线的质量不计),在过悬挂点的竖直线上距悬挂点O的距离为x处(x<L)的C点有一固定的钉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如度图值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为δ,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为H,L1、L2为平行的太阳光线,L3为过北极点的圆的切线,L5垂直于L3(过切点的圆的半径或直径垂直于圆的切线),L4(赤道)垂直于L5(地轴)。求证:δ=H。证明:∵∠1=∠2(同位角相等),δ为∠1的余角,H为∠2的余角,∴δ=H。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的正二、午刚太出阳现高极度昼值(。极夜)现象的地区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图2,L1为太阳的直射光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δ,L2为晨昏线,L1垂直…  相似文献   

8.
曲线的对称性问题在历年的高考和模拟考试中经常出现,然而教材、教参及各类资料中却没有对对称性问题作统一的解析和归纳,因此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解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笔者就曲线对称性这一方面的内容从纯数学的角度,略作一些阐述.一、定义如果曲线绕某点旋转1800(或沿某条直线对折),能够与原曲线完全重合,则称这条曲线关于该点(或该条直线)对称(自对称).如果一条曲线绕某点旋转1800(或沿某条直线翻转1800),能够与另外一条曲线完全重合,则称这两条曲线关于该点(或该条直线)对称(它对称).二、关于点(或直线)对称1.点关于点对称:P0(x0,y0)…  相似文献   

9.
直线的对称问题是我们学习平面解析几何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主要归纳为,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线对称,线关于点对称,线关于线对称问题,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一、点关于点对称问题解决点点对称问题的关键是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同时也是其它对称问题的基础.例1求点(1)A(3,1)关于点P(2,3)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习题展评习题一1.习题内容(1)涂一涂:将表示点与点、点与线、线与线的“距离”的线段涂成红色。量一量:图(1)AB两点的距离是()毫米,图(2)点O到直线AD的距离是()毫米,图(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毫米。  相似文献   

11.
题目  (第 2 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预赛试题 )有一个摆长为L的摆(摆球可视为质点 ,摆线的质量不计 ) ,在过悬挂点的竖直线上距悬挂点O的距离为x处 (x相似文献   

12.
滑动矢量平移定理:作用线为L的滑动矢量S向O点平移后需附加一矢量偶m。此矢量偶的偶矩为滑动矢量S对O之矩,即m=r_(OA)×S(图1)。这里,m是自由矢量。  相似文献   

13.
变形单摆种类繁多 ,但由单摆周期公式 T= 2 π L / g知 ,一般的变形单摆实质上是改变摆长 (包括隐形摆长 ) ,或者改变重力加速度 ,当然也可以是同时改变摆长和重力加速度的情形 .抓住了这一点 ,就能解决复杂的变形单摆问题 .一、改变摆长的变形单摆1 .单线摆摆长的改变例 1 如图 1所示 ,长为 L的单摆 ,周期为图 1T0 .如果在悬点 O正下方的 B点固定一个光滑的钉子 (悬点 O到 B点的距离为 L/ 4 ) ,使摆球 A通过最低点向左摆动 ,悬线被钉子挡住成为一个新的单摆 .则这个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多大 ?(已知摆角 θ<5°)解 其周期应是摆长为 L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三角形边上的“等倍曲线” 定义1 在△ABC中,设∠B=α≥∠C=β,BC=α,当射线BC与CB分别沿逆、顺时针方向(即开始时都向A点所在一方)旋转到BM与CN,若它们(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于点P,其中∠CBM=αt,∠BCN=βt,(t≥0),则把点P叫做BC边的“等倍点”(如图1),实数t叫做点P的“角系数”。 定义2 当t(≥0)变化时,BC边的等倍点P的轨迹L叫做BC边上的“等倍曲线”(如图1,DPA与CS为L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图1绘于1月3日,发表于上周股评,图中预测大M头将会向下突破。其中的一个依据是笔者独有的角度线运行法则(太极中心主宰下的90度运行法则二)预示了中期后市将向下方的1X1——继而向2X1寻求支撑,因为近期高点2260受阻于上升1X2线面显著回落。"太极中心主宰下的90度运行法则一"首先是向下方的上升1X1寻求支撑(1X1是太极中心线),果其然也。去年12月27日2069点触及1X1即获得反弹。至当月的31日之2020点,完全按笔者的"法则一"办事。然而,此时只下跌了71.25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给出关于圆规直尺可作正五边形的一个证明。为论证所需,我们先来证明下列引理。引理:给出一条长度为1的线段,则用圆规直尺就可作长度为(5~(1/2)-1)/4的线段。证明:设AB=1。于是可作图如下(图1): 第一步:在点B上作垂直于AB的直线L。第二步:在直线L上作点C,D,使之BC=CD=AB。第三步:作延长线段AB的直线L′。第四步:以点A为中心,AD为半径作交L于E的圆。显然线段BE=5~(1/2)-1 第五步:把BE分成四等分,则每一等分的长度就是(5~(1/2)-1)/4。  相似文献   

17.
陈胜全  郑秀琴 《职业技术》2006,(10):109-109
高等几何对中学几何,特别是对解析几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就如何用高等几何的方法解决中学几何,特别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仿射变换的应用1、利用平行射影证明几何题平行射影是最简单的仿射变换,利用两条直线间的平行射影将图形中不共线的点和线段投射成共线的点和线段,可使一些命题的证明简化。例1(menelaus定理)在三角形的边或其延长线上,三个分点共线的主要条件是顶点到分点与分点到这边上另一顶点的有向线段的值的比的乘积等于-1。已知:如图,在△ABC中,点L、M、N分别是AB、BC、CA上(或延长线上)的点。…  相似文献   

18.
【精讲精练】考点1.光照图判读【精讲】例1.读图回答问题:(1)当A B为晨线时,是前后,判断理由是。(2)当D 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3)当A C为晨线,此日是节气。(4)若D E为晨线,此刻北京时间是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 F是线。(5)当H处于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G处区  相似文献   

19.
点与点、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异面)的距离和直线与直线(异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都是立体几何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简单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本文把点点、点线、线线(异面)的距离依次记为d_1、d_2、d_3,把线线(异面)、线面、面面所成的角依次记为θ_1、θ_2、θ_3,又记d_(3 1)=d_1,引出关系式  相似文献   

20.
正998点底部为太极。6124点为绝对空间。141月为时间长度。141取自DNA47的3倍生成。47是股市生命基因双螺旋中的一个DNA核数。47是最重要的鲁加斯数。历史上,2245点顶部下跌47个月,到达2005年5月底部。(见图1)图(1)的时空有效性是显著的。择典型的述之。全球金融风暴之底——上证1664点,触及1X1线见底。反弹至3478点,触及1X2线见顶。诱发漫漫熊市。这两条角度线,精准地制约了上证指数的波动空间。下降1X1是3478点见顶后的下跌斜率线。多次触及此线即发生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